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0日,农历新年癸巳正月初一。除夕守岁,到初一凌晨3点左右才上床,但今早依然在6点多就醒了。外面一片寂静。想再睡一会儿,却不知为何睡不着,反而莫名地兴奋起来。一件埋在心里很久很久的愿望突然涌上心头,那就是写一首深圳大学之歌。好像是突然来了灵感,几句词就跳了出来。于是下床摸索了一支笔和一张废纸,又爬上床继续躺着,侧着身把那几句记了下来。接着,又有些词句陆续出来。这样,大约一个多小时,这首歌词就完成了大半。
这一年是深圳大学成立整整30周年。早在20年前,我在深大宣传部参与深大10年校庆组织活动时,我就提出征集深大校训校徽校旗校歌的意见,但是深大一直没有将这4个深大公共形象的象征物确定下来:校徽有一个约定俗成的但不是以正式官方文件确定的;校旗则只有红色旗上写着深圳大学四个字;校训早期是“自律自立自强”,在20周年的时候确定为“脚踏实地,自强不息”,但认同性不是很高;校歌则一直都没有。我知道,要写出能够表征深大精神、特征、形象、历史、未来,辞藻优美、寓意隽永,得到上下认同的校歌歌词并不容易,要将其谱成一首旋律优美、师生乐于传唱的歌曲,需要请功力深厚的作曲家,最好是本校的老师。我也知道自己未必能胜任写校歌的歌词,但我要把自己的心声写出来,写一首献给深大的歌。
经过三天的推敲,初稿完成,是三段歌词和一段副歌,命名为《深圳大学之歌》。三段歌词大致是:第一段表达深大创办时期的情况和创业、改革精神;第二段是深大的办学理念和培育人才的宗旨;第三段是对深大发展前景的展望。副歌以“自律自立自强”为主旋律,表达深大肩负历史重任,勇往直前的勇气和信心。
初稿是这样的:
深圳湾畔,粤海之门,聚四海精英。
筚路褴褛,移山填海,其命维新。
脚踏实地,自强不息,古石今人。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至善是新民。
同学少年,寸阴是竞,荔园朗朗书声。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陶铸新人。
鲲鹏展翅,远举高翔,有天地人和。
云水胸襟,日月怀抱,含英咀华。
健笔凌云,春华秋实,遍地弦歌。
副歌
自立自律自强,要站在时代之巅。
向前向前向前,振兴中华,我辈重任在肩。
歌词里面穿插一些典故、成语、深大的标志性建筑与理念,释文如下:
首句:深圳大学坐落在深圳湾畔,原址有一“粤海门村”。1983年,一批来自清华、北大、人大、中大等全国重点大学的教育专家、学术精英来到这里创办深圳大学。
筚路蓝缕,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筚路,柴车;蓝缕,也写作褴褛,破旧的衣服。坐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艰难。
移山填海,愚公移山和精卫填海是中国著名的两个成语故事,在这里表达深大创办之初就移山填海的精神担负起改革重任,同时学校建设过程也有实际上的“移山填海”,现在校园的一部分就是填海区。
其命维新,语出《诗经·大雅·文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意思是“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一语,蕴涵丰富的哲理,引起古代先哲的高度重视。儒家经典“四书”中有两书就直接引用了这句话。用在这里,是指出当时创办深圳大学的人们担负着改革创新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使命。
“脚踏实地,自强不息”是深大精神的一种表述;“古石今人”是办学初期在海边挖出的一块大石头上镌刻的四个大字,寓义继往开来。
大学之道句,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意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里的大学,其意义并不是当今高等教育的机构,而是“博学”、“大人之学”的意思,但“大学之道”与现代高等教育的宗旨有共通之处。著名教育家、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有《大学一解》一文,将《礼记·大学》赋予新的思想,就是将中国传统儒家教育思想和西方大学教育特别是通识教育熔于一炉的经典之作。
寸阴是竞,语出《淮南子》:“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后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中演绎成“尺璧非宝,寸阴是竞”,意思是一尺长的玉璧不如一寸长的光阴宝贵,有“一寸光阴一寸金”,必须争分夺秒的含义。用“寸”来量度光阴,是因为古代计量时间用日晷,太阳投影在日晷上,将日影移动的长度换算成时间。深圳大学大门里面“时光广场”有一巨大的日晷模型,寓意学子要珍惜宝贵的时间,潜心学习。
荔园是深大校园的指称。深大原址是一片荔枝园,现在校园依然保留数以千计的荔枝树。荔枝为岭南佳果,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大学》“八条目”之四。“八条目”包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的理想追求。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致知,使自己获得知识;诚意,使意念真诚;正心,使心思端正。
陶铸,制作陶器、冶炼金属,引申为教化培育。
鲲鹏展翅,来自庄子的《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鲲鹏展翅被喻为志向高远。深圳为大鹏之城,深大校舍第一期设计以图书馆为中心,教学楼、办公楼如两翼展开,面向南海,包含鲲鹏展翅的理念。
