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夏天,深圳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8月12日晚上8点,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深圳湾畔的“春茧”体育场盛大开幕。在为时两周的大运会期间,深圳成了青春、运动、激情、欢乐的海洋,成了世界瞩目的城市。
也是这个夏天,大运会铸就了深圳大学的历史性时刻——深大建校28年来第一次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展示自己,而且展示的主角“志愿者”!
在这个特别的8月,深圳打造了一座志愿者之城:100万名社会志愿者,25 万名城市志愿者,2.6万名赛会志愿者,志愿者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其中的赛会志愿者是最为耀眼的部分,因为他们直接服务于大运各项赛事以及相关场所、活动。这2.6万名赛会志愿者中,1.1万余人来自深圳大学,他们分布在包括大运村等19个比赛场馆以及相关的语言服务、法律服务、口岸服务、颁奖礼仪、FISU学术大会和校长论坛等;加上开(闭)幕式、媒体运行中心、总部酒店等场所的志愿者,深圳大学派出的大运会志愿者总数达1.5万余人,占全校在校生的80%左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深大以学院为单位组建了23个志愿者团队,分别与开幕式、大运村、五洲宾馆、媒体中心以及分布在南山、宝安、福田三区19个竞赛场馆群实现“馆(所)院对接”。
与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相比较,深大志愿者承担了非常重的志愿服务工作。奥运会倾全国之力,赛会志愿者约7万人,以北京高校学生为主;亚运会倾一座省会城市之力,赛会志愿者约6万人,以广州高校学生为主。北京和广州高校众多,每一所高校都只有小部分学生成为了志愿者,而深大却是倾全校之力,每个学院都组建了一支志愿者团队,直接与竞赛场馆群对接,即深大每个学院相当于承担着北京或广州一所高校所要承担的志愿服务工作,其难度、压力、责任之大可想而知,但深圳做到了,深大做到了!这是创举,这是挑战,这需要胆识与魄力!
我们何以有此胆识与魄力,让这所年轻的大学担负起半壁江山的志愿者工作?年轻或许有他的短处,但青春却是这座城市、这所大学最值得骄傲的资本,因为青春带来的是激情与创造,是想象与活力!年轻的深圳与年轻的深圳大学,因为改革开放,他成了中国的“窗口”与“试验田”。有人说深圳是充满“金钱诱惑”与“人情冷漠”的地方,深大是充满“商业氛围”与“急功近利”的大学,但分别成立于1990年和1996年的深圳义工联合会与深圳大学义工联合会,使得这座年轻的城市和这所年轻的大学拥有着全国最为悠久的义工历史。志愿者在大运会期间的表现,让世人刮目相看:我们的创造力、我们的奉献精神、我们的团队意识、我们的爱,使志愿者作为大运会的“配角”变得光彩照人,醒人耳目,以至于深圳有信心、有理由提出打造一座“志愿者之城”!
(一)青春——别样的精彩
大运会是青年大学生的盛会,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很特别:年轻的运动员,年轻的城市,年轻的志愿者,共同组成一个青春的世界。在这个年轻人的舞台上,深大志愿者们尽情释放他们独有的精彩:激情、活力与创造力!
一、青春:燃烧的激情
5月10日上午,大运会深圳大学站火炬传递暨虚拟火炬传递启动仪式在荔园举行。大运会火炬在水木清华采集火种,在北大未名湖畔点燃后,南下来到深圳大学,在南国荔园传递共同的愿望:和平、光明、青春、未来。南国的5月已是骄阳似火,炎热逼人。火炬腾起的火焰欢快而热情,就像年轻人放飞的梦想和勃勃的激情。荔园满是年轻的身影,各色条幅、标语、道具沿着传递路线集结,烈日阻挡不了荔园数万年轻人激动澎湃的心情,他们舞动着、欢呼着,宛如在参加一场盛会。
大运圣火,是青春之火。火炬传递,传承的不仅是圣火,传承的更是大运精神。从未名湖到文山湖、从博雅塔到杜鹃山,大运火炬从百年北大来到了年轻的深圳大学,开始又一段不一样的青春旅程。荔园在大运火炬传递的热烈气氛下点燃了激情,5.4公里,90棒,见证了三万师生的感动。
执跑第一棒火炬的是顾嘉良同学,他学业优异,连续两年获国家奖学金,大四获得包括宾夕法尼亚大学在内的六所美国名校的录取通知书,满分为120分的托福他考了102分。对于他要跑的路线,顾嘉良再熟悉不过,“我为了考托福,每天往返于老图书馆到新图书馆的路上,路上有多少个台阶我都知道。”虽然演练过,但在火炬的正式传递中还是出现一点小插曲。当主席台上的火种灯点燃之后,许勤市长点燃第一棒的火炬并交给顾嘉良,顾嘉良沿着台阶往下走,没想到一激动便跑过了交棒处。在现场观众的欢呼声中他才“醒悟”过来,返回与第二棒的赵蕊蕊交接。“当时现场也没有发出什么异样的声音,大家都在喝彩欢呼。”顾嘉良开心地回忆。说到传递火炬现场的感受,顾嘉良用了一个“热”字来形容:“天气热、火炬热、人群热!但我的内心更热!”
“我深爱那团火的感觉”!来自外国语学院的栗璐雅无疑是深大志愿者中与大运圣火最有缘分的人,她是“大运之星(礼仪)选拔赛”的全国冠军,也是火炬手。4月20日,作为主采集手的她代表亚洲,与四大洲大学生代表在清华大学采集火种。随后,她作为“护火使者”,随大运专机抵达深圳。在5月10日的大运会圣火传递中,她担任第6棒火炬手,顺利完成这一棒圣火传递。自己采集的圣火,自己护送,自己传递,一路从未熄灭,而且越来越旺,栗璐雅不禁感叹:“太神奇了!”
现场观看的同学们虽然不是幸运的火炬手,但他们却是幸运的见证者,见证一个民族的复兴,一个城市的崛起,一个大学的成长,他们从心底里感到骄傲,由衷地激动。传播学院吴梦琦说:“这是我们大学生的盛会,我们自然是主人,是主角。”经济学院的李敏说:“我看彩排都已经很激动了,到时一定会来现场为正式的大运火炬传递活动加油!”、“明天要早起,过来占据有利地形。”化工学院的万爽很是兴奋。盛夏骄阳下,很多学生顶着烈日跟着火炬奔跑,手里挥舞着五星红旗,口中还喊着——“中国加油、深圳加油”、“从这里开始,爽动大运,不一样的精彩。”学生张延均在跟跑了10棒火炬手之后才停下来,气喘吁吁的他坐到路边休息,一口气喝下大半瓶水,“很累,但很值,10棒是我之前就预定的目标,我实现了。”在火炬传递仪式现场,字正腔圆的画外音给现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便是艺术学院播音主持系的古江柳。虽然对流程、文稿早已烂熟于心,但当大运会火种盆点燃的那一刹那,她还是忍不住心里涌起一股热流:“我当时都落泪了。火种盆点燃的那一瞬间真的很让人激动,就觉得激情一下子被全部点燃,作为中国大学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猛然间泪水就流下来了。” 在火炬75号位,上百围观助兴的同学自发唱起了《歌唱祖国》,感动了火炬手李永华副校长。
面对如此盛况,章必功校长激情满怀地说:“此刻,我们格外欢欣、格外鼓舞,内心充满锐意进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感谢深圳,举办大运盛会,构建国际舞台,让五洲四海的大学生亲密接触,深大三万师生正意气风发,投身大运会,当好东道主。”是啊,回想2月份,深圳大学接受重任,要组织大规模的赛会志愿者,并实行“馆院对接”模式,从校领导到学院,到职能部门,都感到莫大的压力:我们能募集足够的志愿者吗?他们能完成如此重任吗?深大学子的响应,给了学校充分的信心,不仅报名人数超过预期,而且各项组织工作和培训工作有序展开,至“五四”青年节,正值大运会倒计时100天,深大在校园里举行了万名志愿者服务大运誓师大会,当万名学子齐声高呼“燃烧激情,放飞梦想;自觉自信,展翅大运”时,深大志愿者以其青春的誓言宣布:大运会,我们准备好了!
