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趋向多元化,高校不再仅仅是产生理论家、思想家和科学家的摇篮,培养具有现代经营理念的优秀创业人才同样是重大历史使命。从国际看,随着创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竞争态势不断加剧,大力发展高校创业教育逐渐成为各国的共识。从国内看,高校创业教育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提升受教育人群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深圳大学在教学改革实践中,逐步树立起“协同育人”的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运用于创业教育。协同育人,重在“育人”这一高等教育的根本宗旨,以学生发展为依归;途径是“协同”,其含义包括学校各机构的协同,学生、学校、企业、政府的协同,课堂内外的协同、知识、技能、思想的协同,资源、制度、教学、文化的协同。其中,对大学生的思想文化建设是贯穿全过程的。
一、深圳大学开展创业教育的背景和指导思想
深圳大学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深圳敢闯、务实、创新、创业、竞争、包容的城市文化深深根植于此。早在1980年代初期学校刚创办不久,所开展的大范围的勤工俭学,就包含着创业教育的内核。在3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深圳大学始终将创业教育作为学校办学和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之一,
涌现出以马化腾、史玉柱为代表的大批杰出创业校友。
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继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之后的“第三本护照”。随着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及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加,国内高校对在校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日益重视。
国内创业教育由于起步较晚,从目前情况看,还存在一系列值得重视的教学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何通过体制机制改革调动学生、学校、企业、政府等多主体参与创业教育的动力与活力;创业教育中如何体现多样化、个性化成才的教育理念;对应创业者能力和素质要求的创业课程体系构建;以及适应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建设等问题。
学校从2005年明确提出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并首次开设《创业指导》课程,由此对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思考与实践。通过认真分析创业者素质能力的多元化要求以及创业教育本身的协同性,逐步厘清了“激发创业兴趣—储备创业知识—提升创业能力—整合创业资源—打造创业平台”的创业教育总体思路并积极实践。
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完善体制机制,实施综合改革,着力构建先进的创业教育系统,并以协同创新为引领,探索各类创业教育资源的协同育人和创业要素的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学校、学生、企业、社会和政府各主体间的壁垒,使人才、资本、信息、技术、文化等各类创业教育要素的活力充分释放,实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取得显著成效。
深圳大学基于协同育人的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结合特区大学办学实际,以学校所有在校生为对象,以协同育人为引领,以创业课程建设、创业平台建设、创业文化建设和创业政策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创业教育改革,构建并实施基于协同育人的创业教育完整系统以及形成多样化个性化成才的圈层结构培养模式,在成果的实施过程中着重解决好三个关键问题,并建立四类创业教育支撑体系。
二、构建新的教育系统和培养模式
首先是构建一个基于协同育人的创业教育完整系统。
创业从本质上讲应是一个企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完整过程,创业活动本身的综合性决定了创业教育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深圳大学多年的创业教育实践和成果证明创业教育应是一个多主体、多要素协同育人的完整系统。学校始终以创业活动发展路径为主线,逐渐形成学生、学校、企业和政府多主体参与,创业文化、创业课程、创业平台、创业资金、创业信息和创业政策多要素共振的育人体系,充分实现协同育人、共同发展,有效提升学生创业能力。
多主体、多要素
图1基于协同育人的创业教育系统
