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是全国最早不包毕业生分配的高校,也是全国最早建立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高校。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我校调整了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借鉴国外不少国家就业指导的经验,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全程化就业指导进行了探索。从大学一年级开始,依据双向选择、人职匹配的就业指导理论和大学生成才阶段的特点,以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提升、择业指导和创业指导为主要指导体系,结合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分年级、分阶段进行指导,并使之贯穿大学生活全过程。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从社会方面来讲,关系到人才的使用和社会的稳定;从毕业生个人来讲,关系到将来事业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从大一开始就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增强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的能力,从而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创造条件。目前我校建立的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已经比较完善,并正显示出成效。
一、构建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要达到的目标
就业指导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个体全面自由的发展,重视在人性提升基础上的能力发展,即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就业指导应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前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其思想政治素养。就业指导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就业指导要立足于高等学校实际,通过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使其肩负起对社会的责任。
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的预备,大学生就业指导应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开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具体来讲,就是要为大学生构筑职业生涯的四大支柱。
一是要学会做人。关键在于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要教育学生处理好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要有社会责任感。这是在就业指导中贯注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所在。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人都是社会的人,都是一定群体或组织的人,任何人从事任何职业都离不开与他人的联系和交流。学会为人,提高自我的思想政治素养是从事一切职业的前提,也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石之一,因而,就业指导首先要教会大学生如何做人。
二是要学会求知。关键在于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批判性学习的眼光,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素养、政治思想素养、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学会求知是学习能力的表征,包括认知、理解、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知识系统化的能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的知识、培养的能力只是为他们日后的学习、进步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若要与科学技术一日千里、知识经济突飞猛进、职业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要求相适应,当代大学生还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也是现代职业发展对从业者的基本要求。只有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与人文素养,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同日益形成的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相适应,才能从中获取种种发展机会。
三是要学会做事。就是要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生存的能力。学会做事是职业适应能力的表征。学会做事并不是为了适应某一特定的工作,而应是适应职业的流动、职业的发展和自主创业,使学习与未来的工作相适应。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分工和职业分化的速度进一步加快,职业流动性增大,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能够一次选择、终身就业。这使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选择职业,同时也增加了职业选择过程中准确有效地获取职业信息、做出决策的复杂性和难度。社会对从业者综合素质的要求日益提高,就总体而言, 职业变迁要求就业指导将侧重点转向培养学生的职业决策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综合素质,其核心为政治思想素质。
四是要学会共处。既要善于知己,又要善于“知他”。社会分工的发展是以紧密的合作为前提的,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学会共同生活是现代人的必备素质之一,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个体思想政治素质的鲜明体现。合作是现代社会的广泛性要求,现代人必须具有情感同化的态度和意识,认识自己,接纳他人,合作共处。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个体更要懂得人类的多样性和相互依存性,既要接纳他人,又要具有向他人开放的胆识和能力,以及应对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不可避免地出现的紧张关系的能力。这就要求就业指导贯穿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道德水平及人格魅力,这是实现共处的前提条件。
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为切口,以提升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为宗旨。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最终目的在于在满足学生就业需要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最终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的全面发展的人。
二、构建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必须遵循的原则
我校在构建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时,遵循了及早性、连续性、系统性、主体性、针对性、专业性、全员性的原则。
(一)及早性