二、青春:活力的源泉
7月的深圳,正值酷暑,傍晚6点钟,大运会射箭场已经沐浴在夕阳中,但阳光依旧烤人。射箭场的志愿者已经完成了一天的培训任务,他们在开阔的草地上自发开展团队活动,一组开展拓展活动:蛙跳比赛、三人四足跑、击鼓传花游戏等;另一组则组织一支足球队,与场馆工作人员进行一场友谊赛,观众喝彩连连,热烈的气氛感染了场馆的工作人员。活动结束后,场馆人员不禁感叹道:深大学生很能组织,很有活力!
是的,活力是年轻人与生俱来的,但要把活力充分展示出来,则需要一种气质:个性、大方与自信!社会评价深大学生的“接受能力强,上手快”,实质上就是深大学生活力的一种表现。在大运会期间,志愿者们身着绿白花色服饰,与“葱”酷似,于是人们昵称为“小青葱”。“青”是绿色,绿色代表生命与活力,大运期间,志愿者们活跃于各大场所,他们勃勃的生机与可爱的笑容,着实感动了世人,“小青葱”的确是生动的写照。以下我们看看深圳大学“小青葱”们的剪影:
大运会开幕式当晚,直播镜头不断停留在4个女生身上,她们站在最靠近主席台的位置,用最热情的微笑舞蹈着,还时不时引导运动员的行进方向,催促他们加快行进速度。其中一员就是来自经济学院的杨焕珊。后来她回忆说:平时训练和彩排时没有运动员,最多连续跳四、五十分钟就可以了。开幕式当天,由于运动员比较多,而且一边进场一边拍照,行进速度较慢,所以导演通过耳麦,给她们临时布置了一个任务催促运动员加快行进速度。“刚接到这个任务时,我们都蒙了,不知道该怎么上去催促他们,怕会很突兀。”杨焕珊说:“后来,我们就根据现场情况,顺势走向运动员,用英语和手势指引他们迅速往前走。”连续一个多小时蹦蹦跳跳,还要指引运动员,并且要一直保持着饱满的热情和青春的微笑,她们是怎么做到的呢?杨焕珊说:“其实这也没什么,当晚大家都很热情,我们都被现场气氛感染了,所以一点也不觉得累。”
大运会的颁奖礼仪别具一格,原因在于男礼仪的出现。负责宝安体育馆颁奖仪式运营的郭浩导演用“惊喜”二字来形容:“他们让所有观众眼前一亮,男子气概凸显浓重的一笔,有着‘不一样的精彩’!赛场上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也说,以前看惯了礼仪小姐,当看到有男礼仪时开始还觉得有些别扭,不过随着他们表现出色,给礼仪工作带来了新的味道,大家也就渐渐接受了。”来自经济学院的林文斌是大运会上为数不多的“礼仪先生”之一。
林文斌高高的个子,挺拔的身材,小麦似的肤色;他打球的姿势帅气潇洒,走路的动作精干矫健;他笑声爽朗,说话幽默,阳光的映衬下,一股与众不同的气质瞬间流露,温暖,坚定。他2007年入校,本来今年毕业,但因大一时应征参军入伍,去年返校正好遇上他期盼已久大运会:“2007年入学时正好深圳成功申办大运会。当是想自己会在今年毕业,可能错过,没想到当了两年兵,现在又有机会了。”其实两年的当兵经历,让他不止一次的走进志愿者的行列,并且有着让人羡慕的经历。在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期间,他负责执行宁波站的安保任务,“当时天气很热,我们要一整天穿着防弹衣,不停的出汗。”两年多以前的情景依旧让他难以忘怀。
谈起自己参选成功的原因,林文斌很随性地笑起来,幽默地说是思想觉悟比较高。“两年的军人生涯确实带给我很多。”军人严谨言行,抖擞的精神,严格的训练,都历练了他超常的品质与意志。他热爱运动,是国家二级运动员;他是活跃的学生干部,擅长组织活动。成为大运“礼仪先生”对他来说是一个偶然,可是从这一连串的细节里,那些在他成长经历中的偶然,已经开出美丽的花,芬芳馥郁地诉说着这个必然的故事。
曾昭栋是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学生,他的志愿者岗位是FISU贵宾陪同,作为陪同国际大体联主席基里安的惟一一名学生志愿者,要参与非正式翻译,同时要担任外联部工作人员助理。这个任务,对于曾昭栋来说,既是荣幸,又是挑战。曾昭栋可以说是深圳大学志愿者中的“骨灰级”元老了。他曾服务第十届山东全运会、第二届中国杯帆船赛、第七届大学生射箭锦标赛、亚运会火炬深圳站传递和FISU执委会、团长大会等,处理过不少紧急情况,经历过许多大型赛事,拥有丰富的经验,使得他对于大运会各项服务工作驾轻就熟,“做志愿者多了,做什么都差不多能胜任。”这是志愿者工作带给曾昭栋最大的收获。此外,他还具有拔尖的英语水平,因此成为大运会的最为核心的骨干志愿者也就不足为奇了。
陈术鑫是大运会主新闻中心医疗队的一名志愿者。早在2002年陈术鑫就拿到了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颁发的急救员资格证,也正因此,他加入了MMC医疗队,做了一名志愿者。他是“远人部落”全国大学生自行车联盟的成员,2009年初曾骑自行车奔赴西藏。7月11日开始,陈术鑫骑自行车行走深圳,探访大运U站,收集大运印章,他跑遍了深圳六个区,收集了84个印章。“我去U站,不仅仅是盖一个章。”陈术鑫解释说,如果盖好印章就走人,他的行程可以大大缩短,但是前往U站盖章的过程,也是他和U站志愿者们交流的过程,同时也会趁这个机会,在U站做一些志愿者服务。
以上是大运会舞台上每一棵“小青葱”的缩影,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成长与经历,但共有一块培育他们的土壤——深圳大学。义工的传统、重实践的氛围、强调个性与独立的校园文化,使得我们的志愿者不仅“活力四射”,更重要的是这些“小青葱”们练就了与事的热情与处事的从容。
8月1日下午5点,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市长许勤等省市领导的陪同下到深圳湾口岸检阅工作。我校志愿者在各自岗位上,以饱满的精神和热情的微笑塑造了口岸志愿者良好的风范,成为深圳市迎接大运会第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赢得省市领导、现场通关人员和观摩群众的交口称赞:不愧是深大的学生啊,形象好、状态好,就是不一样!
