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1983年创办于中国改革开放试验区,伴随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而发展,至今已经走过33年的历程。无论是当年“卖了裤子也要创办深圳大学”的特区领导和人民,还是从全国各大名校南下,筚教授,他们创办深圳大学的初衷,不仅是为了满足经济特区对人才的渴求,而且路褴褛甘当开荒牛的创校校长、怀抱改革创新,要办一所“不走老路”、“真正新型的大学”。因此,深圳大学从创办伊始,就以改革为使命,在校内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和科研各个领域,开展深入持续的改革。当年,深大人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在全国高校率先进行改革的试验:率先在全国实行大学生上学收费制度、毕业生不包分配和推荐就业的制度;率先在全国高校实行奖学金制度、学分制制度;率先在全国高校全面推行勤工俭学、社会实践和创业教育改革;率先在全国高校开展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率先在全国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设计;率先在全国高校实行教职员工全员聘任制度;率先在全国高校后勤部门推行社会化管理的改革;率先在全国高校成立半工半读学院,使高等成人教育规范化、制度化、规模化;等等。33年来,深圳大学有了令人瞩目的长足发展,这不仅得益于全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大环境和特区这块沃土,更是深大人不忘初心,没有停止改革创新的步伐的结果。
高校以人才培养为首要任务,教学科研是人才培养的地方主渠道,而学生管理工作也是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改革开放给高等教育发展带来大好机遇,但也给我们的人才培养带来纷繁复杂的问题。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贫富悬殊与贪污腐化、城乡与地区发展不平衡、文化的多元化、新媒体的勃兴等等,都使高校学生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高等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标,而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实行住宿制,这都是我们的“中国特色”,也为高校学生工作带来更重要、更复杂的课题。
深圳大学高度重视学生工作,从建校之日开始,就不断加强和改善学生工作,在工作体制机制、方法途径等方面进行许多改革探索,也对学生工作的思想理论进行思索研究,取得较好效果,积累了一批有益经验。但是过去对学生工作的系统总结不多。这次学校关工委牵头、学生工作部和校团委参与,以从事学生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青年教师为骨干开展的“特区高校学生工作的创新与实践”课题研究,就是弥补这一不足,较为系统地总结深圳大学学生工作的经验。作为研究成果,这本《使命、挑战与创新——特区高校学生工作的创新与实践》内容很丰富:有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挑战与应对,有“大德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基于协同育人理念的创业教育”的创新与实践;有“高校德育情境模拟训练”的探索;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培育与践行、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坚守与创新;有学生事务“一站式”服务的创新实践与思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职业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寓教育于资助的高校资助系统构建的创新与实践;也有对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健全人格培育中作用、高校社区文化建设等的思考;还有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理念与实践、校友资源育人功能研究,以及探讨国外大学生事务管理理论与实践对我们的启示。不仅有较大的涵盖面,有鲜活的例子,有成功的经验,还有一定的理论水平,相信不仅可以为深大学生工作的加强和改善提供蓝本和指南,而且也会对全国高校学生工作提供案例和借鉴。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课题和成果,是在学校关工委的主持、指导下进行和获得的。深大关工委是以离退休老教师、老党员、老领导为主体的志愿者队伍,他们以关心青年教师和学生健康成长为使命,退而不休,紧密配合学校中心工作,深入细致地开展对青年教师和学生的关爱工作。本书的最后一章,就是反映我校关工委老同志如何发挥余热,在大学生中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而这一“特区高校学生工作的创新与实践”研究课题以及这本书,既是关工委对学生工作的重视,也是他们关爱青年教师成长的一个举措。通过调动从事学生工作的青年教师开展科研的积极性并指导他们,为他们构筑发展平台,充分体现关工委对青年教师的关爱真正落到实处。关工委老同志“壮心何惧桑榆晚,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令人感动,令人敬佩。有关工委的参与与奉献,深圳大学的学生工作一定会做得越来越好。
二○一六年十月
(注:李凤亮,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深圳大学副校长,现任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