就业指导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应该及早开始。对高校来说,应该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进行就业指导。入学教育是指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或院系对刚入校的学生进行的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它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环节,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对于新入校的大学生来说,最迫切的就是要帮助他们克服对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的不适应,调整心理,尽快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与此同时,他们还希望获得所学专业的更多信息,希望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包括将来的就业问题。因此新生入学后,要根据不同院系、不同专业,通过不同的方式开展有计划的、系统的就业指导。
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对新生进行入学动机与大学计划调查,专门向全体新生印发了《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手册,还面向新生举办了大型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知识和如何利用我校职业生涯规划资源进行介绍。通过与学院的合作,邀请本专业的专家、学者、有一定成就的校友对新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介绍本专业人才的培育规格和目标使新生认识到所学专业的地位、作用和发展前景,从而帮助新生稳定专业思想、明确专业目标。同时对专业发展前景和未来就业形势做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和预测。既不护短,也不盲目夸大优势;既讲清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就业竞争激烈、就业面临着种种困难和压力的事实,同时又从经济发展和专业优势的角度,对就业前景进行充分的分析和展望。由于学生明明白白地理解了就业的困难和希望,因而更加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知道自己该学些什么、怎样学,真正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对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具有积极意义。
(二)连续性
大学的不同年级和阶段,有其不同的就业指导任务。每个阶段的任务是否顺利完成,直接影响着下一个阶段任务的执行。全程化就业指导应在大学四年四个阶段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保证各阶段指导内容相互贯通,有机连接,形成完整的就业指导内容体系。
根据我校大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大学四年为例,我们把就业指导分成四个阶段:探索期、准备期、强化期、实践期。
1、探索期:大学一年级。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进行职业启蒙,使学生形成基本的职业理念。这一阶段的基本内容包括:职业规划指导,即通过科学系统的测评和咨询,帮助大学生来认识自我,根据社会需求、所学专业和个人爱好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明确个人职业定位和发展目标;理想信念教育指导,即教育新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坚持积极主动、健康向上的心态;专业情况指导,即教育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了解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培养对专业的兴趣和信心。
2、准备期:大学二年级。主要是把就业指导与思想教育、专业教育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心理、职业观念和职业素质。这一阶段的基本内容包括:就业心理指导,主要是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特性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合作精神、生存本领、竞争能力,引导大学生统筹协调工作和家庭的关系,扮演好人生中的各种角色,处理好个人和组织的关系,积极应对人生中遇到的各种危机和挑战;就业观念指导,侧重于引导大学生摒弃“端上铁饭碗才算真就业”、“自谋职业低人一等”、“等靠要”等陈旧观念,端正就业态度,调整就业期望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职业素养指导,即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涉猎相关领域,培养多种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3、强化期:大学三年级。主要是进一步了解市场需求,并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通过比较深入的实习,为将来求职做充分的准备。根据社会和组织需要调整优化职业规划,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并强化挫折应对教育等,增强适应未来职位的能力。这一阶段的基本内容包括:职业实习指导,即以兼职工作、假期实践、跟班实习等形式参与社会实践,积累就业体验;职业规划调整指导,即向大学生提供市场需求信息,开展就业形势讲座等,引导学生在把握需求、把握自身的基础上适当调整职业定位,强化专业知识学习。
4、实践期:大学四年级。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题的求职训练,组织辅导学生就业的活动,不定期发布就业指导信息,搭建就业平台。这一阶段的基本内容包括:就业信息指导,包括法律知识、政策信息、招聘信息、考研信息、出国信息和毕业生资源信息等,培养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能力;就业策略指导,主要是通过就业招聘各个环节的训练指导,帮助大学生掌握基本的求职技巧方法,着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三)系统性
从内容上讲,全程化就业指导是由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和能力培养、择业指导和创业指导等方面构成的较为完整的体系。
1、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体对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测定,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设计和规划人生职业发展道路并制定实现人生目标的行动计划。它的目的是协助个人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并且进一步细致估量内外在环境的优势、限制,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职业定位、制定计划和反馈修正。
我校在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指导时,着重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激发学生自身的主动性与责任心。只有学生愿意为自己的生涯发展负责,才能真正达到职业生涯教育的效果;二是强调社会导向和组织导向的重要性。只有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和用人单位需求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才具有现实意义;三是强调实践的作用。我校提出了“规划定向实践定位”的观点,主张将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探索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2、职业素质与能力培养。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能力培养,是沟通职业生涯规划与顺利就业的桥梁。大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包括:团队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抗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我校在开展职业素质与能力培养时,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通用要求为标准。不同的用人单位和岗位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不尽相同,但又有相似之处,这些相似或相同的就是通用性的职业素质与能力,我们要将其整理出来,根据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对学生进行培养。二是结合高等教育的任务来确定职业素质与能力培养的内容。作为一个教育机构,学校对学生有教育与塑造的任务,除了用人单位要求的职业素质与能力外,还需要培养学生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需要增加责任意识与使命意识之类的内容。三是结合学校特色与定位来确定职业素质与能力培养的内容。譬如有些学校强调上手快、适应性强,那么,相应就要增加适应能力之类的培养内容。