三、青春:创造的季节
“希望穿上自己设计的引导服”。
8月12日晚的大运会开幕式上,除了152个国家运动员入场吸引了全场目光外,人们发现,本次运动会的引导员让人耳目一新:每位引导员的服装既风格统一,却又独一无二,洋溢着年轻人独有的个性与光彩。与以往运动会引导员清一色统一着装相比,深圳大运会引导员服装设计的理念与手法真让人叫绝,他尽情彰显“人”的本体,即年轻人的特质:青春、活力、个性表达得淋漓尽致,用引导员自己的感受就是“非常喜庆”、“非常耀眼”、“让人眼前一亮”,难怪这个环节能被媒体评价为深圳大运会开幕式的五大“不一样”之一。
这152款服装全部出自深圳大学服装设计学院20名大学生组成的设计团队。据设计团队指导老师张立川介绍,服饰的设计灵感源于大运会从全世界两万多中外大学生中征集的“祝福深圳大运会”海报,他们挑选了其中160张海报,作为引导员服装的基本设计元素。“我们将海报上的一些图案印制到面料上,再剪裁成款式、风格不同的服装。”
这些服装分为五大系列和五个主题。五个系列即红、黄、蓝、绿系和黑白系,五个主题分别为《阳光》、《水》、《土地》、《悦·动》和《空气》,包含红色系列的热情、蓝色系列的优雅、绿色系列的清新、黄色系列的奔放等,这些服装造型夸张、时尚、充满动感,展示出年轻人的个性和青春活力。
温小昂是服装设计专业三年级学生了,当自己设计的红色系列服装有多套被采用后,非常兴奋。她说,接到参与引导员服装设计的任务后,她毅然放弃了实习,全情投入到其中来。一方面她感到非常激动,同时也感到压力巨大。但张老师的鼓励给了她坚定的信心:要大胆尝试!谈到自己的设计理念,温小昂说:“我当时想,不要为了创意而创意,而是要把深圳精神、大学生的风貌体现到设计中去。我坚持运用了‘折纸’的创意,因为折纸有立体感和线条感,既有体现运动员坚韧不拔的硬朗线条,又有不失柔美的曲线。”
是啊,青春赋予我们闯劲、拼劲,没有“大胆”,不敢“尝试”,何来创造!当然,大胆尝试不是蛮闯蛮干,而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和充分的自信之上的,这份自信源自于特区青年大学生特有的气质:开放的视野、前沿的意识与敏锐的捕捉能力——温小昂同学的设计理念展现了这种气质。于是,我们同学才有勇气对媒体道出自己的心声:“我希望有机会穿上自己设计的引导服,在大运会开幕式上亮相!”同在设计团队、又报名参加引导员选拔的黄秋榕同学如是说。
“微信”在线,不一样的志愿服务。
——“请问今天大运会要举行多少场比赛?”
“您好!这里是微信大运会志愿者服务中心在线为您解答:8月16日当天有包括足球、体操、游泳、击剑等10个大项在内共计68场比赛,您还可以告诉我们您最感兴趣的比赛项目,我们会为您提供更加详细的解答。微信大运会志愿者服务中心真诚为您服务。祝您生活愉快!”
——“我现在在会展中心,我想去宝安体育中心,请问应该怎么过去?”
“您好!这里是微信大运会志愿者服务中心在线为您解答:你可以在会展中心北门向东北方向步行约200米,进入深圳地铁会展中心站,并搭乘地铁罗宝线往机场东方向,然后在宝体站下车即可到达。微信大运会志愿者服务中心真诚为您服务,祝你生活愉快!”
以上两段大运会咨询对话,不是来自常规的咨询服务,而是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提供的一种便捷的在线服务——“微信”,“微信”的推开,迅速成了大运会志愿者服务的亮点。与分布在大运赛场内外的现场志愿者不同的是,这支“微信”志愿者服务团队全部隐身在互联网后面,通过智能手机或iTouch等移动互联网设备上微信实时交流软件,与咨询者通过语音对讲、文字图片传输等手段进行交流。整个团队由深圳大学的志愿者组成,他们在整个大运会期间,向公众提供赛事信息、场馆信息、交通信息等问询服务,展现了深圳大运会“不一样的精彩”。
“微信”是近期开始流行的一种新型通讯技术,人们可以用它和朋友语音对讲、群聊,而且还可以发送文字、表情和照片,很受年轻人的欢迎。深大志愿者捕捉到这一技术的便捷与潜力,立即与志愿者服务结合起来,成立深圳大学“微信”志愿者服务中心,并开通了“szdy01”至“szdy10”共10个微信号码作为服务账号,问询者通过手机微信客户端加其中任何一个账号为好友,即可与志愿者进行文字或语音对讲交流。在服务中心启动前,志愿者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实际情况还是有些出乎大家的意料,服务中心平均每天接到询问数据都超过200条,但“微信”团成员之一、广告专业小徐同学认为:“尽管一天工作下来比较累,但能够帮助到这么多人,而且还得到了用户的表扬,我们都觉得很高兴。作为一个深圳本地的大学生,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展现深圳年轻人的风貌,我们也感到骄傲和自豪。”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深度延展,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各种新型通信服务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深大学子在大运会志愿者服务上引入“微信”技术,无疑拓宽了公共服务的渠道,以便利性、时效性和多样化的沟通特点,提高了信息服务的沟通效率,这或许开拓了一个新的信息技术应用领域!年轻人有其独特的触角,他能敏锐把握时代的脉搏、潮流的前沿,校友马化腾不也是敏锐捕捉到网络即时通讯的潜力后,亲手一步一步缔造起QQ帝国的吗?我们有太多的例子可以说明:创造力的季节属于青春!
深圳是年轻的城市,深圳大学是年轻的大学,因为年轻,所以颇引来一些有微词。但是,恰恰他们的年轻,深圳有了“深圳速度”、“设计之都”,以至于展望“志愿者之城”;深大有了80年代敢为人先的改革气魄、以20多年完成百年老校走过的学科发展道路,并提出“探索现代大学制度”的发展理念。“青春”赋予深圳和他的大学一种独有的气质,这就是激情、活力与创造力,也只有秉持这种气质,青春才能永驻,才能创造“不一样的精彩”。深大学子们在这块热土上学习、生活,必然涵养了这种气质,化用一句名诗曰:青春给了我年轻的脉搏,我用它开拓世界!
