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怀着高度的责任心做好关心下一代的工作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的重要指示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我校关工委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认真实施,进一步动员广大老同志发扬奉献精神。按照“三爱”、“三节”的要求,突出弘扬延安精神、志丹精神,以德育人,注重养成教育,促进优良校风、班风、学风的形成,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努力使学校的德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加强组织建设,发挥“五老”作用,夯实关心下一代工作
1.加强组织建设,为关心下一代工作提供保障
我校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领导,并把这项工作摆在了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之中。一是建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由校长同吉登同志担任,副主任由德育副校长刘鹏同志担任,常务副主任由王世发同志担任(离休老教师),办公室主任由德育主任杨宗翔同志担任,成员由王雄英、胡丹华及年级组长组成。副校长刘鹏同志负责办理学校关工委日常事务工作。二是在学校校舍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成立了关工委办公室,并由德育主任杨宗翔负责室内的各项活动组织等工作,做到了人员、经费、场地“三落实”,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2.注重制度建设,让关心下一代工作科学规范
一年来,学校党政的主要领导,总是把关工委工作当作党支部的重要工作来抓,以党建带关建,对关工委工作坚持做到“三纳入四同时”。即:把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的议事日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党建建设的整体规划;把关心下一代工作与其他工作同时安排、同时检查、同时评比奖励。每次召开关工委小组会议,学校主要领导都亲自参加,学习相关文件,听取工作汇报,研究新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积极支持并参与关工委开展的各项活动,真正做到了“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大力支持、行动上积极参与”。学校主要领导还制定了关工委学习制度、汇报制度等工作制度,形成了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关心下一下代工作的良好氛围。
3.发挥“五老”作用,为促进师生健康成长而服务
在我校,“五老”已成为一支特别受欢迎的编外工作队伍,他们离职不离心,退休不退岗,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参谋和纽带桥梁作用。学校工作的对象主要是教师、学生和家长三大群体。我校关工委正是从这三大群体入手,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我校特色的工作,使关工委的工作受到全体师生的欢迎,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肯定。
(1)教师成长的领路人
退休老教师们虽然人已退休,但他们的思想是先进的,他们的人格魅力,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在年轻教师中间依然享有很高的威望,是令人学习效仿敬重的长者。他们对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其亲身经历和丰富实践,是对年轻教师进行榜样教育的生动教材。我校是一所搬迁过渡的学校,而且新聘教师超过半数的学校。针对教学和管理经验缺乏的特点,特聘请了我校已退休在家的李仁民、杨子胜、徐英等几位老师,经常性地到校指导临聘教师的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在他们手把手地带领下,我校青年教师成长迅速,高彦英、刘悦艳两位教师仅工作3年就评上了“县教坛新秀”。有40%的年轻教师能承担全乡乃至全县的公开课。由新教师执教的班级的成绩在全县教学质量调研中,大多名列前茅。如今,当新教师渐趋成熟时,老专家们又开始指导我们一批刚刚走上管理岗位的年轻干部。在作业检查中,他们手把手地指导;在教材分析时,他们一对一对把关。这些帮助对保安小学这样一所老学校,这样一所从管理干部到教师都是由一批新手组成的学校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及时而有效。
(2)学生学习生活的向导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学生大多来源于县城周边务工人员子女。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孩子大多由爷爷奶奶、外婆外公监管,平时缺少父母关怀。孩子身上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有的撒谎、有的不完成作业等等,令许多年轻教师十分头疼。我们这些老同志经常来到学校,在学生午饭后找这些学生谈心,给孩子们讲他们小时候上学的故事,用他们的呵护,唤醒孩子那颗幼稚的心灵。经过几个月的工作,这些孩子阳光了许多,习惯改变了许多,每当再看见几位老同志从大门进来,孩子们就迅速跑过去拉着他们手,大声喊:“爷爷,我们喜欢你!”
