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关工委
首 页 > 工作交流 > 最新动态 >
组织机构
学校关工委
学院关工委
政策公文
本校公文
政策文件
工作交流
最新动态
经验交流
党建园地
调查研究
学生中心
学生事务
热点话题
走访校友
康盛人生
首 页
最新动态
 

第七章 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作者:袁梓杰、李卫英 来源:本站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17-12-19 20:01:35

 

    20世纪后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新媒体异军突起,迅速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模式。进入21世纪以后,移动传播媒体技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而席卷全球。人们的生活,特别是文化传播模式和社会交际模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青年人是最为敏锐、最为积极接受新生事物的一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主动迎接新媒体的挑战和机遇,不断创新发展。
    一、新媒体:从交流工具到价值载体
    新媒体(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今天则衍生为凡是与计算机相关的,都可以说是新媒体。新媒体演进的路径依次是上个世纪中期军方通讯到90年代中后期高校BBS、博客论坛到新世纪的脸书、微博微信等。上个世纪根据美国心理学家Stanley Milgram 提出的6分割度理论,世界上两个互不相识的人建立联系,只需经过6个人,就可找到对方,眼下的脸书、微信等社交平台就是在这个理论支撑下发展起来的虚拟帝国,通过朋友认识更多的朋友。“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定义正在得到新的诠释。美国《连线》杂志将新媒体定义为,所有人对人的传播(communications for all,by all)。本文的新媒体主要指微博、微信。
    自1994年4月20日中国首次接入互联网至今,触网对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已经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进入新世纪,移动互联网倍速发展,六亿多人使用的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影响更是不可小觑。温州动车、贵州瓮安事件的网上发酵扩散效应让公众领略了“围观改变中国”的威力。140个字的微博信息量只要1秒钟的传播时间,如果每个人有100个粉丝,10%的粉丝跟着转发,只需转发4次,几秒内就可达到1亿人次的信息覆盖。网络问政、网络问责、舆论监督俨然成为政治新常态,但网民的情绪大于立场,非理性泄愤大于理性讨论认同,使新媒体的价值理性色彩日益凸显,网络监督也偶尔因为转型期的仇富、仇官社会心理失范为网络暴力。与其被动失语,不如主动发声,所以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等重要新闻媒体也已开设微信公众号,主动进驻微信,加大正面舆论主流声音,站稳舆论阵地,以政府威信改变微信“微微信”局面。在高校,新媒体对大学生几乎全覆盖,在满足大学生摄取信息、多元互动、表达诉求、解决问题、实践需求外,不可避免地成为意识形态、价值观交锋的新阵地,成为立德树人的新载体。
    二、新媒体的特点及对国家发展、政治稳定的影响
    首先,新媒体凸显自由与秩序的矛盾,民主与稳定的冲突,私人话语与公共领域的界限。新媒体在内容的创造、出版、分发和消费上体现民主化。2006年《时代周刊》评选“你”为年度风云人物,那期杂志封面是一台电脑显示器,像镜子般照得出读者自己的影像,中间一个黑色得大字“YOU”。《时代周刊》的解释是:今年的“风云人物”是我们每一个人,因为随着博客、网络社区、视频网站的兴起,在2006年互联网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网民正在成长为所谓的“新数字民主主义公民”。信息传播的自由、自发和快捷,信息发布的匿名性、虚拟性、低成本高效率等特点,使得人人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信息、情绪等,好的、坏的、真的、假的,没人审查没人较真也没人负责,众声喧哗,乌合之众,骂阵处处,暴民四起。