天地人和,天时、地利、人和。《荀子·王霸篇》说:“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孙膑兵法·月战》:“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深圳大学中心广场正中有仿浑天仪雕塑,名为“天地人和”,寓意深圳大学得中国改革开放大环境和深圳特区的天时地利人和。
云水胸襟,日月怀抱,比喻胸怀宽广、爽朗、开阔。
含英咀华,英、华,都是花的意思。咀,咀嚼。含英咀华比喻细细体味文章诗歌的精华。唐·韩愈《进学解》:“沉浸浓郁,含英咀华。”
春华秋实,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果实。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卷三·勉学》:“大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比喻文采和德行,又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遍地弦歌,弦歌,弹琴鼓瑟唱歌诵诗的声音。古时候学校重视音乐教育,用以泛指教育、教学活动。《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自立自律自强,为早期深大校训,镌刻在办公楼大厅墙上。
歌词写出来后,先是呈李凤亮副校长,请他修改匡正,随后又向吴俊忠、郁龙余、黄云森等老师征求意见。李副校长非常认真地审阅《深圳大学之歌》,就歌词中的遣词造句、用典用韵都提出具体意见,并修改了副歌。吴俊忠、郁龙余、黄云森等老师也都提出很好的意见。
在李凤亮等教授意见的基础上,经修改的《深圳大学之歌》如下:
深圳湾畔,粤海之门,聚四海精英。
筚路褴褛,移山填海,其命维新。
脚踏实地,自强不息,古石今人。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至善是新民。
同学少年,寸阴是竞,荔园书声。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陶铸新人。
鲲鹏展翅,远举高翔,有天地人和。
云水胸襟,日月怀抱,咀华含英。
健笔凌云,春华秋实,弦歌之音。
(副歌)
自立自律自强,践行着民族腾飞梦想。
创业创新创意,闪烁着时代探索之光。
向前向前向前,振兴中华,重任在我辈肩上。
时光荏苒,转眼深大30年校庆也就过去了。歌词几经修改,未来得及谱曲在校庆推出。大约在2014年年中,我将歌词呈送叶桂兰、王昌逵伉俪,请王昌逵老师谱曲。当时,我参加离退休老教师“秋韵艺术团”,叶老师是艺术团的声乐教师,王老师虽然还没有退休,但是艺术团的艺术总监和特邀指挥,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前来指导和指挥合唱。两位老师对音乐的热爱、勤恳、奉献和高超的才能,为艺术团老师们所钦佩和感激。我也了解到王昌逵教授是知名的钢琴教育家和作曲家,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所以我斗胆请王老师为我所写的歌词谱曲。说斗胆,是因为我此前从来没有写过歌词,不懂的写歌词的规律;虽然参考过许多大学校歌,但毕竟是生手,而王教授已经是此中行家。
我把创作《深圳大学之歌》歌词的心情和初衷向王、叶两位老师袒露,并解释了歌词含义。也许是一个老教师对深大的拳拳之心打动了他们,王老师欣然答应为歌词谱曲,叶老师则大力支持和推动。
王昌逵教授答应为歌词谱曲之后,并没有马上动笔。用他的话说:我接到你的歌词,看到里面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蕴含对深大的浓烈感情,我不能轻易动手。虽然我谱过的歌曲,有的一两个小时就完成了,但这首歌不行,我要静下来思考,我要寻找灵感,寻找最准确、最好的表达旋律。他还表示,谱曲的思路,既要庄重又不能死板;要以传统的、进行曲风格的旋律为主,但还要溶进现在元素。
大概半年以后,今年1月5日上午,我们秋韵艺术团练习唱歌的时候,叶老师拿了3张手稿给我,这是王老师谱写的《深圳大学之歌》第三、第四和第五稿的手稿!每张手稿都写着密密麻麻、想当工整的字体,并注明时间,分别是2014年12月10日、2015年元月2日上午和2015年元月2日下午4:30。我深深地被王老师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感动了!第二周,王老师专程找我征求意见,并就歌词中有的地方可能需要因节奏而更改或增删与我讨论。我对歌曲的旋律和作曲的规律一窍不通,所以提不出什么意见。过了一段时间,叶老师有传递王老师的意见,敦促我对歌词进行修改。我表示歌词个别字眼的修改可以服从谱曲需要,也按王老师的意见提交了一份修改稿。
5月31日晚上,叶老师打电话给我,说王老师又完成了两稿,并谱出合唱曲,明天带到艺术团来给大家试唱。我知道,除了王昌逵老师为谱曲花费大量心血和时间,叶桂兰老师也为谱曲做了大量工作。她除了经常催促,还与王老师共同讨论。每一稿,她都是第一个听众,她都要提出修改意见,与王老师反复切磋。可以说,没有叶老师,就没有谱曲成功。
第二天,王老师带着第七稿,亲自到秋韵艺术团讲解、演奏并带领艺术团的老师们练唱,艺术团团长李梦梅老师也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号召艺术团老师唱好这首“原创歌曲”。在王昌逵老师激情演奏下,《深圳大学之歌》高昂激越,豪迈开阔,又融汇了一些现代元素,颇有时代感。我喜出望外,艺术团的老师们也给予高度评价。目前,我们正在认真练习,相信不久就会把《深圳大学之歌》在校园唱响。随文刊出的歌谱,就是第七稿,由刘柏昌老师精心制谱。
《深圳大学之歌》终于问世,这里凝聚了深大老教师对学校的真诚热爱和衷心祝愿,这是我们献给深大的心中的歌。希望这首歌能够为深大广大师生所喜爱、传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