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关工委
首 页 > 工作交流 > 经验交流 >
组织机构
学校关工委
学院关工委
政策公文
本校公文
政策文件
工作交流
最新动态
经验交流
党建园地
调查研究
学生中心
学生事务
热点话题
走访校友
康盛人生
首 页
经验交流
 

广东关心下一代工作参阅件2015年第3期(总第113期)

作者:广东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来源:广东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15-03-25 10:33:48

 

编者按:中华民族正处于民族复兴的历史关头,民族复兴呼唤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时代的要求。深圳市宝安区关工委“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以传承民族精神为主题,结合时代特征,以春风化雨的方式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这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和积极的尝试。去年中国关工委将他们的做法确立为关工委工作品牌。现将他们的总结材料予以摘发,供各地学习参考。
 
  “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深圳市宝安区关工委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民族精神、实现民族复兴的系列讲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刻思想。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民族,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若能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必将从深层次引发国人共鸣,激发国人振兴民族的决心。
  近年来,深圳市宝安区关工委以“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为载体,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寻找突破口,将历久弥新的古典文化与极具活力的现代文明相结合,在青少年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他们能从一事一物中体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浸润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经过近十年的砥砺前行,宝安区关工委开展的“民族精神代代传”系列活动在青少年群体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社会上获得了很好的评价。
  一、长远谋划,精心打造十年教育品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宝安区关工委“民族精神代代传”系列活动是在市关工委的亲自指导和宝安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有计划、分步骤进行的。活动伊始,区委组织部、区文明办、区关工委、区教育局、团区委和区妇联等各主办单位联合协商,经过多次研讨和论证,探索以中华民族精神、传统美德教育为切入点,结合国情时事和区情,按照“一年一个主题,五年一个工程”的整体规划,以中小学校和社区为主阵地,对青少年开展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系列教育活动,创造性地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到系列活动的主题教育当中。
  (一)第一个“五年工程”创出品牌,赢得口碑
  2006年至2010年是“民族精神代代传”系列活动的第一个五年。宝安区关工委先后围绕“孝”、“礼”、“诚”、“和”、“忠”五个字,每年一个主题开展多项活动,引导青少年逐渐认识、感悟和实践“孝敬长辈”、“礼伴我行”、“诚信待人”、“和睦友善”和“忠于祖国”等中华传统美德,构筑宝安区青少年“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的第一个“五年工程”(2006-2010)。
  回顾和总结“民族精神代代传”系列活动,我们深切的体会到,活动的成功与每年精心挑选的活动主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宝安区关工委从百善“孝”为先的理念开始,然后外化为“礼”貌待人的具体行为,再推崇“诚”信乃做人之本的基本观念,将当代青少年所必备的基本素养和品质以春风化雨的方式灌输到青少年的一言一行当中。经过三年“孝、礼、诚”的文化熏陶和洗礼之后,活动主题由个人修养上升到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应提倡以“和”为贵的人际交往美德之中。最后,活动紧扣“爱国主义”核心,落脚于精“忠”报国的理想信念,将青少年引领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中去。活动主题每年都有所侧重,活动内容有所变化,活动形式有所更新,但万变不离其宗,宝安区关工委始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和不同切入点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有关专家评价说:活动内容环环相扣,活动形式循序渐进,活动主题一脉相承,活动成果精彩纷呈。
  (二)第二个“五年工程”紧扣时代,深化推进