(二)奉献——青春在行动
奉献,是一种无私的付出精神,一种独立的主体意识,一种集体责任感。志愿者与义工同义,只是在不同场合使用名称不同,其核心精神就是“奉献”。深圳于1990年成立全国第一家义工联合会,深大于1996年成立义工联合会,大概也是国内大学中最早的,一座引领经济大潮的年轻城市成了国内义工的发源地。深大学子经过10多年的义工实践,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义工传统和文化,当大运会到来时,义工与志愿者之间只是一个概念上的转换,深大学子在短短时间内,迅速组织一支一万多人的志愿者队伍,以实际行动为大运会创造“不一样的精彩”。
一、奉献:意味着艰辛的付出
开幕式当晚,鲜花少女以准确无误的队形变化为大运献上了精美的“鲜花礼赞”。然而,美丽绽放的背后,谁曾想她们付出了多少的汗水和泪水。
节目排练从7月8日开始,直至8月12日演出,训练过程是39天、300小时,其中有12天在大雨中训练。从每天下午到晚上甚至午夜,一练就是七八个小时,有20天时间训练到凌晨两三点,最晚训练到凌晨五点。回到宿舍还要轮流洗澡,有的志愿者早晨七点才能上床睡觉。一个多月下来,只休息过两天,这样的高强度体能消耗并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况且这些“鲜花”平常都是父母细心呵护的娇娇女,在这种艰苦的训练中要能坚持下来,没有坚韧的毅力和决心是做不到的。
演出志愿者都是没有受过舞蹈训练的普通女学生,排练起来就更困难了。而最大的困难是酷暑,7、8月份正值盛夏,中暑晕倒是“家常便饭”,个别队员暂时离队会影响整个队形训练的连贯性,所以有的时候一天下来,仅仅只是排练了队形。在排练早期,曾因为训练效果差,导演警告:“再不行,就撤掉节目!”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面对严峻的后果,鲜花少女似乎一夜之间长大了,为了保住节目,保住深大的荣誉,为大运尽一份力,她们爆发出十二分的能量,越训练热情越高涨,困难也逐渐克服了。
重复应该是世界上最枯燥的事情,尤其是无数次地重复。鲜花少女们深有体会:一个摇花的动作,看似很简单,但要做到整齐划一,就非常困难。同样的动作她们练了无数遍,蹲肿了腿,晒黑了皮肤,一天下来,手臂酸疼得不得了。但就是这样,从没有人想到过放弃。很多“鲜花”在训练中身体不适,但都咬紧牙关坚持着。冯艳姗就是一朵带病训练的坚韧“鲜花”,在头晕不适的情况下,咬牙坚持到解散时才一头栽倒,为了不影响彩排,她带病参加了彩排。此外,不少女生容易得皮肤过敏,尤其日光过敏,脸上长满疹子。文学院陈楚萍就是其中比较严重的一位,带队教师劝她休息治疗,她担心影响训练,坚持了下来,直到开幕式结束。训练期间,鲜花少女经常半夜才结束训练回宿舍,难免会“扰民”。没几天,校长信箱里塞满了“抱怨信”:鲜花少女昨天又凌晨3点回来的!有一天晚上,她们凌晨2点多回来,突然听到男生宿舍里传来的喊声:鲜花少女辛苦了!那一刻,女孩们才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
一分付出一分收获,鲜花少女一个多月艰辛的付出,终于赢得开幕式舞台上的美丽绽放。鲜花绽放的时间很短暂,但过程的历练与收获却是说不完,换不来的。“我们就是风雨中历练的花朵。我们在历练中向全世界展示了我们的光彩,告诉大家我们很棒!”导演的话既是高度的赞赏,也是深刻的总结。
开幕式上,当运动员从“世界之门”进场后,有250名舞蹈标兵分列三行,他们用笑脸、舞蹈、击掌,热情地欢迎运动员,营造欢乐动感的氛围;而550名互动标兵也很好地调动起运动员的热情。运动员入场,原计划50分钟,结果延长到90分钟,舞蹈标兵因此要不停歇地跳上90分钟!平时,舞蹈标兵是按50分钟的时间来训练的,但要跳90分钟,绝对是高强度的运动,一般人很难支撑下来,导演也以为这些志愿者肯定坚持不了。但是,志愿者没有一个“掉链子”,又蹦又跳中还与各国运动员击掌互动。大家靠着周围同学的互相鼓励坚持了下来,眼神的传递,吼声的助威,还有耳塞里导演的鼓励,让他们经受住了这次空前的考验。有老师曾经计算过,40分钟内标兵要拍手5000多下,开幕式当天运动员进场要比预计的长,标兵们在一个多小时内拍手10000多次,很多标兵手都拍肿了!每个人的鞋子里面,都能倒出汗水!网友们评价他们时这样说:“他们不停地跳,还要不停地笑,看了真让人心疼!”
训练时,舞蹈标兵的任务就特别重,而这上场的250个志愿者,是从1000多人中精选出来的。选人的那天,骄阳似火,导演就让大家在太阳下不停地跳舞,很多志愿者的汗水,是顺着脸颊冲到下巴,像自来水一样哗哗地流下来。有的人实在坚持不住退下了,有的则是中暑被迫退出,最后剩下来的,不仅是“坚定分子”,而且体力都经受了苛刻的检验。在一个多月的训练中,训练强度大,标兵们受伤是家常便饭的事情,很多标兵身上都会贴着止痛的胶布。他们的动作分为两类,一是舞蹈动作,志愿者要一边跳舞欢呼,一边拍掌迎宾,如当中国代表队出场时,就要喊“中国、中国”的欢迎口号。有时候一场练完,嗓子都哑了,第二天好了一点后,又接着继续练,每位标兵都有老师为他们配备的“金嗓子喉宝”。二是队形变化,他们要在导演的要求下,不断变换队形。动作虽然看似不复杂,但要训练到整齐划一,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志愿者为此吃了不少苦。他们平时练习了30多套动作,边训练边修改,最后开幕式根据现场音乐、气氛的需要,只表演了4套,许多背后付出的努力都是看不见的。
对于标兵们来说,要在舞台上连续地跳,最大的挑战就是体能的消耗。为了能保证开幕式当天有充足的体力,标兵们连续几天,在足球场上顶着烈日进行训练,晒伤、脱皮等都是难以避免的。集训的强度虽大,但他们很努力,很享受汗水流过脸颊时的感觉。如经济学院的彭晓敏膝盖扭伤了,为了不影响进度,她没有去看医生,导致情况更加恶化。在一次训练中,她痛得连路都走不了了,回来时由一群男生轮流背了回来,但她却从没想过要放弃。训练中暑是常事,不少学生不顾老师劝阻,在医院输液后,悄悄回到训练队伍继续练。他们当时都想好了,如果谁晕倒,醒过来第一句话一定是说:“导演请不要把我换下来!”
大运会的志愿者大多为90后,人们对90后的年轻人有不少尖刻的批评:温室里的鲜花,毁掉的一代,自私自我的一代,甚至富二代、官二代等。当人们从现场或从屏幕上看到这些90后的大学生志愿者的精彩表演时,却又不得不称赏:90后充满个性与活力,一样有毅力与能力,他们能把握自己的舞台。当你深入了解他们演出背后所付出的所有艰辛,你会肯定地说:90后是有责任心、荣誉感和使命感的一代,他们可以担起民族的重任!90后“因为仍然在成长过程中,因而他们仍然需要引导,需要规范。如果引导得当,这些学生能够做到在规定的框架内,他们能把自己最优秀闪光的一面表现出来,不怕挑战、吃苦,愿意奉献,同时在奉献中张扬着自我。”陶一桃副书记是这样评价的。
二、奉献:彰显的主体意识
6月12日晚,正值周末,但大运开幕临近,参与大运会工作的所有人员只有大运时间,其它时间设定已暂时搁置。在志愿者工作中心,已接近凌晨,灯火通明,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骨干仍然忙碌着,这是志愿者注册的最后时间里,因为注册时间紧迫,导致少量志愿者因注册照片不合格而需要更换补交。在凌晨时分,收集这些材料是十分艰难的,但早晨8点所有材料必须提交,我们别无选择,在天亮前必须完成任务!
电话一个一个地打,人一个一个地联系、沟通,有的通过网络更换资料,有的亲自来到志愿者中心,由工作人员拍照。工作持续到凌晨3点,无论是哪种情况,志愿者们都毫无怨言,默默地配合,没有愤青的激动,也没有网络的咆哮,这是志愿者莫大的支持。在志愿者工作的早期,因为各项工作仍需磨合,出现安排不合理、政出多门、管理紊乱等问题,但绝大多数志愿者给予充分的理解与配合,这表明志愿者不是把大运会看作一项外来的任务,而是自己的“份内事”,每位志愿者不是大运会的看客,而是主人!态度决定行动,我们只有以主体的身份、主人翁的态度融入社会,我们才有奉献社会的动力与行动。深大于4月份完成了志愿者招募,有1.7万学生报名,最后择优录取了1.5万余名志愿者,筹建了一支由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国籍、不同学院的师生组成的志愿者队伍。这充分说明,深大的志愿者不是一支“被志愿”的队伍,而是一支有主人翁心态的队伍。
“深圳办大运,就是我们‘家’办喜事,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做好!”江谭瑜书记贴切的比喻,概括了深大三万余名师生的认识: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我们必须主动承担!
