深圳大学关工委
首 页 > 工作交流 > 最新动态 >
组织机构
学校关工委
学院关工委
政策公文
本校公文
政策文件
工作交流
最新动态
经验交流
党建园地
调查研究
学生中心
学生事务
热点话题
走访校友
康盛人生
首 页
最新动态
 

第十七章 高扬主旋律,形成新常态——关工委在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

作者:杨移贻 来源:本站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17-12-27 20:52:59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简称“关工委”)是一个以离退休的老党员、老专家,老教师,老战士、老模范为骨干,自愿组织起来开展关心、教育下一代的工作的群众组织。中国关工委1990年2 月由国务院批准成立,现在全国各地各级和大中小学,都有关工委组织。关工委广泛动员和组织离退休老同志,特别是那些长期在党、政部门担任过领导职务和各行各业的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各个领域的老学者、老专家、老劳模等,发挥他们的优势,深入厂矿、农村、机关、学校、街道等基层单位,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法制和科学技术教育。关工委已经成为关心、培育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支重要力量。
    全国的公立高等院校都有关工委。深圳大学关工委成立于1999年。近年来,深圳大学关工委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班子的领导下,在上级关工委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把关心下一代工作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立德树人、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服务大局,面向学生,面向青年教师,做到学校需要、学生需求、关工委所能“三位一体”,发挥老教师老同志的优势,创新工作局面,形成新常态,作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一些可喜进步。
    一,加强自身建设,创新工作方法,形成工作制度新常态。
    深大关工委领导班子和全体委员十分注重不断学习,关心时政。近年来,深大关工委深化了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学习,衷心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党风建设、深化改革、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举措,决心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建设一个学习型、创新型的班子和一支弘扬“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精神的关工委队伍。
    深大关工委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形成长效工作机制。经过几年的探索,关工委建立了“一联三会五组”的工作制度,形成“新常态”。“一联”,是建立了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联络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学校的党办、校办、组织部、宣传部、团委、学生部、教务部、后勤部、离退休办和信息中心等,都是联络单位。每年至少举办一次联络单位的联席会议,充分发挥联席会议沟通、协调、互动的重要作用。“三会”,是学校关工委建立三个会议制度常态化:由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和办公室主任参加的领导小组会议每一到两周就开一次,经常学习和了解国家国际形势、学校发展大事和上级关工委有关文件精神,及时研究新问题,提出工作对策;由领导班子和5个工作小组的组长参加的核心小组会议每学期开两到三次,互相沟通工作情况,推进工作任务的完成;由全体关工委委员参加全体会议,增加了各学院关工委主任和特派党建组织员参加,一年两次以上,全面布置和检查工作,对新的工作发起动员,总结经验,表彰先进。“五组”,是成立党建、学生、督导、调研和网站5个工作小组,将关工委的主要工作分解,充分发挥5个工作小组的积极性,各自主动开展工作,5个小组的组长认真负责,工作积极性很高,除了完成本年度工作任务,还开拓了新的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充分发挥特邀党建组织员、五老报告团、主题教育活动、青蓝工程、校园文化传承、社团指导、大学生涯指导、帮困助学、专题调研、老少共话等十个工作平台的作用。
“一联三会五组”的工作制度 “新常态”,使学校关工委工作有了制度保障,形成了长效工作机制。