协同育人系统的核心是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建立适用于不同需求、形式多样的协同育人模式,将学校资源、校友资源、企业资源、政府资源有效整合,促进学校内部各单位之间、校企之间、校地之间各种创业教育要素的流动、共享与融合。为确保创业教育的有序协同开展,打破校内壁垒,学校成立由主管副校长任主任的深圳大学创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深圳大学创业园管理委员会和创业教育工作组,统筹规划和协调学校创业教育。在工作机制方面,打破部门壁垒,将教务部门的创业课程、招生就业部门的创业园、团委的课外创业实践活动、学生部门的创业奖励等进行系统整合,协同推进,改变了过去创业教育大而不强、散而不精,政出多门、单兵突进的局面,做到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在课程开设方面,打破学院学科壁垒,整合各学院力量成立跨院系的创业课程组,针对创业素质能力要求做好顶层设计,建设高质量的创业系列课程。在培养模式方面,打破学生专业壁垒,组建多专业混合创业精英实验班,重视多学科交叉创业人才的培养。在平台建设方面,以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为依托,打破资金壁垒,统筹中央、地方和学校资源,共建共管。
开创学校与外部组织之间紧密合作的新局面。广泛开展企业合作,首先以校友企业为切入点,通过将人才培养与企业科研和人力资源储备相结合,带动其他更广泛的合作企业,使学校成为企业的成果源、智囊团和人才库,提升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动力。扎实推进企业实践基地建设,依托深圳产业集群和产业优势,建有校外专业实习基地294个,就业实践基地106个,就业创业见习基地7个。获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项,获广东省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8项。与企业合作的深入开展使学校的人才培养获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和支持。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的2014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中,深圳大学以校友捐赠2.99亿位居全国第七。截至2013年末,来自腾讯、好日子、永亨银行、恒生银行、中粮集团、日本永旺、深圳特区报业集团等34家知名企业在学校冠名设立奖学金、奖教金和助学金。学校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出台各类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并帮助和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政策,为学生企业的顺利成长提供政策倾斜。
以协同育人为引领的创业教育系统构建,汇聚了校园创业教育各类核心要素,激发了创业主体的动力、活力和凝聚力,充分体现了深圳大学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办学特色。
在构建系统的过程中, 逐步形成个性化成才的圈层结构培养模式。
针对学生个体的不同需求和人人成才、多样化成才的教育理念,构建了“外层(大众化创业教育)——中间层(专业化创业教育)——核心层(精英化创业教育)”圈层结构培养模式。
外层面向全校学生普及性开设 “创业指导”系列课程、“创业兴趣引导”系列课程与“创业通识”系列课程,讲授创业概论、创业规划、创业通识、职业生涯与就业等相关知识,每年吸引自主选课学生近千名;同时辅以课外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大学生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课外科技文化创新创业活动、其他创业竞赛、创业讲座等,鼓励学生自主参与,激发学生创业兴趣,积累创业知识,每年吸引超过万人次学生自主参与各类创业活动。
中间层面向具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设“创业专长”类课程和“创业拓展”类课程,讲授各专业领域创业所需的产业模式、业态特征、产业政策和行业规范等行业知识,专业教育中渗透创业元素,增长学生创业能力,深化学生创业知识,增长创业才干。
核心层面向具有创业志向并掌握创业基本知识的学生,组建多专业协同双学位创业精英实验班或资助项目进入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精英实验班个性化制定培养方案,精心设计课程体系,科学制定评价要素,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实行创业导师制、小班授课制、小组研讨制、案例教学等方式培养创业精英,已连续招收5届学生,成为学校创业型人才培养协同育人的示范区。学生创业园配备创业导师,选择和培育创业项目,开展企业孵化、创业辅导与创业训练为一体的创业实践。
上述以学生为本的创业教育培养模式体现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多样化成才教育理念。
三、开展创业教育应该把握的三个关键
1、协同育人理念是关键
创业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涉及学校和社会(校外)两大领域。学校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资源要素是课程、经费、平台和文化;社会的主体是政府和企业,资源要素是政策、市场、资金和信息。在该系统中,通过校企共建创业课程,校企地共建创业平台、联合出资,学校地方政府共同出台创业扶持政策等协同育人机制,较好地解决创业人才培养机制问题,调动各方参与人才培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协同育人,解决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活动项目结构不合理问题,使人才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升级需要;通过协同育人,促进学校创业教育与政府、企业、市场的关联,解决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的问题。创业教育系统的有序运行依赖于协同育人的核心理念和协同机制的有效创新。