周子迁是艺术设计学院校友,因为“家”有喜事,他毅然决定独力执行一个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收集2011个“UU笑脸”。2010年3月30日,他开始了400天单人环骑中国边境万里行,从最北的漠河到最东的抚远,从最南的三亚到最西的喀什,独自一人穿越了23个省市自治区,总行程长达2.9万公里。骑行线路连接起来几乎是一个完整的中国轮廓,收集了来自28个民族不同地区的2011个“UU笑脸”。
周子迁独自骑行,困难重重。从食宿到行程计划都得他一人包办。“每天早晨的第一口空气都带着强烈的孤独感。”有时因为骑行路途偏远,周子迁常常“食不果腹”,只有忍着饥饿骑到市区,才能吃上一顿正常的饭。但所有的困难都没有阻碍周子迁对旅途的热爱,对宣传大运的热情,这些使他充满动力。当问起打算什么时候返回深圳时,周子迁笑着道:“大运倒计时100天的时候,就是我到家的日子了!”
骑行的日子虽然困顿孤独,但“我的朋友遍布各个民族”,周子迁道,“笑脸,是最好的沟通!” 2010年10月15日,从酒泉到张掖,茫茫戈壁滩上闪现一个红色风衣背影,他跑得非常慢,但却很有力。因为好奇,周子迁停下车,上前询问,才知道原来他是日本笑星间宽平,现正进行环球马拉松的挑战。周子迁站在终点处,等着这位日本明星,向他介绍将在深圳举办的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当间宽平得知周子迁是骑车环游中国进行大运宣传时,热情地送上祝福:“我这一路上感受到很多中国人民的热情,大运加油!深圳加油!”从这一刻起,满是UU笑脸照片的包里多了一位日本老人亲切的微笑。微笑是打开心扉的一把万能钥匙,即使遇到语言沟通上的障碍,只要周子迁稍微比划一下,白发苍苍的藏族老爷爷亦会与UU一同绽放快乐的笑容,淳朴稚嫩的小孩儿也会拿着UU露出天真可爱的笑脸。骑摩托车环游中国的维吾尔族大叔即使劳碌奔波,也会停下脚步,主动找到周子迁举着国旗合影留念。长途跋涉虽然辛苦,UU制品虽然简陋,但这丝毫影响不到周子迁的大运宣传:“不仅仅是跟我面对面接触的人,通过媒体也会有更多人关注到我做的事情,关注到大运。” 周子迁爽朗的笑声中洋溢着成就的喜悦。
5月4日,在大运会倒计时100天的日子,大运火种从北京抵达深圳,于10日在母校深圳大学传递。五四当天,周子迁历经万里骑行,也顺利回到鹏城。对于火炬在深大传递,周子迁非常兴奋和自豪, 第二天他在博客中写道:“当倒计时牌来到99,400日的旅程算是画上了一个句号。剩下的99天还有什么奇迹,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周子迁是众多热心参与大运的志愿者的典型代表,也是深圳义工奉献精神的典型代表,这种志愿服务和奉献精神是源于内心的、自发的主体行为,而不是被组织起来的。深圳提出建设“志愿者之城”,其基础正是这种主体意识的彰显,由此所形成的“志愿”行为才能成为都市人的时尚与潮流。
三、奉献:源于社会责任感
1996年,深圳大学义工联合会成立。从1996年到2011年,深大义工联走过了十五年的风风雨雨,义工文化从无到有,从薄到厚,形成了深大义工独特的传统。深大人十五年的义工足迹,分布在孤儿院、老人院和贫困山区;遍及高交会、文博会、F1摩托艇大赛;形成支教、献血、捐赠、义卖等系列活动;常年执行“雏鹏计划”、“萤火虫计划”、“西部计划”、“育苗计划”、“小橘灯计划”;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突发性灾难的捐赠和公共场所的义工服务就不计其数了。据近些年的粗略统计,深大有1位义工获得“广东省五星志愿者”荣誉称号,3人获得“深圳市百优义工奖”,115位义工获得“深圳市五星级义工”荣誉称号。以2010年为例,4月开展的“文明口岸,亮丽窗口”义工活动,服务深圳湾、皇岗、福田口岸,参与人数达654人次,服务总时数6690小时;5月开展了“鲜花献母亲,温情暖玉树”义卖活动,360名义工服务总时数达12960小时。当年便有15名义工荣获“深圳市五星级义工”称号。经济发达的深圳特区却培育了深厚的义工传统,或许,正因为商业文明发达,使得深圳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更早意识到,社会需要某种“爱”,这种“爱”可以弥合被各种利益所侵蚀的社会空间,这种“爱”需要你默默地、坚毅地付出。时至今日,深大已有注册义工6000余人,没有肥沃的义工土壤,不可能开出6000多鲜花,也不可能组织起万人的大运会志愿者队伍。
“我们能做的就是帮助一些人,感动一些人,让他们继续帮助更多人,感动更多人,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去消融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来自管理学院的志愿者林晓冰是这么想的。她是义工协会会长,有着丰富的义工经历,“参加过多少次义工活动,帮助过多少人,这些我都不记得了,因为实在是太多了。”
玉树地震,林晓冰和义工队员们在深圳市民中心为灾区义卖募捐。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那些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把钱塞进募捐箱里,家长向孩子说“玉树地震了,我们要帮助他们”……这一幕幕,打动了义工队员们。“我突然觉得深圳这个城市并不冷漠,有着那么多热心的人。”林晓冰很感慨地说。
2009年举办的F1摩托艇世锦赛中,她做过志愿者,也曾经在管理几百名志愿者的部门实习。“其实我更喜欢当一名志愿者,志愿者更加纯粹。每个志愿者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作为一个志愿者,不仅仅自己要有责任感,同时也要让那些有心做义工的人把责任延续下去。”
林晓冰的感悟没有停留在语言层面,而是化作行动,她每周会到南山儿童关爱中心,帮助那里患有自闭症或唐氏综合症的儿童;每两周就带领义工协会的队员们前往“残友”集团帮助那里的残障人士。毫无疑问,林晓冰成为了大运会的志愿者,“我更想做一个普通的志愿者,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运会组织了庞大志愿者队伍,就完成大运会的各类工作而言,人员似乎过剩了,但志愿者的工作不仅仅在于完成“事情”本身,而是通过志愿者工作,向社会成员传递一种精神和信念:爱与奉献。
射箭场是大运会的临建场馆,他建设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蓝天、白云、绿地,点缀着五彩缤纷的活动板房,构成射箭场的一片诗情画意。为了保护草地,场馆设计者在各活动场地间铺设了木栈道作为通道,以规范行人路线,但代价是人员活动往来间没有近路可抄,在工作繁忙时更显出其弊端,所以许多人并不使用栈道。射箭场的志愿者有365人,三倍于场馆工作人员,事务往来更为频繁。每日清晨,晨会散后,各小组长带领着组员,从U站出发,沿着栈道走向各职能部门上岗;每日傍晚,夕阳之下,各组成员沿着栈道从工作板房鱼贯而归,阳光洒在志愿者的身上,长长的日影在草地上拖进,形成射箭场美丽的画卷。射箭场的垃圾处理也是临时措施,数百人的餐饮垃圾如果随意扔进垃圾桶,很容易占满垃圾桶,垃圾也四处溢出。U站志愿者有感于此,把学校餐后自己收拾餐具的做法引入场馆,带头在餐后自行分类处理饭盒垃圾,这一举措引来大家的效仿,于是场馆的垃圾桶不再狼藉不堪了,而是整洁、卫生。8月18日晚,射箭场全部赛事结束,志愿者们在草地上狂欢庆祝,饮料、水果和各色食品自然少不了。场馆工作人员很担心,这么多的食品产生的垃圾会否让草地变成垃圾场。狂欢过后,夜深人散,部分志愿者留下把草地清理干净。第二天清晨,场馆工作人员发现,洒满朝阳草坪洁净如初——志愿者走了,他们带走垃圾,留下一片爱心。