3、择业指导。择业指导主要包括就业制度与就业环境指导、择业心理指导、择业的程序与方法指导等。首先是就业制度与就业环境指导,主要是给学生介绍我国现行的大学生就业制度和就业政策、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基本状况、就业环境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的影响。其次是择业心理指导,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大学生求职择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包括常见的心理矛盾、心理误区、心理障碍进行分析;第二部分对择业心理问题如何调适进行介绍;第三部分鼓励大学生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再次是择业的程序与方法指导,也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就业程序的指导,主要介绍就业管理部门和用人单位录用的工作程序,还有大学生自身的择业程序;第二部分是择业信息的指导,主要介绍大学生收集就业信息的渠道、收集就业信息的内容,指导学生要科学利用信息,避免盲目性;第三部分是择业的方法指导,主要包括求职择业材料的准备,面试与应聘技巧。
我校在开展择业教育时,除了介绍一些具体的求职择业的方法和途径外,特别强调不要过分注重所谓的“求职技巧”,而应关注自身的“求职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切实提高就业竞争力。
4、创业指导。大学生创业,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而且还能够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促进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创业指导的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首先是创业环境的介绍,也就是介绍影响创业的各种条件和因素,例如各种相关的制度、政策、国家经济发展情况、产业经济结构等,还要分析创业环境中主要因素的影响作用,并对国内的创业环境进行一定的介绍和分析。其次,介绍对创业者的素质要求,包括意志品质、合理的知识结构、领导才能、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心理健康等。最后,介绍创业的基础知识,包括融资的基本知识、常见的创业融资方式、商业计划书的编写等。
我校创业课程教育在年级上主要针对三四年级学生开展,在对象上特别注意哪些对创业感兴趣、并已参加创业项目或组建创业实践团队的大学生,除了提供第一课堂教学外,还举办创业计划大赛、组织创业培训班等。学校特别重视创业实践教育,通过建设学生创业园,扶持有条件的大学生进行真刀真枪的创业实践。
(四)主体性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有能力掌握自己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应成为就业教育的最高目标。我校在提高学生参与就业主体性方面的探索不仅限于第一课堂,通过支持和引导学生建立职业规划与发展协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深圳大学学生职业规划与发展协会 (CPDA) 于2005年11月30 日正式注册成立,是我校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的校级公益型就业社团。职协立足深大,依托特区优势,联合各方资源,形成以深大学子为核心的发散性服务网络。本着为深大学子服务的宗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就业意识,提高深大学子的择业综合能力,力争成为用人单位与深大沟通的信息平台,成为深大学子顺利就业及职业发展的训练基地。
学生职协在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具体指导下开展活动,受到《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晶报、深圳电视台等媒体的广泛关注。职协成立三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果有:(1)承办全国首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深大赛区决赛,获得全国“最佳组织奖”,第二届CPDA会长林俊浩荣获“全国十佳职业规划之星”称号;(2)举办、协办就业指导讲座、工作坊和各种内训至今累计120多场;(3)承办和协办校园招聘会、双选会等各项招聘活动;(4)联系实习和就业基地,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5)出版了18期职协会刊《职业前线》,开通职协网站http://cpda.szu.edu.cn/(6)对内部成员进行职业规划的培训,提前培养职业规划意识。(7)建立了班长QQ群,得到300多位班长的热烈响应。我校校长章必功、副书记陶一桃、副校长邢锋和李永华多次出席职协庆典活动,表达学校大力支持职协的态度以及对职协工作的感谢。 ;
(五)针对性
大学生的个性化就业指导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不仅要实现人与职业在某一时期暂时的匹配,而且还要从人的发展考虑对他的培养。我国有调查问卷显示,毕业生对个人就业规划的满意度整体水平不高,在“清楚自己将从事职业的具体内容”、“清楚三五年的职业发展计划”、“清楚自己的表现方法和技巧”等方面普遍认识模糊;而对“自我的把握(其中包括对自己个性的了解、对自己优势的把握等等)”则相对处于较高的水平,虽然这表明大学生可能把工作不适、就业困难更多地归因于外部原因。但从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我国毕业生利用外部资源的能力较差,就业工作在学生个性化开发上还做得不够深入。
为了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我校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一是在就业指导中心网站上向全校学生开通了免费职业测评,每个学生凭自己的学号和校园卡密码就可以登陆进行测评,测评后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一份关于自己职业个性发展与建议的报告;二是除了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接受学生上门的一对一就业咨询外,每个学院对本院学生特别是就业困难学生进行摸底,并提供切实的帮助;三是密切结合学院专业特点,开展与相关行业、职位相关的纵深就业指导活动。
(六)专业性
目前我国高校担任就业指导的教师主要包括以下五种人员:一是就业指导中心(就业办)的工作人员;二是各学院从事学生工作(包括就业指导)的副书记、辅导员,三是心理学、教育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背景的专业教师;四是直接招聘的具有以上相关学科背景的硕士研究生;五是从社会和用人单位招聘的兼职教师,如人力资源专家、职业规划专家等。除了第五种校外兼职教师具有较丰富的职业实践经验外,占就业指导教师主体的校内人员绝大部分是与外界接触较少的,甚至有些刚毕业不久、还没参加过社会应聘就直接留在高校从事辅导员工作的硕士生摇身一变就成了就业指导教师。教师专业化是构建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的基础。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我校的思路是抓好一个规划、落实两类培训、建设三支队伍。抓好一个规划:为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安排合适的培训、考察、研修计划。落实两类培训:一是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理论、知识的培训,二是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技能的培训。建设三支队伍:教学研究队伍,主要负责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以及创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研究工作;素质培训队伍,主要负责各类工作坊、训练营、拓展培训;三是咨询辅导队伍,主要负责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职业咨询。截至目前,我校已培养了30多位专兼职就业指导教师,他们除了担任就业指导课程外,还指导学生职协开展培训活动,同时接受来自本院学生的个别咨询。