2、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是关键
基于个性化成才的圈层结构培养模式,构建了富有特色的创业课程体系。学校从2005年开始开设创业指导课程,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创业课程体系,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①低年级开设“创业兴趣引导课”,激发学生创业兴趣、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如《创新与创业》、《创业学》、《创业主题研讨》、《职业素养训练》等;②中低年级开设“创业通识课”,讲授创业所需财税、金融、法规、企业管理和项目运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创业品质,如《
创业公司治理》、《商业模式》、《创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业法律法规》、《应用税收实务基础》、
《创业会计学》、
《创业过程中的风险及管理》等
;③高年级开设“创业专长课”,讲授各专业领域创业所需的产业模式、业态特征、产业政策和行业规范等行业知识,增长学生创业能力,如《
移动互联商业模式》、
《生物技术创业导论》、《创业项目识别》、《互联网创新创业》等;④专业选修课中增加“创业拓展模块”,在专业知识讲授中渗透创业元素,鼓励教师把专业知识与创业知识、创业技能相结合。上述创业课程体系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激发学生创业激情,提升创业能力,模拟创业过程,为学生成功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图2 创业课程与创业实践体系
3、创业文化传承熏陶是关键
深圳大学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深圳敢闯、务实、创新、竞争、包容的城市文化深深根植于此。学校坚持“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的办学特色,一贯重视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建校初期,即着力构建学生“三大课堂”学习体系,正规严谨的专业知识教学是第一课堂;生动活泼的学生社团活动是第二课堂;大规模全方位的学生勤工俭学活动是第三课堂。在第三课堂中,除了学校各部门设置的勤工助学岗位,还有学生自办的实验银行、实验邮局、书亭、服务公司、实验商场、电脑维修站等,每天有近千名学生在从事各种工作和创业活动。通过这种学习和实践,学生不仅学会了把书本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而且培养了独立生活、独立工作的创业精神。对创业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体现在学校确立的人才培养三自精神——“自立、自律、自强”,以及学生的三种能力——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竞争能力、应变能力。进入新时期,学校更加重视学生创业思维和能力的系统培养与训练,更加重视创业文化的营造,通过将创业教育融入学校育人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广泛开展各类创业讲座、沙龙、训练、竞赛、项目、实战,通过对杰出校友如马化腾、史玉柱、周海江等的大力宣传,培养、激励、训练了一大批创业人才,创业氛围日趋高涨。
四、完善四类创业教育支撑体系
1、创业平台支撑
创业平台作为创业教育主要载体,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能力、灵感和实践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①
项目竞赛平台。
举办“创业者训练营项目”,针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展包括创业教育、商业模式、风险投资等内容的集中训练;组织、参加国内各级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主办的各类大学生创业大赛,为学生创业模拟提供有效途径。2007年开始,学校连续五届举办“深圳大学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管理学院主办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管理创新大赛、营销好点子大赛、ERP沙盘大赛、“尖峰时刻”企业战略模拟大赛、网络营销大赛等,参赛选手覆盖全校13个学院,20余个专业,累计参赛人数5000余人。深圳大学、深圳移动、腾讯移动互联网实验室合作暨“MM百万青年创业计划”深圳大学启动仪式2010年签约。②
讲座交流平台。
每年举办“创业荔园”系列讲座30场,覆盖学生6000人次;邀请杰出校友、企业高管、技术专家、政府官员、风投经理定期举办创业沙龙和“专家会诊”, 如盛大网络总裁唐俊,80后亿万富翁创业代表戴志康、创新工厂创始人李开复、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校友)、腾讯创始人团队(校友)等。组织学生前往中小企业与创始人深度交流,了解企业与社会。成功校友的楷模作用、商界精英的创新思路,唤起学生创业激情,激发学生创业灵感。③