  在第一个“五年工程”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宝安区关工委对第二个“五年工程”(2011-2015)进行总体谋划时,认识到雷锋精神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学雷锋”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遂决定以“学雷锋”为教育载体,紧扣国情时事和区情,将时代榜样与民族精神相结合,引领广大青少年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
  2011年,围绕纪念建党90周年这一重要事件,我们以“学雷锋爱党爱国”为主题拉开“民族精神代代传”第二个“五年工程”的序幕;2012年,根据党中央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部署和中国关工委提出在青少年中开展“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主题教育活动的要求,突出一个“勤”字,主题为“学雷锋勤奋向上”;2013年,结合新一届党中央提出的“八项规定”内容,在广大青少年中大力倡导节俭之风,突出一个“俭”字,主题为“学雷锋俭朴为荣”;2014年,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同志号召广大青少年要“以阳光心态面对人生,以辛勤劳动创造生活,以感恩情怀融入社会”,以“学雷锋学会感恩”为主题,继续使雷锋精神走进千家万户、深入心灵,融入到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宝安区关工委认为“民族精神代代传”系列活动的成功经验可以复制,活动模式值得推广,并总结归纳为“五个抓好”:
  (一)抓好启动。每年年初,在中小学生开学之际,由宝安区关工委牵头组织,市关工委、区委领导出席,各主办单位区委组织部、宣传部、教育局、文体旅游局、共青团、妇联等主要负责人、各街道相关部门同志、“五老”、学生、老师和家长们积极参加,举行“民族精神代代传”启动仪式,向全社会公布全年的活动主题和详细计划。比如:2014年,主办单位以“学雷锋学会感恩”为主题,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特点,按照不同季度推出23项全区性的重点活动。
  (二)抓好宣传。宣传报道对于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具有无以替代的作用。宣传工作做好了,社会影响扩大了,学生和家长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领导必将更加重视,工作必将事半功倍。为此,主要做好如下工作:一是主动加强与各主流媒体的合作,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和宣传栏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媒介进行广泛宣传,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比如:在《宝安教育报》上,对“民族精神代代传”各项重点活动进行深入详细的跟踪报道,激发社会各界对此活动的关心与关注;二是组建“五老”宣讲团,请“五老”代表走进校园、社区和企业,对青少年和家长就每个主题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进行宣传,增进他们对每一主题的理解和认识。比如:西乡街道关工委组建了一支30人的“五老”艺术团,将每年的活动主题通过歌舞的形式向青少年及来深建设者进行介绍,使他们在欣赏节目的同时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启发,从而使活动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三是通过开展主题征文、演讲比赛、口号征集、问卷调查和手抄报等各种形式,启发青少年积极思考活动的主题意义,倡导他们尽力做到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和情景合一。比如,在“孝敬长辈”主题活动中,主办单位以“温情家书谢长辈——给父母的一封信”为抓手,号召青少年积极参与。全区共有十五万中小学生给父母寄出了自己亲笔书写的感谢信,表达自己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深切感谢;四是印发宣传单、知识手册和折页报,并通过事迹展览等其他形式对主题内容进行深层次的专题报道,引导他们努力追求生活和生命中的真善美。比如:在开展“礼伴我行”主题教育时,关工委组织编印《家庭、社区文明礼仪手册》3万册分发到各街道、社区和学校,使青少年和家长能轻易掌握生活中的基本礼仪。
  (三)抓好活动。主题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学习形式上,一定要落实到“见行动”的实效中。宝安区关工委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实现了培养模式从“说教式”到“体验式”的转变。具体做法是:一是利用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关工委分路线、分批次组织开展中小学生“一日社会实践”活动。全区近13000名小学生走进军营、金融、南航、前海、社区,以亲身体验的方式参与社会实践;二是利用寒暑假期,关工委鼓励和引导各街道、社区和企业开展主题冬(夏)令营。比如:“和之旅”亲子夏令营、“红色之旅”革命传统夏令营、“学雷锋勤奋向上”冬令营、“七色夏日 伴我成长”体验式夏令营、“红色中国梦”夏令营、“大手牵小手,尊老爱幼”夏令营和“小候鸟”感恩夏令营等,丰富、精彩的冬(夏)令营让青少年在休闲娱乐的同时能领悟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三是激发各街道、社区关工委的活力,鼓励他们因地制宜,开展各种接地气的青少年活动。比如:由在校大中专学生组成的松岗街道大中专学生联合会,自2008年成立以来,围绕主题教育开展的活动和社会实践参与人数达15000人次;宝民社区关工委的“五老”队伍给社区孩子们免费开设了五彩缤纷美术班、妙笔生花书法班、丽章艳句诗文班、歌舞升平文艺班、美在瞬间摄影班等10多个社区兴趣班。