(七)全员性
学校应努力形成全员参与大学生就业的机制,大力提高全体教师服务大学生就业的意识。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全程就业指导中的作用,平时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实践环节中渗透就业指导的内容,让学生树立起立足专业不断发展的就业理念;在推荐学生时,利用长期从事某一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与社会同行业、同领域的企业单位联系密切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和落实就业岗位。只有全员参与大学生就业服务,学校才能有足够的教师,为每位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服务。
遵循全员性原则,我校积极开拓校内和校外就业指导资源。在校内,我校要求每个专业老师都要“教书育人”,辅导学生进行专业选择、求职择业和职业发展就是“育人”的重要内容;除了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外,其它职能部门,如学生处、团委、教务处以及社科部教学机构都要关心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同时,我校也将就业指导从校内向校外延伸:一是重视广大校友对就业指导的支撑作用。校友是高校就业工作的宝贵资源,校友的成功经验可以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校友成功的职业发展经历可以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示范。我校十分重视校友会工作,经常加强与校友的联络,邀请校友回校举办讲座,与在校大学生进行交流。此外,我校还举办一年一度的校友企业招聘会,邀请校友企业回校招聘师弟师妹。二是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家、成功创业者、心理辅导专家和人力资源专家等担任兼职就业指导师,对学生就业进行针对性指导。比起校内的就业指导教师来,校外的兼职就业指导师会给学生讲述更为具体生动的就业案例,也更了解就业市场。目前,我校聘请了深圳市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专家和深圳市职业训练中心的教授担任我校就业指导课的外聘教师。三是注意利用学生家长这支队伍的作用。学生家长和亲友是校外资源的拥有者,也是对就业最关心的人,从已有的经验看,亲友推荐是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我校除了经常对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访谈外,还邀请他们到校参加各种座谈会和活动,包括新生入学典礼、校庆、院庆、毕业典礼等,密切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四是开拓就业实践基地人员这只就业指导的新队伍。与我校合作开设的就业实践基地的企业工作人员对我校学生有较强的认同感,愿意将自己的职业经验与学生共享。他们对本行业有较深的了解,他们在就业方面的意见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构建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的主要内容
我校按照国家和广东省有关毕业生就业方针、政策和规定,在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指导与支持下,在校党委统一部署和校院两级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秉承“以学生为本,精致服务”的理念,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已建成了教学、活动、实践和服务“四位一体”的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
(一)教学体系
我校在就业指导课程结构、师资队伍以及专业机构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及支撑体系。
1、 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结构上,学校为所有年级的学生提供全程化的职业发展教育课程,其中,针对大一、大二学生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针对大三、大四学生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确立科学务实、面向基层的职业观、就业观。为了适应部分毕业生自主创业的需要,学校2006年新增了《创业指导》课程。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我校还面对三年级及以上学生开设《职业素质与能力拓展》课程,与人力资源专家一道根据企业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对大学生进行实操性训练。至此,我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共包括四门全校公选课:《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职业素质与能力拓展》、《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覆盖每个年级。每门课程都是每周2课时,单周上课,共9周,1个文科学分,每班60人~100人。
在课程形式上,除了有老师讲解外,还综合运用了视频播放、案例研究、小组讨论、主题发言、课外采访、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形式,极大调动了课堂气氛。其中,我们积极探索营造“实践性课堂”的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主题内容的实践性。与传统课堂不一样的是,“实践性课堂”的每一次教学主题都与实践有关,而且主题间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以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模块为例,这些主题包括: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职业定位、计划制定、反馈评估等,都是与实践紧密联系的;每个教学主题的具体内容设计,也是与实践密切相连。如“计划制定”,需要学生制定自己的大学计划并相互讨论。
二是学习组织的实践性。传统课堂的组织形式比较简单,通常是教师讲、学生听,虽然偶尔也会穿插一些讨论与发言,但总体上仍是以教师为主体。而“实践性课堂”则是以学生为主体,从课程一开始就组建学习小组,直到全部课程的结束。通常以5~10人组成一组,每个组都有自己的组名,由小组成员推选出组长。组长的职责是负责主持每个教学单元本小组的课堂讨论、安排组员进行分享发言、组织课外实践活动等。一个教学班分成几个小组,小组间是一种竞争性关系,每个单元结束前都要由各小组评选出学习表现最好的小组,以及最有待改进的小组(即表现最差的小组),由任课教师记录下来,作为每个小组的平时成绩,该成绩会直接影响到每个小组成员最终的平时成绩。这种“团队经营式”的学习方式不仅会极大地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性,而且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诸多能力素质。
三是课堂形式的实践性。与小组“团队经营”密切联系的是课堂形式的丰富多样,包括案例讨论、角色扮演、主题辩论和演讲等。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请人力资源专家、成功校友走进课堂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举办模拟面试并点评等。
四是课后练习的实践性。“实践性课堂”的课外练习也是“真刀真枪”的。一些课外作业,如使用“360度评估法”对自己进行全面评价,必须向身边人虚心请教和调查;使用“生涯人物访谈法”,要求学生去采访与自己目标职业相关的一些职场人士,包括校友、老师、亲戚、讲座嘉宾等;参加校园招聘会,现场观察用人单位对相关职位的招聘要求;采访求职的师兄师姐,学习制作求职简历等。
五是课程考核的实践性。在期末考核方面,总的要求也是要体现“实践性”。如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模块的期末考核就是要求学生每人制作一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比较详尽地制定出自己的大学计划以及毕业后五年计划;创业指导教学模块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制作“创业计划书”,而且必须是建立在调研的基础上。
