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关工委
首 页 > 工作交流 > 最新动态 >
组织机构
学校关工委
学院关工委
政策公文
本校公文
政策文件
工作交流
最新动态
经验交流
党建园地
调查研究
学生中心
学生事务
热点话题
走访校友
康盛人生
首 页
最新动态
 

五、学术为本,创新为魂——科学研究

作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13-12-15 23:37:40

    

       大学是研究和传授高深学问的地方,以培养人才、创造知识、服务社会、传播文化为职能。知识的研究和传授,被称之为学术活动。因此,学术是大学之根本,是人才培养之源流,学术自由是大学精神之所在,学术主导是大学管理之原则。大学以学术为出发点,以创造知识、传播知识、推广知识为己任。因此,大学既是教育机构,也是学术机构。科研能力强弱和水平的高低,往往是衡量一所大学实力和声誉的重要指标。

 深圳大学在提出“本科教育是立校之本”的同时,提出了“科学研究是强校之源”的理念。一方面从思想上确立科研强校的观念,一方面从制度建设上建立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为学术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经过30年的努力,深圳大学的科研能力特别是承担国家自然基金、973课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和研制专项、国家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等国家重大课题的能力大为提高,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加。2012年,新增自然科学类科研项目735项,其中“863”、“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项目)94项;人文社科类项目308项,其中国家基金项目11项。科研实到总经费2.36亿元。一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和市级奖项。
 
 
 牛憨笨院士主持的国家重点基金项目“X射线相衬成像研究”取得重大突破,首次采用与国际上不同的方法自行研制了关键器件“X射线相位光栅”,并获得了高质量的X射线相衬图像,为癌症等疾病的早期诊断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使中国成为既日本和瑞士之后第三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其中关键技术属于国内领先、国际首创。
 
 陈国良院士团队主持成功研制中国首台基于国产“龙芯3B”八核处理器的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KD-90”,该计算机仅有微波炉大小,造价低于20万元,功耗小于900瓦,编程模型、互联网络等关键技术达世界先进水平。这是高性能计算机国产化的又一次重要突破。
 
 
  倪嘉缵院士领衔的“蛋白质(金属蛋白与其它蛋白)与重大疾病(AD和肿瘤)的关系研究”在近三年取得了突出成果,前期结果发表在《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中国科学》等杂志,学术影响力显著。
 
  
      李景镇教授研究团队研制的“SSF超快过程分幅扫描同时成像记录仪”2012年通过成果鉴定,该成果是研究高速流逝过程的精密科学仪器,根据鉴定意见书,该仪器具有多项在原理和技术应用上的原始创新。是一台具有原创思想和技术的先进设备,其整体性能指标与国外同类仪器相比,居国际领先地位。
 
 
 谢维信教授主持的项目“防空兵多传感器组网空情信息系统”于2009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项目“多源空情综合应用系统”于2010年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深圳大学人文社科研究形成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突出应用研究的特色;以学术为主导、重在服务地方的特色,积极履行咨政服务功能,已成为城市文化的优秀代表,成为国家和地方重要智囊团和思想库。
 
 苏东斌教授是我国知名经济学家,他的“劳动者价值”(1987)、“新社会主义论”(1989)、“创造收入”(2002)等学术观点和“以开放促改革”(2000)等政策主张,以及“目的论”(1992)、“两个检验标准的逻辑统一”(1998)以及从1983年8月至今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的19篇论文,在中国经济学界有一定的影响。他致力深圳大学理论经济学学科建设,殚精竭虑,死而后已。
 
 
 何道宽教授横跨文化学、人类学、传播学、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翻译了30多部影响比较大的译作、40余篇外语教学、中国文化、美国文化等论文,译作40余种,逾1000万字,为我国翻译事业做出了贡献。图为2010年何道宽教授荣获中国翻译协会颁授“资深翻译家”称号。
 
 印度研究中心郁龙余教授的著作《梵典与华章》的中印文化交流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成为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时送给印度总理的礼物。图为2012年12月郁龙余教授与孟买观察家研究基金会主席库尔卡尼先生签署合作备忘录
 
 吕元礼教授的专著《新加坡为什么能》在中国和新加坡都引起很大反响,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亲自为该书作序。图为2007年8月吕元礼教授主讲“从中国看新加坡的发展”
 
 姜安教授成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嘉宾。2009年3月,姜安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战国说客双雄”。
 
 青年法学家应飞虎教授在经济法学、社会法学、法律经济学、弱势群体保护法律等领域研究成果卓著,近年获得教育部、司法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国法学会等各类机构颁发的学术奖励20项,2010年被中国法学会评为“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图为应飞虎教授在“2011年中国食品安全法治高峰论坛陕西分论坛”发表主旨演讲。
 
深圳大学的科学研究不仅为培养人才服务,而且紧紧围绕深圳特区和珠三角的产业和社会文化发展动态,以新兴产业为导向,贴近社会需求,做强基础研究,重视应用研究,扶持横向科研,推进产学研合作,培育出了一大批产学研结合的成功范例。每年的高交会、文博会都有一批成果成交。
 
        2012年深圳国际高校技术成果交易会上的深圳大学展区。
 
 
         我校是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会的分会场之一。图为2012年文博会深大分展区一角。
(更新于 2013-12-15 23:56:51)

 

组织机构 - 政策公文 - 学生中心 - 工作交流 - 首页 - 系统管理

深圳大学关工委设计制作并拥有版权

地址:深圳大学学生活动中心309室 电话:0755-26534919 电邮:szuggw@sz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