射箭场是大运会众多场馆之一,以上几个细节也再普通不过了。但正是这几个细节,感染了场馆的工作人员,让他们感到大学生的素质确实与众不同,感到志愿者的真正价值,由此提升自己的道德感。志愿者的可贵之处,在于向社会和他人传递一种道德力量,这种道德力量通过志愿者的主动参与和无私奉献而获得,我们相信,这是志愿者在大运会中能获得世人的瞩目的根本原因。
志愿服务是没有功利的付出,它基于坚强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即使是默默无闻的岗位,也心甘情愿地守护着、坚持着。
有一种志愿者,被称作“志愿者的志愿者”或者“志愿者的二次方”。 每个场馆都有与赛事相关的核心岗位,也有从事后勤服务的“边缘”岗位。直接服务赛事的岗位通常备受瞩目而颇有成就感,从事后勤服务的志愿者,往往赛事结束了,他们都没有机会踏入赛场,也见不到一个运动员,更得不到媒体镜头的青睐。但他们默默付出却举足轻重,他们低调内敛却如砥柱中流,他们是后勤保障志愿者和U站志愿者。这部分志愿者肩负着其他志愿者的后勤服务,甚至管理工作,他们在U站协助带队教师做文秘、宣传、考核工作;在仓库区重复做登记、搬运、发放物资工作;在餐厅准备工作人员的餐饮,维持用餐人员的秩序;在烈日暴雨下奔波于各安检大棚维修设备,为场馆设备正常运行提供了保障;在医疗站为大家提供贴心的医疗服务。
王泓毅是志愿者中心16名后勤志愿者之一,他们承担着深大万余名志愿者的后勤保障工作,负责服装发放、餐饮和车辆调度等。仅服装一项就有15万件之多,从分类、统计到搬运、分发,全部由他们负责,其中的繁琐与辛苦不言而知,但他们毫无怨言,默默地做着,力求不出差错。“我们基本上每天从上午九点忙到晚上十一点,有时还要做通宵。”王泓毅说,这项工作既费脑力又费体力,不仅身体要好,电脑水平技术要高,还要特别细心,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把数据弄错。团队里的口头禅“让我帮你再把思路理一遍”折射出后勤工作的繁杂与辛苦。但王泓毅认为后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在后方,也是一种服务大运的方式,虽然很辛苦,但是很光荣,也很有成就感,这是一个开心而幸福的过程。每当看到志愿者们在得力的后勤保障下活跃于各个赛场,王泓毅就感到非常欣慰:“服务大运,其乐无穷。”
志愿者的要义在于无私的奉献,奉献不是停留在口号上的,而要化作一个个主体的行动。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无论是荣耀还是平凡的岗位,我们都要坚定内心的信念,然后默默地去做,默默地付出——行动胜于言说,这是深大义工经历十五年的实践发展起来的精神传统,也是深大人用28年时间积淀起来的求真务实的校园文化。
(三)团队:行动的力度
运动会是当今社会一项庞大、系统的组织工程,它涉及面广,组织层次复杂,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大,功能也逐渐增多。大运会也不例外。志愿者工作虽然是大运会这个庞大的组织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但因为它的主角是人——志愿者,所以变得有些特别,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团队运作,那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或者说,一项行动的力度,关键在团队。
运作一个团队,深大学生是不陌生的——应该说,我们有这个传统——深大作为特区大学,很早就通过港台借鉴、引入西方一些现代的管理模式,团队运作是其中之一。早在80年代,深大校园就活跃着一批富有想法、敢于实践的年轻学生,每当学生会换届选举,校园里便活跃起来,几支竞选团队各显神通,向着目标使出浑身解数。这些团队有明确的“执政”理念,有足智多谋的智囊团,有分工明确的执行机构,行动有组织、有策划——他们既是竞选学生会主席,也在探索着现代社会的运作、管理模式。这个传统一直延续下来,今天校园里的不少学生团体仍然擅长于团队运作,例如每年各种团体举办形式多样的团队拓展培训,这使得团队意识和团队模式深深扎根学生群体,成为深大校园文化的一个闪光点。
一、专业:团队的命脉
团队是否有战斗力,要看他的队伍是否是专业的,也要看他是否专业地工作。深大的志愿者来自各个专业学院,虽然工作岗位是辅助性的,并不是所有专业都能派上用场,但在平凡的岗位上,一旦有机会,专业素养便会释放出智慧的光芒。
“Made by ‘交通台’。”
在媒体中心(MMC)交通住宿服务台有来自传播学院的31名志愿者,因为是24小时“营业”,他们分成了4个小组,按顺序依次轮值早班和晚班。在他们的服务台面上,摆满了各种交通信息服务指南,除了班车时间表、媒体中心平面图、场馆安排表、地铁线路图等等之外,其中一张大运中心平面地图特别惹眼,地图以大运中心体育场为中心,周围各个角落的场馆位置一目了然。这张地图由传播学院的志愿者亲手绘制而成。组长钟程琳兴奋地说:“交通台的志愿者个个身怀绝技。有的擅长制表,有的擅长画图,还有的甚至能够手绘。那张手绘地图,就是Made by ‘交通台’。”
钟程琳是传播学院2010级的学生,在踏入大学校门时,她就把广告策划作为自己的预报专业。这个暑假,她用当志愿者的机会,提前检验着自己的“策划”能力,“我们每天都会更新交通信息,并制作相关的交通信息表,这些表都是我们根据交委送来的《班车时刻表》设计制作而成的。”谈起在“交通台”的工作,钟程琳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幸福。这份自豪感来自于专业的自信与价值,而幸福感则是专业价值实现之后的成就与喜悦。当然志愿者出色服务大运,大运也给志愿者慷慨的回赠:“在‘交通台’服务,给了我很多锻炼的机会。本来自己是个很没方向感的人,但是经过培训,加上积极地了解行车路线后,一切都改变了。当有记者过来问路,把路线准确地告诉他们,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It’s wonderful。”
五洲宾馆U站位于五洲宾馆负一楼,这里的300多名志愿者来自艺术学院和外语学院。
8月6日上午11时,基里安来到五洲宾馆U站给志愿者签署大运会志愿者服务证明。他一踏入U站便惊喜地看到墙上挂满了艺术作品,其中一面墙上的作品引起基里安极大的兴趣——国际大体联官员的漫画肖像,基里安本人的肖像也挂在上头。这些作品是艺术学院志愿者们利用自己的特长绘制并布置的。基里安一边看,一边笑着点头称赞。一名志愿者当即另外拿出一张自己画的基里安本人的肖像送给基里安,基里安哈哈大笑地接过来,说:“真是太棒了,我非常喜欢!”
在漫画肖像墙的一旁,挂着志愿者工笔画作品《从深圳到喀山,快乐之旅》,画卷从大运会开幕式场馆“春茧”开始,到地王大厦、水晶石、世界之窗等,囊括了深圳和深圳大运会的标志性建筑,画作最后部分是下一届大运会举办城市喀山的大教堂。基里安非常喜欢这幅画,他高兴地提笔在画作上题词:“It’s wonderful”。
基里安被志愿者们的专业和创意感动了,这个意想不到的“画展”使基里安激动地说:“你们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你们,我们就不可能举办一届成功的大运会!”