    二,高扬主旋律,持续深入开展“中国梦”教育,形成工作内容新常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伟大构想之后,2013年教育部党组、教育部关工委发出关于开展“老少共话中国梦”活动的通知,深圳大学关工委立即行动,联合学校离退休工作办公室、团委和学生工作部,在全校范围开展“荔园师生共话中国梦”的系列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认真学习,周密计划。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发表以后,我校关工委结合落实“20号文”精神和教育部、省教育厅关工委的有关安排,认真学习讨论,制定开展“老少共话中国梦”的活动计划,并把这项活动与加强关工委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二是开展有关中国梦的系列讲座和主题报告会。通过各种形式、各个层次的讲座和报告会,对青年学生进行“中国梦、兴国梦”、“中国梦、我的梦”等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寻梦、筑梦、追梦、圆梦。系列讲座的主讲,既有学校关工委成员、老教授吴俊忠、杨移贻等,也聘请了深圳市的老领导、老同志和老专家。深圳市关工委主任、原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秋容和深圳市关工委副主任、原深圳警备区司令李友烈,分别来校做了题为《热爱共产党,共同实现中国梦》和《中国梦、强军梦》的精彩演讲。两位老领导的讲座在学生中引起很大反响,深受学生欢迎。
    三是开展“老少共话中国梦”的征文活动,借此广泛发动群众,将活动引向深入。关工委联合离退休党委、校团委、学生工作部,共同在全校开展“老少共话中国梦”征文活动。校团委和学生工作部结合新生入学,开展“我的中国梦”教育活动和征文,一共征集到3000多篇文章。关工委和离退休党委在离退休老同志、老教师中开展活动,既发动“五老”用自己人生的经历和感悟,向青年学生进行“我的中国梦”教育,同时也动员他们写出文章,加入“老少共话中国梦”的征文活动。共征集到老教师文章近20篇。
    四是充分利用网络、微博、微信等现代传媒,以及座谈、访谈、辩论等多种形式,开展“中国梦”教育活动。学校关工委网站开设“老少共话中国梦”专题,及时宣传和报道深大师生开展活动的情况,刊载“老少共话中国梦”的文章。
    五是出版《荔园师生共话中国梦》一书。本书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将上述深圳市关工委领导、深圳市老同志和本校老教授来校开设“中国梦“的系列讲座主讲人的演讲整理成文,编入本书;二是在离退休老同志、老教授的文章中遴选出一批,编入本书,校关工委主任王宋荣、副主任梁桂麟都亲自撰写文章;三是在已经征集到的3000多篇学生文章中,精心挑选出30余篇,对其认真批改,提出修改意见,反馈给相关作者,对稿件进行修改、充实和润色,编入本书。该书在2014年上半年印刷出版,反应很好。
    “老少共话中国梦”是深大关工委主持的一次培养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持久深入主题活动,这样的活动逐步形成一种工作内容的新常态。就是在牢牢抓住“立德树人”这条主线,以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围绕一个中心议题,开展深入持久的活动。
    2015年,深大关工委以关爱青年教师为中心议题,召开了青年教师座谈会,并发起以研究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为主题、以深圳大学学生工作的创新实践为研究对象、以青年教师为研究骨干的大型调研计划。课题组由学校关工委联合校团委、学生工作部等单位联动,发动20余名青年教师参与,其指导思想包括:一,遵循高等教育发展和大学人才培养规律,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及相关政策文件,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借鉴世界先进经验,探索中国特色高校学生工作规律;二,深入分析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新思想、新方法,关注热点,正视难点,把握重点,突出特点,展示创新点,努力形成一批具有一定理论水平、有深大特色,并对实际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并争取出版为一本高校学生工作新探的专著;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我校青年教师特别是学生工作辅导员的使命感、光荣感、工作热情和理论研究的能力,为他们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助力。
    现在一批研究成果已经出来,正在整理编辑为可供出版的一本专著。
    三,发挥基层关工委积极性,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形成工作方法新常态
    深圳大学关工委每年都有工作计划,抓住一个工作重点,干成数件工作实事。2014年以来,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加强学院关工委的建设,要求学院关工委把关心下一代工作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基层积极性,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许多学院关工委都努力完成学校关工委提出的工作任务。
    例如:传播学院关工委立足于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进行全程引导和跟踪教育的理念,关心青年大学生的成长。他们关心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学习生活,开展个别谈心、座谈会、午餐会等活动,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想法与近况,不仅加深了老师和少数民族同学们的感情,同时也为每一位同学明确地指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解开了同学们对于大学以及毕业后工作的疑惑。管理学院关工委为加强少数民族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少数民族同学更好地融入深圳大学这个大家庭,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参访了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社区”为目标的宝安区新安街道宝民社区。