  (四)抓好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宝安区关工委深切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开动脑筋想办法,在深入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教育系列活动过程中,积极发现和挖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通过表彰和宣传以激励更多的人奋发向上。为此,主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在每年的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认真评选和树立“礼仪标兵”、“爱心天使”、“优秀青年”和“阳光少年”等学生榜样,这些榜样具有强烈的感召力,他们对身边的青少年具有不可替代的鼓舞、示范和引领的作用。评选学生榜样有利于在青少年群体中营造比、学、赶、超先进人物的良好氛围,使青少年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自己所生活的社区都有榜样可交流,有榜样可学习;二是特别注重宣传报道先进“五老”典型,及时采写关于“五老”倾情关心下一代的模范事迹,大力弘扬“五老”精神,使全社会都能感受到“五老”的余热所带来的温暖,积极打造“五老就在您身边”的温馨社会环境。
  (五)抓好总结。总结是任何工作的必需环节。善于总结才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善于总结才能将活动成果加以推广。为此,宝安区关工委每年底都组织召开“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教育工作研讨会,对当年活动进行全面回顾、总结和思考,认真听取各成员单位、各街道、社区、学校和企业关工委的汇报,广泛收集学生、老师和家长们对活动的评价、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部署来年的工作计划、活动内容以及时间安排。
  三、成效显著,硕果累累
  宝安区关工委“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从2006年启动以来,历经九个年头,活动形式喜闻乐见,内容贴近生活,效果好评如潮,在社会上形成了很好的影响,给青少年输入了极大的正能量。
  (一)青少年积极参与,老师、家长高度认可
  “民族精神代代传”系列活动启发青少年学生去认识和思考生活里的“真善美”,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家长们大力支持青少年学生参与,活动规模逐年扩大,广大学生、老师和家长对此给予高度评价。比如:2014年“学会感恩”走进国防教育训练基地活动后,宝中附小的刘雨希同学写道:“我在课堂伴随歌曲《感恩的心》学做了感恩手语操,还给爸爸捶背、按摩太阳穴呢。时间过得真快啊,我们最后坐上大巴,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军营。这次的活动非常有意义,我懂得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2006年“温情家书谢长辈”主题活动,主办方收到家长们的感谢邮件180多封。学生家长杨贤斌在邮件中兴奋地说,青少年学生参加这些活动,“让自己的家庭收获了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知识与视野的拓展、意志与品质的磨炼、能力与情操的提升”。
  (二)充分发挥“五老”优势,联袂行动形成合力
  宝安区关工委在“民族精神代代传”系列活动充分发挥“五老”同志的积极性,很好的利用他们的优势和特长,让他们在活动中能最大限度地为关心下一代成长而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广大老同志紧紧围绕每年主题,从开始的探索实践到逐步掌握规律,再到有计划、按系统、分步骤地开展工作,他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极有价值的宝贵经验。关工委将这些经验加以推广,由此吸引了更多关心青少年成长的“五老”同志、退休老年人、企业家等社会热心人士和团体都自愿加入到关工队伍中来。关工队伍的不断扩大使各街道、社区和学校能更好地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并与社区党支部、老年协会、物业管理处、幼儿园以及少年艺术中心等不同机构联袂合作,共同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增砖添瓦、献计献策。
  (三)带动更多品牌发展,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民族精神代代传”系列活动持续、深入地开展,带动和打造了一批新的颇有影响力的教育品牌,例如:中小学生“一日社会实践”活动、社区冬(夏)令营、“关心下一代之家”、幼儿艺术节、“四点半乐园”、民营企业关工委等等。在2014年,宝安区各级关工委针对青少年共同开展重点活动共1736项,其中:夏令营159个,各类兴趣班、培训班570个,主题讲座225场,关爱活动190次,征文、演讲比赛47次,手抄报、书画比赛47次,体育文艺比赛191次,其他活动307项,活动参与者多达439055人次。场次和规模都创下了历年新高,社会影响力得到了突破性提升。
  四、心得和体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在青少年群体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关工委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充分发挥关工委“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优势