草根政治性诉求外,商业利益也在渗透,在追逐眼球效应或经济利益的同时,客观性会受到损害,“娱乐、低俗、恶搞、谣言”等病毒的扩散也会惊心动魄。信息碎片化必然带来观念多元化;草根化带来参与诉求与民主化;大数据带来海量化精准化;交互性带来主体间性。一方面政府舆论调控能力弱化,作为信息把关人和守门人的角色被公民报道、公民摄影等冲击,多元的、甚至有害的、负面的信息,让政府头疼不已。信息的不可控制性和公众自发生成上传的多媒体信息,使得没有一个政府部门或组织能够彻底清查或过滤信息,如2009年工信部绿坝事件弑羽而归。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到人均收入超过3000美元后,意味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社会明显特征是碎片化,人们的思维意识、民主诉求、社会关系、市场关系、信用关系等都会发生变化,导致一些国家治理转型失败,面临塔西佗中等收入陷阱。新媒体信息传播使“人人都有麦克风(跟帖),人人都是记者(报料)”,其非理性化、去中心化、无政府主义倾向有加剧政治上的不稳定、破坏社会信任、加大阶层对立甚至颠覆政权的危险,如阿拉伯之春的蝴蝶效应。
    其次,新媒体暗喻国与国之间的信息战已悄然展开,意识形态竞争日趋激烈。在国强必霸的强权思维定式下,外界对中国崛起引发的警惕遏制、西化分化的企图一直没有放弃,对发展中国家插手内政、收集情报,如棱镜门事件、阿拉伯之春、颜色革命等是前车之鉴。美国不顾多国反对与要求,拒绝交出根服务器,同时以网络自由为名推行意识形态霸权,大力研发突破他国信息管控和封锁的软件并施压。大国之间围绕网络安全日益交锋,进行信息控制与反控制,将更加隐秘,技术性更强。据有关人士透露,中国互联网每天受到来自外界上千万次黑客攻击。
    最后,新媒体具有信息放大器、事件催化剂效应,容易放大民众的非理性和民粹主义情绪,能够引爆社会突发事件,危及国家治理。2014年台湾太阳花运动,组织者娴熟运用社交平台,迅速、广泛地传播关于两岸服务贸易协定的片面、负面的信息,如损害安全、影响就业、破坏民主,造成贸易不平等等,这些信息通过点赞和大量传播后,网络中充斥着大量反服贸信息,强化了公众对服贸的偏见定势,推动了反服贸集体意识形成,建构起一个强大的动员组织系统。新媒体还被运用于太阳花集会运动的资金募集、资源积累、秩序维持与管理等。新媒体集聚人群进行街头政治甚至暴动的动员能力,不可小觑,往往成为在野党动员和竞选的致胜武器。2011年8月6日英国伦敦骚乱,社交网站和黑莓手机的推波助澜,让英国政府在铁腕处理后得出定性结论:“信息自由流通可以做好事,也可以做坏事的”,促使人们再次审视新媒体的正面与负面的双刃剑效应。
    三、新媒体已经成为意识形态、价值观交锋的新阵地
    全国2400万以上的大学生是新媒体的主要和直接使用者,新媒体成为他们信息获取、学习资源、人际交往、娱乐休闲、创业实践、分享记录日常生活,展示能力、形象、个性甚至实现自我的重要载体和窗口。大学生使用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邦尼.纳迪等给出五种理由:自传性的叙述,评论,净化,沉思和社区论坛。约翰.德沃拉克则归纳为五种动机:1,满足自我。希望自己成为注意力中心并因此感觉良好,有存在感,他们期待世界知道他们所做的事情和他们头脑中拥有的想法。2,凸显个性。为了反抗工业化时代的标准化、工件化倾向,希望通过新媒体展示自己个性及有趣的一面,区别他人,反抗乏味。3,削减挫折。通过发泄、倾诉、抱怨、批评人和事,找回平静平衡。4,积极分享。向相同志趣的朋友分享信息知识等;5,写作之梦。通过写作、整理自己思想并表达出来,完成自我反省和成长。使用新媒体除了有利于大学生自我意识觉醒和塑造自我形象外,通过公共事务的关注、讨论甚至行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权利意识、政治理性、法治意识、宽容精神等公共意识,有利于精神世界成长和丰富生活意义。大学生使用新媒体也有弊端。由于移动互联技术的飞快发展和手机智能终端的价格平民化与操作简易化,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几乎离不开手机,甚至有些发展成了“微博控”和“微信朋友圈控”。频繁使用各类新媒体软件会导致日常时间变得碎片化,专门用以学习和实践的时间会越来越少,甚至于会形成现代社会大部分人的通病——“拖延症”。而且,在新媒体平台信息更新迅猛的情况下,大学生群体对于消息可谓应接不暇,无法一一去消化,更少于去深入思考。在五花八门的消息快餐的影响下,大学生群体往往容易盲目从众、听信谣言或者受到一些不法分子的影响。