(3)家庭教育的指导师
众所周知,保安小学从创办到今天,已有近六十年年的办学历史,它是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发展起来的。虽然学校发展得很快,但生源和家长的素质却是参差不齐的。目前的大部分学生家长文化水平,小学和初中的家长占了90%。为了让家庭教育理念能跟学校的理念相配套,我校利用“五老”资源做足了文章,使家长的教育理念有了很大的改进。一年来,我校举行了2次家长和孩子同上一堂课的特殊家长会。会上,同校长向各位家长不仅介绍我校的办学特色,还就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如何和孩子沟通、交流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会后,受到了广大家长的赞誉,并建议学校以后要多开这样的家长会,更多地开展家长学校活动,更好地指导、帮助家长,提升家长在家庭教育上的能力,发挥家校联动功能,配合学校教育,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孩子健康成长,而共同努力。
(4)活动设计的智囊团
我校作为保安镇的一所窗口学校,一年来一直以“活动中育德,生活中育人”为目标,以“近、实、新、细”德育活动的主要途径。如今,我校的品德教育和学生的阳光形象已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各种德育活动的成功举办在很大程度上得归功于我们身边充满睿智的老领导。
一是教给捕捉信息的方法。“时效性”是学校德育活动的生命线,也是德育活动是否有效、能否真正地走“进”,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一定影响的关键所在。同校长(书记)作为校关工委的主要成员,他将自己多年担任校长积累的丰富经验无私地传授给了我们。他告诉我们,作为德育工作者,再忙也不能不看报、不读新闻。因为在报纸中总是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而这些资源正是学生所最需要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德育与社会接轨的理念。在他引导下,我们开始关注报纸、关注时事。也正因为这样,我们的德育活动更活了,教育意义更加深远了。
二是搭建师生展示的平台。老教师们经验丰富,站得高,看得远,对学生的发展和师生的成长有较为长远的规划。2017年9月,在保安小学这个大家庭里,校领导就敏锐的意识到:保安小学的一切都得从零开始了。刚搬迁的学校,怎样立足?在周密地考虑之后,保安小学开始大胆地走出了一条拓展校园外延的探索之路。各班以主题活动形式,给师生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我校在庆“六一”艺术节上,涌现出许多有舞蹈天赋的孩子。如今,这个空间的开发已为保安小学带来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学生人人有一技之长,教师个个有发展空间。
二、突出一个重点,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今年是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大庆之年,学校关工委开展了“光辉的旗帜”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明白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深刻道理,牢固树立了跟共产党走的坚定信念。
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学校成立了“光辉的旗帜”主题教育读书活动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党支部书记任副组长,其他有关领导为组员,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胡丹华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具体抓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工作。学校将主题教育工作纳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多次开会研究活动开展工作,解决实际困难,确保主题教育活动顺利进行
2.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主题教育读书活动氛围
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校会、班会、队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光辉的旗帜主题教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举行了隆重的“光辉的旗帜”主题教育活动启动仪式,做到入脑入心,为主题教育读书活动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3.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
(1)“光辉的旗帜”演讲比赛:活动前进行了周密的工作安排,共有四至六年级14名学生参赛,全校师生参加听演讲,参赛选手深情回顾了党的奋斗历史,热情讴歌了党的丰功伟绩,表达了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最后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6名。五年级一班的张乐乐同学演讲的《刘志丹故事》获全县小学组第一名。
(2)“光辉的旗帜”征文比赛:本次活动共收到征文55篇,经过评选,学校共评出一等奖7篇,二等奖8篇,三等奖16篇。上交6篇优秀作品到教育部关工委评选,4篇获一等奖,2篇获三等奖。学生的征文真切感人,结合阅读《光辉的旗帜》,联系学习生活实际,写出了亲身体会,表达了对党、对祖国、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对共产党人浴血奋斗的崇敬,确立了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
(3)唱支红歌给党听独唱比赛活动:4月11日下午,在学校多媒体教室举行了唱支红歌给党听的红歌独唱比赛。比赛中,选手们有的唱响革命歌曲,精神抖擞,让在场观众也情绪高昂;有的用甜美的歌喉唱起美好的生活,让人陶醉;还有低年级的小朋友那稚嫩的童声更是沁人心脾……选手们载歌载舞,声情并茂的演唱赢得了现场评委和观众的连连鼓掌、叫好!最后,在激昂雄壮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全体大合唱中,本次比赛落下帷幕。比赛共决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