选课学生对我校的就业指导系列课程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在历次课堂教学效果评估平均分都在90分以上。2007年9月,我校应邀参加教育部就业中心举办的全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研讨会”(10所高校参加),在会上做的关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构建的发言得到了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领导以及兄弟院校的赞赏;同年11月16日,教育部就业中心张凤友副主任专程到我校调研,明确表示愿意与我校在就业指导课程方面加强合作。2010年以来,招生就业办公室开出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职业素质与能力拓展》被评为学校优秀公共选修课,《创业指导》受到学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重点资助。
2、 建成了专兼结合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我校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是注重选拔优秀学生工作人员担任就业指导课程教师。根据胜任力理论,就业指导课教师的知识、能力这些专业素质是可以通过培训、学习和交流达到的,但态度、个性、个人魅力却是很难培养的,因此,我校在遴选就业指导课教师时,不仅要考察其专业背景、学历程度、实践经历,更重要的是考察其是否热爱就业指导教学,是否有较高的责任感、是否愿意帮助学生等个性特质。
二是优化就业指导课程教师结构。与学校教学部门、人事部门沟通,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充实教师队伍,或是聘请企事业单位有关方面专家担任兼职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
三是加强就业指导课程教师的在职培训。体现在内容设计上,紧紧围绕授课教师岗位要求来展开。除了显性的知识和技能外,还涵盖态度、价值观等隐性内容,对教师的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以及动机等潜在因素进行培训开发。抓住培训重点,譬如,在知识方面,着重行业、职业和企业等知识的培训;在技能方面,强调信息采集、教学培训能力等;在个性方面,注重个人魅力的培养等。体现在培训方法上,以激发教师兴趣、遵循学习循环为原则。除了课堂讲授,综合运用案例研究、项目教学、模块培训、方案设计、小组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游戏法等,特别是在隐性知识培训时还使用多种培训手段,如经历、图片、游戏、录像、动画等,尽量挖掘出学员的深层次胜任特征,增强培训效果。此外,注重练习环节,组织教师到教学现场进行观摩,与优秀任课教师进行交流,在小组中进行主题试讲等等。近几年来,我校每年都组织培训班,学习和研修职业测评技术、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核心技能、职业规划大赛作品的辅导技巧以及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技能等,参加培训的老师达到200人次左右,大大提高了老师的专业辅导能力。
四是开展实践教学交流和科研活动。为搞好职业规划教学,就业中心每一两个月都组织就业指导课程教师一起集体备课与课堂观摩,有效保证了教学质量。近三年,学校招生就业办公室就业工作人员在公开学术刊物上发表就业创业相关的学术论文42篇,其中核心期刊12篇。主编或参编就业课程教材4部。承担各类省厅级、市级、校级的就业创业相关课题18项。由教育部学生司林蕙青司长作序、全国就业指导中心刘大为主任等领导与权威专家担任顾问的校本教材《大学生生涯规划与管理》2008年8月份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目前我校招生就业办公室副教授还承担了广东省高校首部创业教育统编教材的主编任务,计划2012年上半年正式出版。
五是积极参与职业咨询辅导实践。学校实现学生就业咨询辅导工作制度化和常规化。以学校就业网站为依托开发了个性化咨询预约系统,面向全校学生开放,提供就业政策与流程、职业测评报告解读、生涯规划与职业选择、简历制作与面试方法等方面的专业辅导,有固定的咨询地点提供个体专题咨询。我校在取得全球职业规划师认证的就业中心老师的带领下,以学院辅导员为骨干,组织了十多人的职业咨询兼职团队,以一对一的方式接受学生咨询和辅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作品写作,并对学生的职业咨询问题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我校还积极建立学校就业指导教师与社会人力资源专业机构的沟通平台,通过参观、座谈、短期实践、兼职等方式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选拔标准、招聘流程以及不同岗位员工所需技能、职业发展等情况。
就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不断扩大。2005年,我校就业指导授课教师只有4人,开设两门课程4个班;到2011年增加到30多人,每年开课班级达到30多个,大大拓宽了学生受益面。
3、 建立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研室
我校重视以教学科研促进就业工作,建立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研室。2008年9月,经学校批准,我校成立了深圳大学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研室,隶属招生就业办公室,负责我校所有就业指导系列课程的教学、管理和科研工作,标志着我校就业指导专业化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我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研室的具体职能包括:对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开课计划、师资培训、教学研究、教材编写等教学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对学生职业规划协会等就业类社团进行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教育活动;开展网上职业测评项目,接受一对一的职业咨询;协调、指导各学院/系结合专业和学生特点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就业教育与辅导活动;负责全校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工作,为学校招生规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提供第一手资料等。
值得一提的是,我校近几年都开展对用人单位、毕业学生和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每种调查的有效回收问卷都在3000多份以上,占近三年毕业生人数的30%以上,这些宝贵的原始资料为学校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专业设置、学科调整、招生计划安排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二)活动体系
经过近几年努力,我校树立了两个就业指导活动品牌:春季“职业规划月”系列活动和秋季“就业辅导月”系列活动。春季“职业规划月”系列活动每年3月~5月举办,对象以低年级学生为主,向全体学生开放,内容包括自我认知、职业环境分析、职业发展定位、制定大学计划等内容;秋季“就业辅导月”系列活动每年10月~12月举办,对象以毕业生为主,向全体学生开放,内容涵盖职场礼仪、简历写作、求职技巧、行业岗位需求、职场适应等。
这两个系列品牌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内容全面,针对性强。既有毕业生普遍会遇到的诸如简历撰写、面试技巧等共性话题,也有时下热门的职业生涯规划、公务员考试内容。而且针对不同年级侧重点有所不同,同时结合学院专业特点开展相关行业、职位人才需求的纵深辅导。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与经济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数学与计算学院、材料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等学院合作一起举办与该学院专业、行业、就业密切相关的、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就业辅导讲座,并对这些讲座给予经济上的资助,受到学院与广大学生的欢迎。