    因此,鉴于新媒体与国家发展、政治稳定的相关性,大学生对新媒体信息选择与筛选鉴别能力,使用新媒体的政治立场、观点、态度和素养,将直接影响校园平静和国家稳定。未来十年是中国发展关键时期,社会转型及社会治理中的民生问题、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环保问题将层出不穷,他们将如何看待、讨论、研判甚至行动,将直接关系国家战略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政治稳定事关民族复兴中国梦实现。政治稳定的基石是建立国民特别是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仰,即形成对现有制度的价值认同和理论自信;认同坚持现存制度,包括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理论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最适宜国情民情的、最适宜人民当家作主和共同富裕的制度。
    一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等培养学生的政治观点与立场。但是面对新媒体双刃剑复杂效应和影响,如何打好教育引导、管理约束、依法处理的组合拳?如何引导学生认识新媒体发布的私域性及公共性兼有的特点,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何趋利避害,不给虚假消息和错误言论以传播渠道和机会;如何养成新媒体素养和伦理,提高信息选择及鉴别力,思考及实践新媒体自律,是高校学生工作的新课题。
    历史学家斯蒂格.雅瓦尔德说:“在早先的社会里,像家庭、学校和教会这样的社会机构是最重要的信息、传统及道德导向的提供者,对社会的个体成员意义重大。今天,这些机构都失去其原有的部分权威,媒体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它们的职责,成为社会里最重要的故事讲述者。”另外,传统媒体的信息产生和传递,一般是单向的,公众只能作为信息的接收和消化的一方。而新媒体时代,技术的发达和各类平台的开放互动性,使得公众开始自主地发布原创内容,与消息发布者进行深度思想交流互动,这就是UGC模式(即用户生成内容)。原来学校对学生“一对多”的信息传输发生变化,学生不再被动全盘接受,而是会参与、讨论、创造、批判、质疑、传播、分享等。以前的受教育者可能成为参与管理、对话、行动的公民角色。对新媒体阵地,教育者要善学习,不能当瞎子聋子。倘若不能掌握网络建设、管理、引领和舆论交锋的主导权、话语权、解释权,就意味着放弃了阵地和立德树人的使命与责任。新媒体时代,正是因为传播主体趋于平等和多元化,如果你不去竞争影响力,其他势力就会去竞争,如果你不能提供正面正能量的信息,其他蛊惑的、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的信息就会去混淆视听。所以,不能简单认为谣言止于智者而无所作为,无论组织、机构、个人,都必须学会运用新媒体,持续与外界互动,并因此获得影响力或打造个人品牌。
    四、大学善用新媒体,做好立德树人工作的思考和探索
    一个正常的社会秩序,需要的是常态化、制度化的治理,不是应激式、应付式或权宜式处理,不能让大家把层出不穷的社会矛盾和冲突,过多地冀望在网上弄出点声音来才好解决。对待网络事件,躲肯定不行,堵也不是办法,拖更不能解决问题,消极必然被动,积极才能主动。首先要快速互动“接天线”,快报事实,以正视听,第一时间提供信息事实,既要上网看又要上网说,不能沉默失语更不能信口开河,谨慎分析,不轻易定性表态。其次,解决问题是关键“接地气”,去伪存真,给出互动和解释,推动问题有效解决。新媒体时代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在导向、阵地、队伍上,有三点值得探索:
    一要新媒体用得熟,解决问题,加强互动。学校管理者在官方的公文通知网站上面发布消息,学生则通过手机上网刷微博或者微信朋友圈获取信息,这类通知网站往往不便于被手机上网访问或者登入比较麻烦,从而导致管理人员发布了学校管理政策或通知但目标受众没有收到,造成了信息不对称。学会运用并善于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容易接受、乐于接受的网络媒介、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开展工作。变“高高在上,我说你听”的灌输式说教、官方话语体系为平等对话,互动启发的网言网语,采取文字、图片、视频相结合的方式,使用亲民话语,注意平等沟通。新媒体的吸引力在于它的草根性、亲密感和非正式化,倘若毫无对接地、生硬地去影响或控制、规范时,会遭致反感。官方宣传的意识形态或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少谈概念多谈案例,不宜大而全,而应小而具体且针对,如果不能有效地吸引注意力和接地气,如果不能紧紧抓住问题导向和问题意识,解决受众问题,很快就会被消解或淹没在海量信息中了。一线的辅导员和两课教师应接近学生,熟悉大学生成长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新媒体传播规律,善于把脉学生的热点、难点、疑点、焦点问题,努力成为政治明白人、信息鉴别师、把关员、话题策划人、议题设置人和意见领袖。自下而上并自上而下的网络舆情引导及建设能力,应该成为学生工作队伍的核心技能,包括培养四大能力:信息敏感及预判能力;网络引导能力,在网络群体事件中能够有力地置身在第一现场,作出第一手的现场报道与引领;受学生欢迎的网络文化产品研发能力或公共议题设置能力;网络正面舆论正能量投放能力。