管理学院的老师、同学们和社区领导、居民代表、少数民族居民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交流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访问和交流,同学们深入了解特区基层党组织和关工委的工作情况,深受教育。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关工委在建党日召开了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该院关工委主任和特邀党建组织员在会上讲话希望党员同学们要时刻竖起党员先进旗帜,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树立党员良好形象,让其他同学们以我们为榜样,以此带动良好的风气。生命科学学院关工委重视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拓宽工作渠道。他们抓住学生入学和毕业两个关键时段开展关爱活动。他们挑选高年级学生当辅导员,做新生的工作。邀请老生、校友畅谈如何选专业、选课,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参加社团活动,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设计,如何应聘、就业、创业等等,将这些谈话录制微视频,在微信圈里传播,为同学们喜闻乐见。经济学院邀请创业成功的校友回校与即将毕业的同学交流,对学生的毕业、就业和创业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师范学院的工作尤为突出。该院在过去一年中为引导广大青年深入学习党的重要文件精神,承办了市青联“四个全面精神”的学习研讨会,同时开展了主题团日、双休日社会实践、心理拓展培训和入党教育等形式的学习活动,这些活动都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践行。我们重点加强新媒体思想传播建设,在网络、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平台发展新的阵地,全面优化提升思想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他们创办了 “荔园灯”文化品牌,建立了“荔声主播团”与“深夜听书”平台。 “荔园灯”读书分享会为同学们提供更多的交流平台,拉近与名师的距离;“荔声主播团”发挥主持专业特长,为校内各演出活动提供专业主持人,既服务大家也锻炼自己;“深夜听书”拓宽校内知识传播途径,提高传播效率。他们在体育娱乐类阵地中打造了“新青年”和“荔战”两个品牌,开展主题迎新晚会、摇滚音乐节、三人篮球对抗赛、涂鸦彩色跑、“Running Girls”女生节大赛等活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针对互联网改变青年生活及交流方式的现状,该院积极建立新媒体体系,打造新型推广模式。依托学院专业优势,组织专业学生团队设计和运营新媒体平台。现今已搭建了“深大师院学生会”微博、微信账号,“深夜听书”网络平台,“深大时刻”新闻平台,“师院周刊”手机APP等。他们利用各类媒体优势建立具有我院特色的新媒体体系,不断加强各平台的品牌性,拓展影响力。师范学院在“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推进下和以发挥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学习”为目的,我院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的组织架构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各系党、团干部成员队伍逐渐壮大,形成了以团组织为枢纽核心,以院、系学生会为主体,以义工团队、学生社团为骨干力量的工作格局。师院义工分会创新义工服务活动模式,拓宽义工服务领域,逐渐形成具有学院专业特色的义工组织,并将志愿服务纳入日常工作重点,使志愿服务工作实现规范化、日常化、项目化、品牌化。现已形成了“爱心家庭”、“小书房”、“南油社区”、“四点半课堂”“偏远山区支教”五个常规品牌项目,获得“优秀社会实践”团队称号。2014至今,该院已有24位义工获得市级、校级“五星义工”称号。
    四、努力发挥关工委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是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部门,也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深圳大学虽然是一个历史不长的大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年都有一批老教授、老干部退出教学管理第一线。他们中有相当部分是党员,政治素质好,一辈子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有丰富的人才培养和青年工作经验。退下来以后,大部分老同志身体还很好,精力依然旺盛,他们很希望能够继续为培养祖国需要的人才出力,关心下一代的工作热情很高。高校关工委,就是要充分调动这些老同志的积极性,挖掘和发挥他们的专长,创建高校关心下一代工作特色,使关心下一代工作成为高校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主和接班人的重要辅助力量。
    深大关工委的常规工作是由5个工作小组以立德树人、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宗旨去完成的“新常态”:
    一是参加党建工作。对大学生进行党的知识教育,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的理论辅导,是关工委工作重点之一。学院关工委配合学院党委,在新生入学军训开始,就对大学生进行“知党、信党、爱党”的教育,通过讲座、党校培训、个别谈心等方式,使广大大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质、宗旨、纲领、理论等,增强了对党的信仰和入党决心。近年来有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党史、国史教育。许多关工委的委员、特邀党建组织员,都到学院给学生讲党的知识、做形势教育、讲治学做人的道理。他们的讲座生动活泼,既有丰富的个人经验体会,又有理论高度,入情入理,有血有肉,深受青年人欢迎。
    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支持义工联工作。关工委经常聘请学校和校外的专家学者、老党员、老领导在学校给青年学生开设讲座,从思想、学习、生活各个方面为青年大学生引路。关工委支持和协助学生开展各种社团工作特别是志愿者(义工)的活动。深圳大学义工联合会成立于1996年,深大人的义工足迹,分布在孤儿院、老人院和贫困山区;遍及大运会、高交会、文博会、F1摩托艇大赛;形成支教、献血、捐赠、义卖等系列活动;常年执行“雏鹏计划”、“萤火虫计划”、“西部计划”、“育苗计划”、“小橘灯计划”;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突发性灾难的捐赠和公共场所的义工服务就不计其数了。深大义工文化从无到有,从薄到厚,形成了深大义工独特的传统。深大义工(志愿者)活动得到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其中也有关工委的工作。特别是学院关工委的老师,直接指导义工活动,为他们提供各种条件。我们把义工作为学生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窗口,通过义工活动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爱心和奉献精神。
    三是参与教学督导。学校十分重视离退休老同志政治素质好,群众威望高、工作经验丰富等优势,挑选部分老同志担任教学督导和管理督导工作。这些参与督导的老同志,认真负责,勤勤恳恳,活跃在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成人教育和教学科研管理的整个过程。他们随听课、检查试卷、监督考试、抽查教案、巡视相关管理环节,进行全方位质量控制和评估工作,对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由于加强了督导工作,我校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很快,课堂纪律和考风考纪也大为改善。
    四是开展课题调研。调查研究是开创关心下一代工作新局面最实际、最有效的工作手段之一,也是高校关工委发挥老教授、老学者科研能力强的优势,创建关工委工作特色的重要途径。多年来,深大关工委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组织老教师对学生政治理想信念、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就业问题、消费问题、勤工俭学以及师范教育改革等进行过深入细微的调查研究,为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有用的信息。这些老教授、老同志开展的调研,选题针对大学生实际问题,问题覆盖面广,调查一丝不苟,研究以社会科学研究的范式进行,深入认真,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能够较好反映学生实际,有助于把握学生思想脉搏,为学校领导有关学生工作的决策起到提供全面深入的信息和出谋献策的作用。
    五是加强新媒体建设。互联网的勃兴改变了信息传播模式,特别是以智能手机为工具的移动互联通信手段,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方式。深大关工委十分注重做好网站建设,2012年建立起深大关工委网站,架起一座与青年学生沟通的桥梁。为了使网站传播的信息更加贴近学生,2014年建设起一支学生通讯员队伍,每个学院关工委配备一名学生通讯员。学生通讯员积极将学院关工委和学生活动情况写成通信报道稿,在关工委网站刊发,使网站信息渠道畅通,内容丰富多彩,成为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平台。最近,还注册建立了深大关工委的微信公众号,利用微信这一大学生人人使用的移动网络即时通信的强大功能增强了关工委的宣传力度。
深大关工委在工作中有几点深刻的体会:
    1、依靠学校党政领导,踏实加强基层建设,搭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平台,是关工委工作发展的基础。
    深大党政领导对关工委的工作非常关心,党委书记、校长、主管关工委的工作的党委副书记都经常听取关工委的工作汇报,指示关工委的工作。学校十分支持关工委立足基层、创建特色的工作方针,重视建立和完善关工委长效工作机制,为关工委和老同志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舆论环境等。学校落实关心老同志工作,调动老同志工作积极性;统筹关心下一代工作,将离退休部、学生部、团委、督导室等部门的工作,纳入关心下一代工作范围,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继续加强学校关工委建设,落实相关政策,进一步改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