(4)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活动,掀起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
为深入学习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我校迅速行动,于3月15日开展了以“牢记习爷爷教导 争做红色基因传承少年”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向全校师生传达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号召全校学生争做新时代红色基因传承好少年。
主题教育活动仪式上,同校长首先带领全体师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教师代表胡丹华表示,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传承红色基因,将红色教育渗透于教学之中,将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作为重要目标。学生代表郭嘉雨宣读了“牢记习爷爷教导争做红色基因传承少年”的倡议书,号召同学们将红色基因发扬光大,不忘历史,志存高远,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拼搏、自强不息,努力成长为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让红色基因注入血脉代代相传。随后,少先队大队长委牛星雨带领全体少先队员重温了入队誓词。
(5)学雷锋,跟党走,见行动教育活动深入开展
一是每周的团队活动课,倡议听讲雷锋的优秀事迹。组织学生搜集雷锋的先进事迹《雷锋日记》,将雷锋精神永远传承。
二是开展“学雷锋,跟党走,见行动”主题教育活动。三月份,我校利用雷锋月,组织学生深入街道、社区、居民院落来进行卫生打扫除,让学生从小发扬雷锋精神,发扬吃苦精神,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养成良好的品德,争当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是德育处注重学生养成习惯教育,制定了班级“十个没有 ”和《班主任工作一日常规》等一系列举措,使得我校德育工作有章可循,更充满活力。
(6)清明祭扫活动:4月1日上午,学校五年级全体师生300余人来到刘志丹将军纪念碑前,举行了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清明祭扫活动。师生满怀凝重的心情,向将军献上花圈,并深深鞠躬默哀,表达对先烈的无尽哀思。学校少队辅导员胡丹华老师向全体师生讲述了刘志丹将军的英雄事迹,全体少先队员在将军纪念碑前庄严宣誓:发扬革命传统,树立远大理想,奋发有为,振兴中华。最后,师生们瞻仰烈士墓碑、敬献小白花、参观刘志丹将军纪念馆,心灵受到了震撼,真正受到了一次生动的红色教育。
(7)红色追忆活动:4月下旬,我校组织四年级400多名学生,沿着志丹县红色足迹,进行了一天红色远足活动。在刘志丹将军广场,学生通过讲刘志丹故事、唱队歌、说快板等形式,重温刘志丹的革命事迹,随后参观了红大旧址、志丹陵园、保安革命旧址,学生通过聆听讲解员的讲解,自己观看影片等,所到之处孩子们都能专心听、认真记,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8)加强未成年人普法教育
5月份,我校邀请司法、公安、交通等公安干警给我校学生就未成年人犯罪、交通安全等做了专题讲座,全校师生近两聆听了讲座,与会的师生听后受益匪浅。
(9)搭建平台,发现人才
为了办好“六一”儿童节,我校从四月份就开始筹划、布置各班的节目,经过班主任的精心编排、排练,5月27日,给全校师生、家长呈现了一台精彩纷呈的文艺大餐,孩子们个个彰显了自己的个性,节目内容丰富,场面宏大,落实了素质教育,受到了家长、应邀领导的高度赞誉。
三、抓住一条主线,着力抓好养成教育
众所周知,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生受益,好习惯必须从小培养。我校关工委及德育处一直以来都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德育的主旋律。
一是做到落实规章,严格要求。学校一直坚持贯彻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每周确定常规训练要求。周一国旗下讲话围绕要求展开话题,具体形象。晨会班会时,班主任结合班级实际再作细致指导,要求学生时时刻刻对照自己的言行。少先队通过每日的礼仪、安全、卫生、纪律、学习的五项检查,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举行了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法制教育活动,强化了学生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二是做到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每周红领巾广播,每周一升旗仪式,都大力表扬学校活动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在班级开展了星级学生评比活动,每周每班评比一次,每学期学校进行一次总评,评选校级十佳星学生,并在六一儿童节进行了隆重的表彰奖励。让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使全校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
四、塑造一个亮点,深化爱的教育
关爱学生是我们的义务,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是我们的职责。一年来,学校关工委号召全体教师关爱留守儿童,为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协助团县委举行了心手相连,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启动仪式,为留守儿童捐赠了学习用品用具。同时,组织学生参加了学雷锋做好事、为特困学生捐款、创卫生县城清扫街道检查卫生等公益献爱心活动。举行了感恩励志教育报告会,邀请教育专家来校进行感恩教育演讲,全体师生和家长都深受感染和教育,爱父母,爱亲人的教育进一步升华。