二是形式多样,点面结合。既有数百人到上的大中型讲座,也有数十人的工作坊(Workshop)、沙龙,还有一对一的个别辅导。这里重点介绍一下工作坊。工作坊是一种集讲授、讨论、分享、活动为一体的小型训练班,上课形式活泼,一般在30人~60人左右。目前我校开展的工作坊主要有三类: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坊、职业素质提升工作坊和求职面试工作坊,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坊主要围绕五个主题进行:认识自我、职业探索、职业定位、计划制定和反馈评估,培训时间为一天,总共举办了五期,受到广大同学的热烈欢迎。职业素质提升工作坊举办了六期,内容包括职业心态修炼、时间管理与效率提升、应对压力等。至于求职面试工作坊,我校首度尝试与深圳润讯等公司合作联合研发,通过为学生提供逼真的招聘场景,利用润迅公司完善的招聘体系结合深圳大学的理论课程对大学生进行招聘实战演练,其中我校负责提供理论讲解与学生的组织工作,润迅公司负责招聘实战的组织与讲解工作,每期活动时间四小时。由于润讯公司与移动公司等有人才输送的业务联系,因此,经过招聘实战的许多学生实际上有到企业实习的机会,今年通过这种方式已向广东移动深圳公司输送了近百名实习生,受到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好评。近三年来,我校共举办就业指导类讲座、沙龙、工作坊100多场,参加学生达30000多人次,在全校范围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是讲师多样,经验丰富。有人力资源、职业规划、就业指导方面的专家型讲师,有企业内训师、专题讲师等专业培训师,也有自己创业或在公司里担任高管的实力派讲师,还有我校部分优秀校友。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几年的春季职业规划系列活动中,有一项赛事的影响较大,那就是“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在大学生中开展职业规划大赛,是在新的就业形势下普及职业规划意识的创新形式,是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载体,是促进高校就业指导走向专业化的重要途径,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及早明确努力方向,提升就业竞争力,有利于就业指导改革,也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因此,贯彻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就要牢牢把握职业规划大赛这个难得的契机,加快推进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和方法的普及传播,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以赛促改的目的。
我校主要在大赛宣传、组织和辅导三方面上下功夫:首先,在宣传上,侧重告诉学生这是一个全面了解和认识自我的机会,是一个可以近距离接受专业人士指导的机会,是一个锻炼能力和展现才华的机会,而这些都比获奖本身更为重要。
其次,在组织上,要求各学院统一组织学生参加网上测评,不管参不参赛,都让学生参与到认识自我的活动中来;在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的班级,明确要求学生按照比赛要求提交职业规划设计书作为期末作业。第三,在辅导上,在全面兼顾的同时又注意点面结合,确保参赛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无论是辅导内容、辅导形式还是时间安排,我校都做了周密的部署。一是辅导内容,除了对参赛作品的写作以外,对学生的简历、面试、礼仪都进行培训。对于进入决赛的学生,还专门指导他们的现场展示、演讲,使学生得到一个全方位的提升;二是辅导形式,除了有大中型的培训讲座之外,也有一对一的非常个性化的辅导,同时,我校还组织经过培训的辅导员老师为参赛学生开办“职业生涯规划系列工作坊”,采用小班授课的方式,对学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三是时间安排,共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面上的辅导,主要是对所有参赛的同学的咨询都进行辅导。第二个阶段是学院辅导。在职业规划大赛进行到一定阶段的时候,由学院首先把学生的作品交上来,然后经过筛选,将其中一部分比较好的作品交到学校,这方面重点辅导。一些有条件的学院,还单独进行自己的选拔赛。第三个阶段就是学校重点辅导阶段,我校对决赛阶段取得比较好成绩的十佳选手,专门请专家辅导他们,让他们顺利进入省里的总决赛。
由于认识到位,措施得力,我校在连续三届广东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参赛人数不断上升,2006年,在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中,参赛选手名列全国前五名;在北京总决赛中,我校选手林俊浩获得现场展示环节第一名,荣获“全国十佳职业规划之星”称号,同时我校还获得“最佳组织奖”,就业中心指导老师获得“先进个人奖”。2009年,我校选手田潇获得广东省总冠军和全国二等奖,就业指导中心老师获得十佳“优秀指导教师奖”。
(三)实践体系
我校在原有的勤工俭学、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与企业、学院合作联合新建了一批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大力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就业指导实践体系。
1、建立了一批就业实践基地
高校就业实践基地作为培养学生认知并胜任岗位、适应社会的“第二校园”,是为学生提供沟通学校和社会的桥梁,也是使广大学生得到道德的升华、人格的完善、就业力提升的重要途径。我校开展就业实践基地建设的意义与作用在于:
(1)有利于在校园内构建和谐就业文化,为应届毕业生提供有效的缓冲阶段。和谐社会的前提就是和谐就业、和谐生活,建立就业实践基地对于建设健康向上的高校就业文化至关重要。我校积极出击,建设以促进就业、了解职场、帮助求职为主题的基地平台,通过开展就业实践纪实、征文、论坛、评优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更多的学生了解真实的职场与社会,有效帮助毕业生弥补实践经验不足,就业心理准备不够的缺欠。很多同学通过与用人单位的“亲密接触”,充分锻炼展示了自己,无形中把握住就业的优先权,提升个体的综合就业力,他们的成功案例对在校学生起到更有说服力的教育作用,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就业文化氛围。
(2)我校就业实践基地建设是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巩固就业资源的有效方式。通过参与就业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深入生产实践再学习的机会,能够积累工作经验,弥补专业实践的不足,增强就业竞争能力,让学生真正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知职业,找到目标。通过就业实践基地的逐步拓展,能促进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广泛沟通,开拓更加广泛的就业渠道,培养建立起固定的毕业生需求资源库,以便及时获取相关的招聘信息,甚至通过就业实践岗位提前抢占新增岗位。
(3)构建我校就业实践基地是进一步促进大学生与社会良性互动的有效形式。大学生从学校校园走向纷繁复杂的社会,不仅仅需要健康的身体、丰富的学识、社会需要的技能,还需要有健康的心理耐受能力,以及合理适度能够具备一定可行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当前这一代的大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没经历过挫折教育,对社会缺乏了解,进入社会就业前会有一种心理恐惧。因此,通过参加高校就业实践活动经历真实岗位历练,实际参与真实就业场景,目睹职场精英的拼搏与起落,体验职场的喜怒哀乐,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与社会的沟通,培养学生社交能力,储备就业资源,为毕业就业打下良好的社会基础。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我校高度重视建立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工作。2007年10月29日我校出台了《深圳大学学生就业实践基地建设规定》与《深圳大学学生就业实践管理办法》两个文件。通过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介绍、联系,寻找在企业中建立就业实践基地;印制我校就业实践基地宣传材料寄给各用人单位,特别是校友企业,谋求与企业共建就业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学院积极性,结合学院特点开辟集人才培养、专业实践、实习就业为一体的就业实践基地;在就业中心网站上开设“就业实践”专题栏目,为学生就业实践提供指引;下一步计划开展就业实践征文比赛、图片展览等活动;对就业实践基地单位进行回访与追踪调查,借以完善就业实践基地的运作方式。