社团活动平台。
学生创业协会已成立十余年,目前拥有会员1800人。创业协会以“基于大学生理论基础,积极锻炼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创业理念和创业素质”为指导思想,指引大学生了解最新的创业理念和商业发展模式,是一个集学术性、实践性为一体的校园社团组织。协会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创业理论学习与研讨,二是创业项目体验与实践。协会长期组织成员和干事开展集体学习和头脑风暴,策划并执行构思项目,积极与校外企业互动产生商业性项目和实习机会,自发成立创业公司。创业协会目前已发展成为深圳大学规模最大、最有活力的协会。④
创业孵化平台
。学校于2009年成立学生创业园,园区面积达2000平米,可同时容纳学生企业34个,每年投入约400万元创业基金,目前共有孵化企业32家。园区面向应届毕业生(研究生)自主研发的具备市场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项目或有新意的商业项目,给予无偿资金扶持和场地资助。创业园运行5年已累计资助学生创业企业108个,投入资金约2000万元。每年举办创业计划大赛,为100个学生创业(实践)团队、300名学生提供演练机会;每年资助学生创业团队30个,带动150个创业就业实践岗位。
2、创业资金支撑
学校自2007年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目前已形成三级项目体系:2007—2013年,学生共参与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38项,参与省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69项,参与校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96项,累计资助总经费259.19万元;2009年起设立“创业基金”资助学生创业项目,五年来共投入2000万元资助108个学生企业;2009年起设立“大学生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累计立项1503个,投入总经费366万元;2007—2013年,投入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创新创业专项经费360万元,资助创新创业项目1455项,参与学生12645人;2011年起设立创业教育课程建设项目,资助56门创业课程建设,投入31.6万元。
学校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引导企业和政府资金投入。2013年,学生创业园获得中央财政投入300万元,地方财政投入240万元,学校自筹60万元,用于创业教学平台、创业集训平台、创业演练平台、创业实战平台、创业咨询平台、创业师资培训平台、创业信息平台的建设,打造融企业孵化、创业辅导、创业训练和创业实战为一体的高水平示范性创业实践基地。海岸集团、博信投资、中旭企业等先后投入140万元用于支持学生创业活动。
经多年实践,学校已建立了长效的创业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创业园每年投入400万元;实践经费每生每年600元;实验室建设每年投入0.8亿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每年投入约100万元;大学生实验室开放基金每年投入42万元;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逐年累计投入398.4万元。对学生创业活动、创业项目、创业平台的资金扶持从根本上保证了创业教育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3、创业政策支撑
学校制定了《深圳大学学生创造性成果奖励办法》,鼓励学生积极创业,并对获得各类创业竞赛、成功创办学生企业的学生给予学分奖励。制定了《深圳大学学生创业项目申报流程》、《深圳大学学生创业项目评审暂行办法》、《深圳大学学生创业园管理办法》、《深圳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深圳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方案》、《深圳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管理办法》、《深圳大学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管理办法》、《深圳大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深圳大学专业创作室实施与管理办法》等数十个规章制度,为学生开展课外设计制作、发明创造和创办企业提供政策支持与资源保障。
学校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先后出台若干创业扶持政策,包括:《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意见》、《深圳市自主创业补贴办法》等,为学生创业提供政策支撑。
4、创业信息支撑