“看汗水在哪里。”
8月16日下午,深圳体育馆排球馆,深圳大运会男子排球比赛预选赛A组第28场中国队对战瑞士队。场上运动员激战正酣,场下观众呐喊助威。介乎场上队员与场下观众之间,一支特殊而又极易被人忽视的队伍也正紧张忙碌着。他们就是场地志愿者。
每打完一球,场边上等候着的一名志愿者便以冲刺的速度跑入球场,手执白毛巾跪在地上快速擦干场地上的汗水。短短几秒钟后,他又立即飞奔回到场外的岗位上,折叠整理好白毛巾准备下一次“快擦”。他们因为速度快,来去如风,被称为“快擦哥”。
排球赛场上有14名志愿者,其中6人手执拖把,负责比赛暂停以及每一局比赛结束后及时擦净场地;2人专门负责在发球间隙擦干运动员滴到场地上的汗水;还有6人分别坐在赛场四角及球网两侧,主要负责捡球、递球。一场比赛下来,捡球、递球、擦地板的频率少则几十次,多则上百次。尤其是擦地板,必须在十几秒甚至几秒钟时间内快速完成。擦地板的工作看起来简单,但要做好,要做出专业“范儿”就不容易了,不仅动作要求迅速、干净、利索,还要集中精神,一点不能分心,更不能开小差看比赛——这点尤其难,要对场上的精彩赛事无动于衷,专注自己的角色,需要很好的毅力、定力。身为“快擦哥”的文亮深有体验:“赛场上,别人是看球在哪里,我是看汗水在哪里?”
“表现最好的一届志愿者。”
射箭场竞赛场地志愿者的工作也是很有专业味的。6月30日第一天下场馆培训,便遇上天公不作美,连续不断的暴雨,使得这个户外场地到处积水。场地主管很认真,尽管下着雨,大家还是到现场认识箭靶,虽然衣服湿了,鞋子进水了,但大家很开心,心想:比起晒太阳要强——射箭场志愿者女生占多数。经过多次的培训,志愿者们已经可以熟练地从事贴靶纸、计分、拔箭、抬靶等工作了。担任过北京奥运会射箭运动志愿者的场地主管感慨到:“深大这些孩子与内地学生是不一样,我原来还担心特区的孩子娇贵,这种苦累活做不好,没想到他们很能吃苦,学得也快,一点就明白!”
在比赛的日子里,每当运动员射完一轮箭,场地志愿者们便列队小跑到每个靶位旁,熟练地完成一套规定的计分程序,再跑回原位。最远的志愿者每趟来回约300米,一个场次比赛下来就相当于一次长跑了,而且是炎炎烈日之下,工作场所也就是太阳伞下的一人一把椅子,所有人都换了肤色,但所有人都做的很专业,工作人员和比赛选手不时竖起大拇指表示赞赏。射箭场竞赛主任董文瑾是国家体育总局射箭运动的最高官员,经历过北京奥运和广州亚运,她这样评价场地志愿者:“相比奥运、亚运志愿者,这次女生很多,还能做得这么出色,所以是表现最好的一届志愿者。”
二、敬业:团队的品质
敬业,体现在做一行,爱一行,精通一行;也体现为一种职业的操守和执着。它决定团队的品质。以下几则例子,虽然平凡,但这种品质令人感动。
遵守“铁的纪律”。
开幕式当晚,“春茧”体育场内热闹非凡,精彩的环节起伏跌宕,观众的欢呼与掌声此起彼伏。而场外,观众引导志愿者却寂寞地坚守着岗位。“我们有一批志愿者在停车场服务,从下午4点半就开始站在那里,一直到晚上11点。虽然开幕式演出开始后,停车场就静悄悄了,可是没有人敢离开岗位,大家还是以标准姿势站得笔直,迎接可能提前离场的观众。每当听到开幕式传来的欢呼声浪,大家只能在心里跟着激动一把。”场外引导员陈国威平静地说道:舞台近在咫尺,他们却无法观看,虽有遗憾,但是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其实,能在场外感受到“春茧”的气氛,就已经很难得了,场外还有30多名志愿者的岗位更特殊——守厕所,“为了让观众方便找到洗手间,我们在春茧的每个洗手间门口都站有一个志愿者。引导观众排队,或者疏散他们到人少的洗手间去。”说起自己的岗位,他们虽有些失落,但他们在岗位上却没有丝毫懈怠。
同样在“春茧”服务的志愿者陈可馨来自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大运会前夕,“春茧”举办了一场“中国乒乓球公开赛”,这场比赛虽然是测试赛,但规模比大运会还大,而且星光熠熠——来自全国100名选手中,10名是世界排名前16位的男选手,9名是世界排名前16位的女选手,王皓、马琳、郭跃、刘诗雯等都在场上现身。场馆培训时已下达了“铁的纪律”:不能追星!几天赛事下来,志愿者都遵守得非常好,没有人离岗追星,也没有人向明星球员要求合照、索要签名。
“前天我在南海酒店接待运动员,抬头一看,走过来那个不就是王励勤吗?”陈可馨讲述她见到偶像时的激动。但是,她必须忍着,按规定程序协助王励勤完成入住手续,“作为志愿者,我代表的可不是自己,而是学校和深圳的形象!”事实上,作为一名在赛场服务的志愿者,不仅不能追星,连看比赛都是奢望。观众引导员要求背对赛场,面向观众;信息技术员要求时刻盯着电子屏幕上的分数显示,不能有丝毫差错……“能在现场参与服务,比看一场比赛更令人自豪!”志愿者如是说。
“我会一直都在。”
开幕式的绚丽把感动留给了每一个在场的人。但是,当大家在欣赏精彩的开幕演出时,他却在场外面四处奔走,为刚抵达中国的新西兰教练的生命健康争分夺秒。他说:“我知道代表团需要我,所以我会一直都在。”他就是许龙星,新西兰随团志愿者。平日里,许龙星给人的印象非常随和友善、踏实肯干,有时还会有点小幽默,但是他工作起来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因为工作非常努力,所以大家都戏称他为“拼命三郎”。
开幕式开始不久,许龙星就接到了紧急电话,新西兰一位教练突发哮喘,情况非常危急。他马上跟随队医一路从深圳湾体育馆到南山医院ICU室进行抢救,全程默默地陪护外国教练。从医院回到大运村已是凌晨三点,第二天新西兰篮球队有一场比赛,许龙星八点就开始随团服务,下午代表团还安排了篮球训练。运动员需要帮助时总是第一时间想到他,有时刚回到学校或者早上一起床就会接到运动员或者教练员的电话。虽然许龙星每天只有六个小时睡眠时间,经常忙得顾不上吃饭,但这位“拼命三郎”作为随团志愿者,他实践着自己的承诺:“我会一直都在。”
肖月是库克群岛代表团的随团志愿者。在一次高尔夫球赛上,肖月跟随着运动员打完了18个洞,在猛烈的阳光下整整走了6个小时9公里的路程,回到家,脚都抽筋了,但是她却没有任何怨言。更让库克群岛的教练员感动的是,在6小时里,肖月没有离开运动员,没有去找饭吃,全程只喝了两瓶水。“好几个志愿者劝我别去了,太阳太毒辣,路程太长。但是我想,这是我的职责,必须陪同运动员到场馆参加比赛,他们有什么需求,我就能第一时间提供服务和帮助。”
8月18日下午,志愿者黄勇接到津巴布韦代表团一名官员的求助电话,原来这名官员独自一人去东门步行街购物,现在忘了回村的路,也无法找到人的帮助,更说不清所在位置。黄勇立即从大运村出发去东门。在东门的茫茫人海中,黄勇经过半个小时的游走搜寻,终于找到了迷路的官员。“那位官员看到我的时候,兴奋地抱住了我。那种高兴,让我觉得自己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黄勇惬意地说道:“虽然津巴布韦代表团参加的大运项目不多,逗留在深圳的时间不长。但是我们尽全力为他们服务,希望让他们感受到中国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雨中最亮丽的风景线”!