    二要平台建得巧,加强新媒体统一战线建设,掌握舆论引导话语权。从校情和师生实际出发,建设自己可靠的网络阵地,平台延伸坚持“学生在哪里,教育、服务、管理就在哪里”。对平台建设避免“重建轻管、建而不管、建后乱管”,建立工作制度化、流程化、专业化、长效化。首先对网络管理及建设的力量、经费、人员配置要舍得投入、到位。新媒体信息发布的高峰期通常是早上、中午、晚上,对这支队伍应适用弹性时间工作制,或在敏感时期实行排班制。其次发挥学生及学生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除此之外,管理人员更要熟知操作。新媒体的操作包括日常的发布、回应和互动,像微博这一类的要搞明白原创发布与转载的区别、评论与私信具体所属的隐私范畴等;微信就要了解订阅号与服务号的区别、推送与单独回复的作用、个人微信号与公众号之间的相互作用。从原来“学校主导,学生参与”过渡到“学生主导,学校支持”,最后到学生实现自律自治。学校要以开明和自信的态度,信任学生,规范和调动他们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听取吸纳学生建议,主动构筑信息防线,提供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符合中国国情民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去占领阵地,把握及引导信息传输,做到事前控制。如鼓励学生社团通过新媒体宣传、交流新疆少数民族节庆、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等,在高校营造民族融合团结氛围,克服西方离间挑拨。如学生自发收集整理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相关信息,制作深圳大学世界杯大学、荔枝大学、花园大学、海洋大学等有趣的另类招生信息,发布网上,帮助学校对外招生宣传,体现他们的爱校情怀,以及对学校以生为本理念和高教改革的认同。在平台建设上要对接学生成才需求,注重加入艺术、时尚、运动、环保、创业、职业规划、心理、志愿者服务等元素。另外如上海的兼具教育、服务、管理的易班建设,在传统班级的基础上,建立虚拟的班级组织,供同学们在上面讨论学业,分享资源,交流信息,互动谈心,班级建设等,给同学们一片自主建设的天地。用现实世界的原则影响虚拟世界,探索网上教育与网下现实对接机制,“键敲键”与“面对面”相结合,引导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现实感和法治意识。学生工作者应经常以个人身份在网络与学生交流,逐步建立去与学生之间的诚信桥梁,让每位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有人倾诉和有人求助。另外,在履行职责进行学生工作的过程中,要敢于尝试和突破,并结合新时期学生的特点去进行改革创新,把新媒体当成工作的延伸或者辅助工具,甚至是工作开展的重要阵地。
    三要拢得住学生思想与人心,通过信息主动控制与适度控制,培养学生信息接受的批判态度和信息发布的理性负责态度。坚持正面宣传引导,坚持实名管理、舆情敏感、监督及预警处理,亮明立场,积极稳妥,坚定平和。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把他们当大人、成人对待,积极“灌水”,提供的内容、信息、建议等能服务他们的困惑,引领他们成长,让他们快乐、自立、自律、自足。放下身段,变得柔软,找到痛点,实现有效连接,宽严相济。对公共事务或议题,理解大学生政治参与意愿强烈,维权意识高,立场表达激烈等特点,用对话、听证、咨询甚至委托调研等形式疏导引导。倾听理解重于教化疏导。对娱乐化、低俗化、虚假化、暴力色情、邪教等不良倾向,不迎合,擅纠偏,能引领,去浊扬清。对少数激烈、抱怨、批评等粗暴言论和网络水军搅起的汹涌舆情,以淡定、从容、真诚态度回应“拍砖”,不宜简单参与争论或大打口水战,应冷静分析攻击谩骂理由,及时回应、解释,解决舆情问题。