信息时代,交互与共享是永恒主题。无论是校园的创业文化营造、教师的创业课程讲授、业界专家的创业讲座交流,还是社团的创业实践活动,大量的创业信息、创业灵感汇聚于注重分享、渴望成功的深大学子,为他们实现创业梦想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为了创业信息更为便捷地传递,学校努力构建了学校、学生、企业与社会沟通交流的平台,获得深圳市南山区科创局的大力支持,资助20万元专项资金创建创业信息服务平台,一期建设已经完成。创业信息服务平台面向学生、企业提供信息资讯、创业培训、个性化预约咨询、创业园区企业产品推介、各类创业比赛等信息,同时提供学生创业园区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等服务。信息平台为创业信息的沟通、创业企业的联络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五、效果与体会
经过多年的时间和探索,深圳大学协同育人的创业教育取得显著效果。
1、学生创业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获“2011国际高校毕业设计大赛创意创业挑战赛”总决赛第一名;获“深港高校大学生创意创业邀请赛”一等奖;获“2012年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全国特等奖;获第十二届“尖峰时刻”商业大赛中国区总决赛本科及MBA组一等奖、全球第五,亚洲第一;获2012年GSVC中国区冠军,并代表中国赛区参加在美国的全球总决赛;获“挑战杯”全国特等奖;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获“首届中国创意设计大奖”金奖;获Jessup国际模拟法庭大赛全国第一名;获第三届金蝶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本科组)全国总决赛团体银奖;获2011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获2011中国-东盟青年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及总决赛银奖;获首届CCF(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互联网创业大赛二等奖;获2011“创业之星”大赛优胜奖;获2013年“助你创业,赢在广州”第二届大学生创业大赛优胜奖;
获
2014年
GSVC全球社会企业创业大赛第一名
;获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奖等各类全国性奖励700余项。
学校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由专业教育质量跟踪评估公司—麦可思公司对毕业生进行连续跟踪调研,本校2011届、2012届毕业生对母校总体满意度为97%,比同届全国“211”本科院校(90%、91%)高;本校2011届、2012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为均为89%,比同届全国“211”本科院校(73%、74%)高,比本省非“211”本科院校(66%、62%)明显高;本校2011届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比例2.0%,比全国“211”本科院校、本省非“211”本科院校(0.6%、1.1%)明显高。
2、学生创业企业发展顺利。
2008
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刘伟光同学自主创办的南海帝杉家居用品有限公司,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已发展成为拥有员工
300
人,全国
100
多家经销商,年营业额8000万元,产品远销全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家具生产商。
2008
届汉语言文学专业陈晓飞同学自主创办的深圳首家中文双语学校
——
加华语言学校,经过
3
年时间的发展,凭借其独特的教学理念,逐渐成为深圳规模最大、专业化程度最高的国际汉语培训机构,年营业额1500万元,
2011
年获得了来自美国阿斯顿教育集团以及加拿大、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的合作伙伴注资,并计划于
2015
年上市。另外,从创业园孵化出园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迅速壮大,由于对市场、信息、政策、技术和产品把握较好,本校毕业生创业企业存活率高,发展顺利。截至2013年底,创业园内企业累计创造1.3亿的销售额,销售额或市值超过100万元的有17家,500万元以上的有8家,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3家。从创业园孵化出园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迅速壮大,2009年入园的毕业生余晓曦创办的深圳市阿基米创意广告有限公司年营业额达到
3000
万元,2009年入园的毕业生孙良树创办的深圳市壹出生科技有限公司年营业额达到
6500
万元,2010年入园的毕业生施宇聪创办的深圳市诺得翰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年营业额达到
7000
万元。园区企业至今已申请并获得10项专利。
3、创业带动就业效应逐步显现。
学生通过在校期间扎实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创业素质和能力明显增强,无论自主创业、团队创业、家族企业再创业还是进入学校创业园,创业带动就业效应逐年增强。2009年开园以来,累计扶持大学生企业108家,这些企业共计为应届毕业生提供直接就业岗位1700多个。8家学生创业企业成为就业实践基地,接收在校学生就业实践实习,每年提供上百个就业实践岗位。2012年和2013年,深圳大学学生创业园企业在母校连续两年举办校园专场招聘会,有46家孵化期满离园或园区企业共计提供了380个就业岗位,吸引了众多深大学子前往应聘。2010年获得资助入园的传智领航科技公司与深圳市耀陆实业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宝安区资安创业孵化中心,占地7000平米,提供办公场地100个,入驻95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300个。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效益已初步体现。