我校主管学校就业工作的邢锋副校长亲自关心和过问此项工作,在外国语学院、机电与工程控制等学院的积极配合下,就业指导中心牵头建立就业实践基地63家,录用学生近3000人,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实践岗位。
2、独资建立了融企业孵化、创业辅导、就业实践为一体的大学生创业园
探索以创业带动就业新路子,积极筹建学生创业园。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党的“十七大”中关于就业问题解决的重要思路。2007年开始,我校加大了创业教育的力度,编印了《大学生创业指引》小册子,配合省教育厅进行了大学生创业调查,开展了创业沙龙、创业培训班等活动,特别是针对准备创业或正在创业的毕业生而举办的两天两夜的创业培训班,为十多个创业项目团队以及个人共60人提供实战式培训,帮助他们体验创办一个实体所要经历的全过程,学生受益匪浅,对该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学校领导的直接关心和支持下,我中心派老师到广州高校及“海珠基地”考察创业园项目,并向校领导递交了《深圳大学创业园建设方案》。
2008年,我校正式成立了创业园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等组织机构。为了解决学生创业资金筹措困难的问题,学校决定每年拨出100万作为创业基金,扶持大学生创业,每个创业项目可申请人民币1~10万元的创业资金。
学生创业园2009年7月正式投入运行。现有园区面积2000平米,可同时容纳学生企业34个,已分三批共资助学生创业企业72个,学校累计投入资金约720万元,面向毕业生(包括毕业一年以内的毕业生)、在校研究生、4年级以上本科生,对有市场潜力和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项目、或在商业模式上有特色和创意的项目给予资金扶持和场地资助。
创业园针对全校对创业感兴趣的学生举办“创业者训练营”,邀请企业高管、管理专家开设包括创新教育、商业模式、风险投资等内容的专题讲座;针对园区企业定期举办创业沙龙和“专家会诊”。
创业园引导园区企业设立面向在校生的勤工俭学岗位和面向毕业生的就业实践岗位。目前已有阿基米、壹出生等多家学生创业企业接受在校学生实习,并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签订了《就业实习基地协议》。
(四)服务体系
经过长期的努力,我校在运行机制、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就业市场开拓与日常服务等方面建立和完善了全程化、不间断的就业服务体系。
1、领导重视,“三到位”落实
“一把手”负责制。深圳大学自1983年创办以来,就实行学生毕业不包分配、自主择业的就业政策,1986年4月我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应运而生。历届领导都十分重视就业工作,始终将就业工作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为了加强对就业工作的领导,1998年学校成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校党委书记、校长亲自挂帅担任组长、副组长,小组成员主要由各学院院长组成,统筹和协调全校就业工作,落实“一把手”负责制。从2004年开始,我校党委书记和校长都与省教育厅签定了《毕业生就业工作责任书》。
认真落实“三到位”。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行校、院(部)两级管理体制。就业工作由招生就业办公室归口管理并组织实施;由各学院(部)具体负责落实。 学校2006年成立招生就业办公室,下设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研室。招生就业办公室专职就业工作人员10名,各学院设负责就业工作的专职辅导员21名,就业工作队伍中有2名取得高级职业指导师资格,8名取得职业指导师资格。每个学院还都成立了以书记或院长挂帅的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保证了就业工作机构和人员的落实,形成了校院两极工作人员各司其职、通力协作的工作模式。在经费上,学校也给予就业工作极大的支持。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学校也在不断加大就业工作的经费投入,学校招生就业办公室近三年专项工作经费年均320万(不含创业园专项),占毕业生在校期间学费的2.25%。学生创业园3年累计投入超过750万元。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和创业园办公面积近2500平方米,生均场地面积达0.4平米。就业创业工作设备完善,条件优良。
2、制度健全,科学管理
加强就业工作规范化管理,颁布了一系列的就业工作制度。近年来,学校先后颁布了《深圳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办法》、《深圳大学创业园管理办法》、《深圳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办法(试行)》、《深圳大学就业实践基地建设规定》、《深圳大学学生就业实践管理办法》、《深圳大学毕业生就业追踪调查制度》、《深圳大学校园招聘活动管理规定》、《深圳大学就业辅导精品讲座开发及管理办法》、《深圳大学关于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基层就业的奖励办法》等就业政策文件和规章制度,明确了校院两级工作体制与职责,规范了就业工作的程序,阐述了就业工作细则和指南,使得全校的就业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利地保证了就业各项工作的实施。
3、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效率
为了提高就业服务与推荐的水平,简化内部管理,学校建立了就业工作网站及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求职招聘系统、就业派遣系统、就业追踪系统、分类调查系统等),建立完善了国家、地方、学校、院系良性互动的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和信息统计管理制度,及时收集、发布人才需求信息,较好地落实上级教育部门统计管理制度的要求;学校、院系及时掌握学生求职意向,并根据掌握的信息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服务;通过就业追踪系统,建立实名制就业进展状况动态管理机制,对本校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进行跟踪和动态管理;定期按时向校领导、各院系领导公布就业进展相关数据;按时准确地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送进展情况及真实有效的数据。
4、 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提供精诚日常服务
学校市场建设工作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有形市场,开拓无形市场,形成制度化、品牌化、日常化的校园招聘机制。学校积极开拓市场,定期走访企业,对企业用人需求、岗位要求、毕业生的工作表现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形成工作档案;重视调动校友资源开拓就业市场,累积校友企业数据库272家,如腾讯公司、深圳市海岸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等校友企业定期来校招聘。
学校出台规章制度规范校园招聘活动,免费为企业提供招聘面试场地和良好的服务。近三年接待450多家用人单位举办校园专场招聘会、宣讲会,举办各类大型招聘会19场,参会企业1189家,提供岗位22058个。
学校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功能完备,提供就业信息、招聘信息等服务功能。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累计发布招聘信息6424条,提供岗位13563个,信息发布日平均量为10.7条,提供岗位22.6个。积累企业数据库3117家。有效的为毕业生和企业提供便捷的沟通服务渠道,受到广泛欢迎。
学校重视帮扶就业困难学生,定期进行全校摸底,对学业困难、经济困难、求职困难、心理困难等方面的学生进行地毯式摸底统计和个别约谈,针对不同学生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通过辅导咨询、推荐单位面试,提供实习岗位,鼓励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就业。