以深圳大学学生事务服务中心的新媒体平台为例,事务中心的官方微博“@深大学生事务服务中心”,主要发布学校重要通知与安排、回应学生们们的咨询,但所有操作不仅仅是“为了发布而发布”,而是会在发布和答疑的同时,告知学生们同类问题的解决办法和联系渠道,授之以渔,日后遇到同类问题时可以自行解决,引导学生自助。微信发布则以个人微信号“深大事务君”与公众号相结合,以具体的教师形象对所有的咨询求助无条件回应,总结发布,倡导自助与互助。目前专门为2015级新生提供帮助的“深大事务君”个人微信号已经拥有约3500名新生好友,每日互动频率上千次,成为2015级新生校内求助、反映和交流的教职工中的首选。这种做法,既可以增加学生与学校管理人员之间的粘合度,在传递学校管理理念时不再有过多的隔阂,又便于管理人员把握在校生动态和及时发现各类突出问题。正如“女大学生扶老人被讹”事件那样,在新媒体网络平台纷传的谣言同样在挑战着社会的诚信底线。新浪微博早在2010年就设立了专门的辟谣账号“微博辟谣”,对微博平台内的热传谣言进行辟谣和分析说明,进一步成立微博社区委员会。微博社区委员会分专家委员会和普通委员会两种,其中专家委员会专门负责核实各类不实信息,及时辟谣说明。但在新媒体平台极低的法律门槛前,造谣者无视法律的约束和道德的谴责,传谣者对谣言不加思索习以为真并且助力传播,因此谣言依然不绝如缕。大学生作为新媒体平台最积极的参与者,学生工作者应通过新媒体平台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大学生在接收传播信息和分享内容的同时,应该做到明辨是非,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任何时候都应该带着理性去思考问题,不盲目从众去跟帖评论,对事情要有自己的看法。
    探索通过两课和相关课程建设,内容上注重培养学生对新媒体负面消极信息的批判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培养学生关于新媒体使用的伦理道德及知识产权法治观念;促进心智成长的心理素养;培养学生信息摄取、评估、思辨能力;信息生成、整合、原创、传播能力;信息转化、激励、维权、建设能力。在这方面国外高校开设媒体素养课程的做法值得借鉴。美国修女托曼开设传媒教育中心,一直领导美国媒体素养教育。德国新媒体国际学校开设17门非常前沿的新媒体课程:沟通网络、媒体技术、视觉的沟通、交互作用的设计、媒体与社会、产业心理学、德国新媒体插画课程等。  
    在学生当中培养一批善于运用新媒体平台、积极关心公共事务、乐于服务师生、善于建言献策和组织行动的“学生大V”,发挥他们舆论生态建设和引领力量,但同时也要关注未发声的“沉默的大多数”的意见及利益。设立新媒体议题设置或话题策划机制,建立舆论引导及监督机制,开发网络舆情自动预警技术报送系统,防范于未然。完善舆情分析、预警和危机干预、应急机制建设。对于校园中的不稳定因素,要及时发现苗头,联动解决问题。对于校园突发事件,要统一归口直接负责部门,争取6到24小时内及时回应或解释沟通,“早说话、说实话、会说话”才能掌握舆论主导权。新媒体传播的信息70%到80%以最先出现的7到8个帖子为主要内容来源,因此如果知晓这一规律而及时回应,则会收到良好效果,所谓首发权决定主导权。同样对校园突发危机或管理失误,若能及时发布事实真相公告师生,取得理解谅解,也会赢得人心,所谓透明度决定公信度。
    新媒体故然有去中心化的无政府主义或原子化倾向,但也有为了共同利益结盟的自组织需求,如讨论从身边的治理做起,如何争取校园空调热水等设施;如为了救助患白血病同学开展网上公益捐款等。新媒体激发的公共精神,既是所谓的公民首创精神,鼓励任何人可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微公益,把所有微小的努力众筹为巨大的合力,推动变革和前进。深圳大学在学校育人、管理和服务中,鼓励学校与学生良性互动,鼓励师生之间直接沟通,增强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彼此信任,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及其协作精神,因势利导,提供、打造便于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事务的渠道、平台,如官方微信公众号、校长信箱、校长午餐会及每月一席谈等。以此为契机,探索培育社会主义体制下的公民社会,为立德树人,最终为国家社会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和解决中国社会矛盾提供经验。

 

组织机构 - 政策公文 - 学生中心 - 工作交流 - 首页 - 系统管理

深圳大学关工委设计制作并拥有版权

地址:深圳大学学生活动中心309室 电话:0755-26534919 电邮:szuggw@sz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