8月16号,对深圳体育场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天。这天体育场迎来两场重要的比赛,巴西vs乌克兰,中国vs韩国。下午2点半左右,已有不少观众陆续入场。三点左右,暴雨倾盆而下,让前来观赛的球迷们措手不及。安检大棚里,避雨的观众们拥挤着、慌乱着……安检口拥堵的人群越来越多。
这时,一群志愿者撑起一把把雨伞,从U站冲进雨幕,冲到雨中的人群面前,护送他们入场。一句“您好,我送您入场!”温暖了每一个球迷的心。一边急匆匆地护送观众,一边热情地回答他们的问题。伞尽可能地照顾观众,自己却淋湿了半个身。地上的雨水汇积成一股股溪流,迅速地流淌着。鞋子踏在上面,溅起一朵朵水花。不一会儿,鞋子也湿透了,走起路来“咕吱咕吱”地响。一趟趟地奔跑,一趟趟地护送。脸上早已分不清哪是雨水,哪是汗水。志愿者礼貌而温情的提示语“注意路滑!”“小心!”“我来送你!”“这边请!”感动了观众,消解了他们的怨气与焦虑。来来回回奔跑的伞影,仿佛一朵朵暴雨中盛开的鲜花,绽放在体育中心的广场上。志愿者感慨道:“虽然浑身都湿透了,但听到一句句亲切的谢谢,一声声真诚的赞扬,我们感到非常自豪!”
福田赛区志愿者部部长王强为志愿者送来干衣服,看到此情此景,深情地说: “我们的志愿者就是雨中最亮丽的风景线啊!”
敬业,对于每个人来讲,是应有的品质,但对于志愿者而言,则是高尚的品质了,因为志愿服务是无偿的,无偿劳动而能敬业,难上加难!深大志愿者在社会上深受好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我们的志愿者、我们的团队拥有闪光的品质。
三、协作:团队的灵魂
一个有效率的团队必然有良好的协作,协作意味着一个团体具备合理高效的运作方案、岗位设置和人员调配,更为关键的是成员之间必须具备良好的协作意识,缺乏沟通、各执己见的团队是无法完成一个团体目标的。
“我在执行我的岗位”。
深大1.5万志愿者分成23个团队进行“馆院对接”,虽然工作有轻重之别,前沿后方之分,但我们迅速完成对接;每个学院所承担的场馆,志愿者岗位分为竞赛、观众、后勤、新闻、综合事务5大类,具体岗位则有20个以上类别。志愿者岗位性质差别很大,有些岗位能发挥专业特长,有些则是纯事务性工作;有些岗位比较“出镜”,有些岗位则“足不出户”;有些岗位在赛事现场,有些岗位连赛场的声音都听不见;有些岗位在舒适的空调间,有些岗位要顶住日晒雨淋。这些差别,很考验志愿者的协作精神与大局意识。我们的志愿者在岗位安排,甚至临时调配中,都表现出开阔的胸襟和平和的心态,很少出现因岗位不如意而懈怠工作的。文学院志愿者刘珂是一名学生干部,各方面能力、素质都很好,她的岗位是综合事务助理——可以说这是一个没有具体职责的备用岗。它可能很重要,因为任何岗位临时空缺,她必须紧急补上;也可能没有任何作为——没有岗位需要顶替,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这个岗位需要熟悉不同岗位的业务,但又没有归属感。刘珂在U站的日子里,除两次被临时派出协助媒体递送材料外,其余时间都在U站中渡过,她每天的工作就是把U站扫了又扫,擦了又擦,保持U站的干净舒适。赛事结束后,刘珂谈了她的想法:“就个人而言,确实没有做过有价值的事,有些虚度的感觉。但从大局而言,我在执行我的岗位,其实我已经完成了我的岗位职责。其中得失,就看你的心态吧!”
刘珂的想法大概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志愿者的心声,因为志愿者工作更多的是平凡甚至平庸的,他们没有精彩的工作内容,但他们有着精彩的表现,因为“我在执行我的岗位”。一个团体要发挥协作的合力,很需要这种成员,很需要协作的精神和团体的意识
“DRS就是领导”。
志愿者在场馆工作中,印象最深刻的管理方式之一应该就是DRS了,即团队每日运行时刻表。DRS把团队每日的任务以时间为轴,编制各部门、甚至具体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时间点,它实际是精密的运行指令,相关部门、岗位只要依照既定指令行事,便能有序地完成一个既定工作目标。这是西式的管理模式,中国人习惯于开会布置工作和领导坐镇指挥、靠前指挥的方式,开始对DRS很不习惯,结果往往因为没有得到“领导的指示”便错过时间,引起一连串混乱,于是传呼机四处喊叫。按照射箭场秘书长在培训时的说法:“DRS就是领导,我们只要按照DRS的指引各就其位,各司其职,我们应该可以平静而有序地完成一天的工作的。领导是在有了突发情况才需要出来指挥的。”
深大学子毕竟有前沿的意识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几次磨合后便习惯了,U站也做起自己的DRS。志愿者管理团队编制交通、后勤、管理等部门的联动机制,精确计算集合、乘车、安检、用餐等环节的耗时,然后编制U站DRS,试运行之后发现这是很好的团队协作机制,虽然编制DRS比较费工夫,一旦能协作运行,不仅省事,还能节约时间,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射箭场的志愿者可以比原计划推后20分钟起床——20分钟对于志愿者是很宝贵的休息时间。8月14日,赛事正式开始,志愿者团队是射箭场DRS运行最见效的部门之一。看来,平时团队拓展的练兵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了。
环环相扣的协作美学。
来自传播学院的伍琼是非常幸运的志愿者,因为她的岗位与她所学的广播电视专业是对口的,这让她有机会将所学的理论付诸于实践,并且能够向业界的前辈学习。伍琼的岗位是主媒体中心(MMC)的电视转播助理ENG协助员,“ENG”是指“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即电子新闻集锦。与她一起的一共有19个ENG志愿者,其中以12个摄像助理和4个制片人助理的工作为主,他们的工作是集锦节目制作流程中很重要的两个部分,但同时与其他工作环环相扣,团队协作性很强。每个摄像助理往往与一个摄像师,一个司机组成三人小组到比赛场馆拍摄,还要负责场记、递送拍摄素材等工作。他们经常在暴晒的室外工作,或凌晨四点起床,因为他们的工作内容是根据制片人的拍摄任务和节目单而定。工作劳累而且充满不确定性,但他们没有一丝怨言,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工作是整个节目制作流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ENG每天都要制作比赛的集锦节目,节目时间长达一个小时,这种纯剪辑类节目流程复杂,工作强度相对较大,并且需要谨慎和细心,以免影响团队工作效率和出现失误。伍琼记得有一次非常痛苦的检索经历,当时迫切需要找到一个标为“五星级”的比赛镜头,内容简述是“运动员撞到摄像机”,而场记单上仅有的信息是:时码、镜头内容、比赛场馆。他们根据“田径场馆”找到一个长达3小时的视频,但时码与视频对应不上,他们对于何类田径比赛、国家、运动员的信息也毫无所知,寻找起来无异于大海捞针。他们只好将整个视频粗览一遍,却依然毫无所获,后来在与其他志愿者交流中,才知道这是篮球比赛,并非田径比赛。通过这一事件,伍琼发现他们的检索工作与摄像助理的场记工作是紧密相连的,一份认真负责的场记单将更加方便他们的检索工作,才更利于后面剪辑师的工作。只有一环扣好一环,才能够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
这一次大运服务的经历,伍琼打开了一扇窗口,她深刻地体会到了团队成员之间协作关系的重要性。当团队的工作环环相扣时,惟有精心打造好每一环,才能使整个团队呈现出一种精致的和谐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