  传统的关工委工作模式是党政领导重视、“五老”担纲、部门参与、社会支持,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这一模式难以为继。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宝安区关工委开拓进取,探索出了“党政领导、关工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制度保障”的宝安新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关工委既是政府部门,又是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枢纽型”社会组织,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业务龙头、聚集服务和培育孵化等枢纽优势。各级党政部门对每年的教育活动高度重视,区委领导亲自出席启动仪式;区关工委积极统筹、协调和配合,定期组织召开各成员单位联席工作会议,并每两周向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汇报工作;各主办单位共同组织策划,协同利用各自的组织、宣传、人力和平台等资源,将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例如:组织部的“党员服务中心”、计生协会的“计生园地”、团区委的“青春家园”、民政局的“社区服务中心”、区妇联的“妇女之家”以及各类基层社会组织等各部门都联合起来,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各街道、社区、学校、企业积极响应活动号召、认真落实活动事项;广大青少年、家长、“五老”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踊跃参与;各基层关工委分别成立活动领导机构,制定文件、加强领导,在经费、场地和人员等各方面提供制度保障。社会各界在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事业中达成共识,全社会形成了关心、关注和关爱青少年成长的良好氛围。
  (二)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升“大关工”格局
  打铁还需自身硬,好马扬鞭自奋蹄。在“民族精神代代传”系列活动中,宝安区关工委通过“一张网络”、“双主任制”、“三工联动”等三项创新行动,成功打造“大关工”格局。一是创新网络建设。宝安区已建立起覆盖全区6个街道、125个社区的“区——街道——社区”三级纵向网络,通过这一网络建立了“关工委班子成员”、“关工委联通员”以及各类“五老骨干”等多支横向互动的关工队伍,编织起一张“三纵三横”的“大关工”教育网络。二是创新领导体制。2004年,宝安区率先实行“双主任制”,由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在职同志和退休老领导共同担任关工委主任,把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党委议事日程。三是创新活动模式。宝安在册登记关工骨干人数达3083名,注册义工人数超30万人,专业社工近600人。宝安区关工委依托正在不断推进的社会体制综合改革工作,积极建立关工、义工和社工的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关工”有时间、有经验、有口碑,“义工”有激情、有创意、有基础,“社工”有专业、有项目、有经费的互补优势,从项目开发、活动阵地和服务队伍等三个方面促进“三工联动”,不断提高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的水平。
  (三)不断加强探索与实践,促使活动日臻完善
  在青少年群体中传递民族精神、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来进行。宝安区关工委从三个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促使活动日臻完善。一是在活动内容上,从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教育出发,选取“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青少年”的活动主题,通过寓教于乐、乐有所学的方式将民族精神灌输给青少年,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二是在活动形式和方法上,注重开展课堂外的“体验式”教育,使之成为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让青少年走进社会、接触社会、融入社会,使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和思考,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生活习惯,从而让他们能深切地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三是在活动载体上,注重发挥基层的优势和积极性,先后在各街道、社区工作站和居委会搭平台建阵地,创造性地结合“五好”关工委创建活动,建立“关工之家”124个,社区覆盖率达99%。“关工之家”不仅成为青少年接受教育和学习的实践基地,而且也为广大“五老”关爱、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了实体平台,基层关爱工作的质量和数量由此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广东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编      2015年2月28日
 

 

组织机构 - 政策公文 - 学生中心 - 工作交流 - 首页 - 系统管理

深圳大学关工委设计制作并拥有版权

地址:深圳大学学生活动中心309室 电话:0755-26534919 电邮:szuggw@sz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