秉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我校从2004年起开通了网上办公信箱,迄今为止,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共收到上千封学生来信。对毕业生提出的问题,我们做到了每信必复,及时处理。我们要求工作人员耐心接听毕业生的来电咨询,热情周到地帮助毕业生办理就业手续,对那些需要改派、开具报到证、调档手续的毕业生,我们派专人到广州代为办理,省却了毕业生来回奔波之苦。每年还为毕业生编印《就业手册》、《毕业生须知》、《派遣指南》、《职业生涯规划指南》等各类资料,每年为用人单位编印《毕业生专业方向介绍》、《毕业生情况介绍》,参编省中心的《资源信息指南》等。我校精诚的就业服务受到毕业生的一致好评。
四、构建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的成效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校的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已经建成,学校办学理念更加明确,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和就业创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社会评价稳步提升。
(一)强化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
就业指导全程化方案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逐步建立起“学校——企业——社会”协调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树立起以市场需求进行专业设置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建设思想,把招生、教育教学与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
随着深圳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校主动适应社会需求进行专业和机构设置调整,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与学校专业设置、招生计划确定适度挂钩,与学校事业发展、规模适度挂钩,与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估适度挂钩,为学校就业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一是坚持以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学科发展规律为导向,适时进行学院和专业、学科调整。2006年从原来13个学院调整为21个学院。“十五”以来,我校瞄准地区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科学技术前沿,着力创建与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业、物流业和文化产业密切相关的新学科、新专业。2007和2008年每年都有两个新增专业。二是理顺招生就业关系,成立招生就业办公室。2006年,我校将就业指导中心从学生处剥离出来,与招生办公室合并成为一个新的正处级单位。新成立的招生就业办公室在组织机构上将就业工作与招生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理顺了进口与出口的关系,便于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进行招生专业与规模的调整。由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招生就业办公室是学校就业工作的职能部门,指导督促学院就业工作的开展。
(二)有效提高了毕业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和就业创业能力
全程化就业指导的开展,使学生从入学时起,就开始树立职业规划意识,认识专业、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激发学习的自觉性和目的性,在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中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与能力。我校从2006年至今,已有13719名学生选修了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课程。以艺术设计学院为例,该院自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工作以来,近几年已经完成了对所有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全覆盖,自2007年开设该课后,该院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不少选课学生成为了学院和班上的中坚力量,班风、学风得到了积极带动,学习困难学生的比例大幅减少,预警黄牌和黄牌警告学生人数比例远低于全校平均水平。自2005年以来,我校学子在职业规划大赛中共获得全国“十佳职业规划之星”2次,广东省总冠军1次和“十佳职业规划之星”5次,2006年参加职业规划大赛人数居全国前5名。
全程化就业指导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前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职业观,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去、到农村去、到部队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近三年,学校毕业生参加“西部计划”、“三支一扶”、“预征入伍”等基层服务项目130人。近三年,学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持续稳定,就业地区集中在深圳市(超过90%),本科毕业生就业初期平均月薪达3327元,显著高于广东省平均2134元的水平。
近几年毕业生中投身创业的人数在增加,学生创业企业运营态势良好。如我校学生创业园区企业肯炫科技有限公司的透镜光纤研磨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0年8月被加拿大OZ激光700万元收购并获得该公司部分股份;远豪科技有限公司获得100万元天使投资;壹出生科技有限公司在全国设立了120多个营销网点,国内10多个省市均设有代理商。迄今为止,学生创业园区企业共创造了3500余万元的销售额。其中超过100万元的有10家,500万元以上的有3家,已获得专利3项。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效应初步体现。加上聘用人员在内,学生创业企业共提供320个就业岗位,解决128名应届毕业生的就业。
(三)提高了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校的评价
目前,学校培养的五万多名本科生遍布深圳各行各业。前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称赞深圳大学毕业生“视野开阔,注重实际,热衷创新,崇尚竞争”,用人单位的总体评价是“思想观念新,适应能力强,职业道德好,有团队精神,工作认真负责,能独挡一面”。我校培养的毕业生中,深圳腾讯公司总裁马化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04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界人士之一;深圳创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毅,发明的“内联式非金硅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获第九十五届巴黎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梁群(女)、李伟文攀登珠穆朗玛峰,举世闻名。
据2008~2010年学校调查,超过99.8%的毕业生对学校教学总体评价满意,超过99%的毕业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等表示满意,超过98%的毕业生对学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表示满意,超过90%的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评价满意,超过90%以上的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表示满意。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创业工作,逐步形成自身特色,得到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和社会舆论的认可。2010年12月,学校被广东省教育厅授予“广东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并被省教育厅作为重点推荐对象参加教育部2011年全国就业典型50强的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