    依靠学校党委领导,组建学院一级关工委,聘请老同志担任特邀党建组织员,加强和完善基层关工委组织,这是落实“两个20号文件”和教思政厅[2010]2号文件精神的重要工作。这一工作使高校关心下一代工作有了一个坚实的平台,工作有了抓手,大大推进了工作的发展。关工委工作落到基层,就能够和学校培养人才的第一线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关工委工作就不会“空对空”。我校二级关工委成立时间还不长,有一些学院还没有成立。下一步的工作,第一是要继续加强基层关工委的组织建设,在短期内完成所有学院关工委的组建,形成一个完整的学校关工委工作网络,扩大二级关工委的影响力。第二是持之以恒地抓好特邀党建组织员工作,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坚持抓规范化等自身建设,为他们的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第三是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推动工作进展。要开展基层关工委和特邀党建组织员的评先选优活动,坚持典型示范,激发老同志胆识才情。
    2、充分发挥老教师优势,创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特色,是关工委工作活力之所在。
    这些年的经验证明,高校老同志都是学富五车的专家学者,充分发挥他们的热情和才干,就能开创高校关工委工作的好特色和新局面。高校老同志长期从事教育科研工作,他们看问题不会停留在看表面现象,总要探究来龙去脉,进行理论思维。他们也善于和乐于用科研的眼光和方法来分析当今青年人关心的问题。因此,调动和发挥老教师老专家的优势,将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从一般的日常工作延伸到开展调研和理论升华,是创建高校关心下一代工作特色、增加工作活力和提高工作效果的好途径。深大关工委动员和支持老同志开展各种有关青年学生成长问题的调研,包括大学生入党动机、政治理想信念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学习生活状况、大学生消费结构和消费教育、就业与创业、勤工俭学等等专题的调研。既通过调研取得第一手资料,深入了解大学生的现状,他们的所思所求,又深入分析其原因、影响、发展趋势,再进一步提升到理论高度来思考,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这样做出来的调研报告,有理有据,既能让青年学生信服,又能够给领导决策参考,并使关心下一代工作更加有的放矢。同时,调研过程中往往有学生参与,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也深受教育。
    3、针对青年学生特点和需求,拓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领域,是关工委工作成效的来源。
    老同志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经历新中国创建到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对党和国家走过的艰难曲折有切身体会,对党和国家充满感情。以他们的经历经验和理性思考来教育青年学生,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时代在前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文化和思潮、新的生活方式和以网络为代表的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令人眼花缭乱。关心下一代工作也要与时俱进,要有新的方法和新的载体。因此,必须拓宽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方法,使之更加符合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深大关工委在这方面也做出一些探索,在学生活动的各个领域,都有老同志活跃的身影。其中,协助开展义工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把在大学生中开展义工作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一个新载体,通过义工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融入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奉献精神。又如,李梦梅副主任带领一班老同志,组成老教师合唱团,通过他们的歌声,传递革命热情,传递对真善美的追求,深得广大师生好评。
    深大关工委将更加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要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把握和解决青年教师、青年大学生的热点、难点问题上,要有新的进展和突破,在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工作载体、工作品牌和体制机制上,要有新的发展和创新,不断探索有益于青年教师学生健康成长的新理念、新途径和新方法,为提高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新的贡献。

                                          

 

组织机构 - 政策公文 - 学生中心 - 工作交流 - 首页 - 系统管理

深圳大学关工委设计制作并拥有版权

地址:深圳大学学生活动中心309室 电话:0755-26534919 电邮:szuggw@sz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