4、为社会输送大批创业人才。
深圳大学建校30年,初步形成了“视野宽广、素质优良、注重实践、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特色,培养了10余万名毕业生,绝大部分扎根深圳,成为特区建设各项事业的骨干。深圳大学是最早实行不包分配的高校,毕业生创业热情高,在创业实践中涌现出一批杰出校友。深圳大学建校20周年、25周年、30周年时,由校友会主编的《创业报告—商海篇》,记录了马化腾、史玉柱、陈治海、李毅、周海江、安子、区绮汶、邓学勤、李广韬、陈文生等75位校友的创业人生。校友创业成功是对母校创业教育最有力的肯定。
5、创业型大学影响力日渐提升。
杰出创业校友不断涌现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腾讯创业团队四人为深大校友,马化腾名列《福布斯》2012中国最佳CEO第2名,进入2012《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中国校友会网2012年中国两岸四地造富大学排行榜,深圳大学与清华大学、香港大学、中南大学、四川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七所高校并列第6,在地方高校名列前茅;光明日报、深圳特区报等多家媒体对深圳大学创业教育的做法和成果给予报道和充分肯定。2013年,全国各地兄弟院校到我校学生创业园开展座谈、参观人数超过2000人次。2012年始,由深圳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主办的深圳大学生创业训练班在学生创业园常态化免费开班,到2013年年底累计有290多名学生参加培训。2009年10月21日-23日,邢锋教授在斯坦福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主办的创业教育圆桌会议2009亚洲区会议上发表的“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创新人才”的大会特邀报告得到同行广泛认可,创业型大学示范辐射作用日益增强。
6、创业教育研究成果丰富。
项目组积极开展创业教育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教研成果。出版《基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等论文集4部,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国大学教学》、《中国高校科技》和《高等理科教育》等刊物发表相关研究论文多篇。创业教育经验和成果得到同行广泛认可,示范辐射作用日益增强。
我们体会到,要健全和完善协同育人的创业教育,重在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目的,以协同育人为途径的理念,在创业教育系统、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育过程不断改革创新。
1、构建完整的创业教育系统。
以协同育人为引领,以创业活动发展路径为主线,激发学生、学校、企业、社会和政府多主体参与创业教育的动力和活力,整合学校资源、校友资源、企业资源、社会资源和政府资源,促进学校内部各单位之间、校企之间、校地之间各种创业教育要素的流动、共享与融合,形成创业文化、创业课程、创业平台、创业资金、创业信息和创业政策六轮驱动,多主体参与,多要素集成的育人体系,充分实现协同育人、共同发展,有效提升学生创业能力。
2、形成圈层结构培养模式及对应的创业课程体系。
针对个性化成才的教育理念,构建了“外层(大众化创业教育)——中间层(专业化创业教育)——核心层(精英化创业教育)”的圈层结构培养模式。对应设计了新颖的创业课程体系。通过建设课内“创业兴趣引导课——创业通识课——创业专长课——专业选修课创业拓展模块”层层递进的课程体系,辅以课外各类创业竞赛、讲座、培训、社团活动、创业实习等,形成大众与精英、通识与专业、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系统完善又富有特色的创业课程体系。学生创业兴趣得以激发,创业知识得以积累,创业素质得以提高,创业经验得以丰富,创业风险得以认识。
3、创业教育全过程、全覆盖、全开放。
重视学生创业思维和能力的系统培养,重视创业文化的营造,通过在校四年连续的文化熏陶、兴趣引导、知识积累、创业实战等,将创业教育贯穿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创业教育与思想文化建设紧密结合;通过面向全校广泛开设创业指导课程、各专业教学内容融入创业元素等实现创业教育全覆盖;通过课程开放、师资开放、平台开放、项目开放,实现优质育人资源有效聚集、有序流动。
实践证明,协同育人理念的创业教育
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长效机制,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能够有效
增强
大
学生
的
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符合人才培养规律,适应时代需要,深受学生欢迎,也获得很好的社会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