五、营造一种氛围,注重环境育人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我校有健全的教育阵地,如: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阅览室、少先队活动室等,有宣传师生先进典型、介绍学校成绩的宣传窗,精心雕刻的名人名言文化墙和喷绘制作的古诗学习墙,有统一用磁砖烧制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及体育运动示范图,有激励人奋发向上的雕塑,有校风、教风、学风以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标志,让每一堵墙壁成为无声的语言,创设了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学校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升旗仪式和系列化的国旗下的讲演。这些活动都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全体性、教育目的的政治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六、拓宽一个空间,重视家校共建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开好每一次家长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水平,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共同关爱学生。此外,学校还在每学年开设了家长开放课,让家长们都能走进课堂,更进一步地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以及孩子的上课情况等,并邀请家长针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合理化建议。现在,家长学校已成为我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交流的桥梁,融洽了家校关系,形成了学校工作家长支持,家教困惑学校帮助的良好局面。
七、关注弱势、贫困生,倾心关爱帮扶
(1)摸清底子,了解情况
我校按照上级文件要求,积极组织广大党员同志和班主任参与到扶贫济困队伍当中来,学校要求各班主任摸清底子,了解情况。每学期开学,要求班主任摸清班级贫困留守儿童数量,通过与家长谈话形式,了解其家庭情况,通过平日的观察,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为进一步关爱留守儿童,制定一系列措施做好充分准备。
(2)结对帮扶助成长
我校关工委组织、工会号召每一名教师,关心帮扶一两名贫困留守儿童,利用课余时间,深入我校辖区走访留守儿童、特困子女、残疾儿童的实际情况,做好建档立卡工作,从生活上、情感上,给予细心呵护!做到扶贫先扶志、扶贫先扶智。一学期来,学校共看望特困学生30多次,送教上门15次,给这些孩子和家长讲解扶贫济困的有关政策,并送去我校的关怀,给孩子送去了牛奶、饼干、鸡蛋及各类学习用具等,给残疾儿童建立了学籍档案,送教上门的老师热心和他们交流、给他们讲故事、陪他们玩游戏,使他们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八、狠抓两个“渗透”,着力提高育人水平
我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爱”和“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荣辱观教育引领学生,精心组织,认真部署,狠抓“两个渗透”,努力提高育人水平。
一是挖掘课程资源,注重课堂渗透。我校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主体作用,挖掘各学科中的德育教育内涵。语文课教学要求教师遵循孩子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将教材中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素材分类整理,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分阶段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如课文《飞天梦圆》要求教师重点阐述航天人勇于探索、无私奉献、锲而不舍的爱国精神、科学精神。品德、科学课教学要求教师结合教学讲授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文化、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和仁人志士、雷锋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数学课教学要求教师适当增补中国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内容,培养学生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二是拓展教育空间,注重日常渗透。我校坚持升国旗制度,每周一必须举行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同时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站、橱窗、板报和文化长廊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下一步,我们将在校园内张贴、悬挂革命领袖和中华民族杰出人物画像、警句,语录牌等,让墙壁说话,努力营造校园红色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以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今后,学校关工委将坚持以延安精神铸魂育人,以关爱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为核心,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志丹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把创“五好”关工委活动在“深入”上做文章,在“创新”上下功夫,努力开创我校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局面,为学校的建设发展,为培养好青年一代,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