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关工委
首 页 > 工作交流 > 经验交流 >
组织机构
学校关工委
学院关工委
政策公文
本校公文
政策文件
工作交流
最新动态
经验交流
党建园地
调查研究
学生中心
学生事务
热点话题
走访校友
康盛人生
首 页
经验交流
 

天津市教育系统关工委高校职校协作组会议以线上形式相继召开

作者:天津教育系统关工委 来源:天津教育系统关工委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2-12-28 21:38:15

近日,天津市教育系统关工委2022年高校职校四协作组工作会议以线上形式相继召开,总结交流工作,分享经验体会,共同研讨谋划进一步推动新时代关工委工作高质量发展。

面对疫情的挑战,各校积极应对,主动作为,采取多种方式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从交流情况看,工作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各校关工委普遍开展了“迎盛会、铸忠诚、强担当、创业绩”“青春献礼二十大 奋斗担当铸忠诚 强国有我新征程”“老少同心颂党恩,携手喜迎二十大”等系列活动。采取不同形式,积极组织“五老”收看开幕会盛况,发表感言、畅谈感想,并充分发挥“五老”优势,深入青年学生大力宣讲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天津大学关工委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以《关于党的二十大精神辅导的几个热点问题》为题指导“五老”集体备课,面向青年师生开展党的二十大辅导报告及交流座谈21场,受益师生近1700人次。天津师范大学关工委围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出40余个宣讲主题,宣讲60余场,受众近万人次,6位老教授推出了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报告,目前已在校内宣讲19场。天津工业职业学院关工委面向青年学生开展“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与价值实现》、《放飞青春梦想、书写人生华章》等主题培训提升了素质与能力,激发新时代大学生的引领作用。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意见,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围绕贯彻落实中办国办46号文件和市委、教育部党组以及市教育两关委有关文件要求,各校普遍制定了本校“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实施办法”,在加强关工委领导、组织和队伍建设、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关工委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作出部署。南开大学立足以“党建带关建”,高起点谋划,不断完善关工委新机制,将关工委工作纳入学校整体思政工作体系、纳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总格局,围绕“讲好入党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等主题教育活动,依托“五大讲”“三助”等品牌活动平台,高标准强化关工委建设,提升铸魂育人的新本领。天津财经大学构建了以“一组三员一团”为主力军的“五老”队伍为主体,多部门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同时进一步加强“五老”队伍建设,完善“五老”注册聘任机制,细化志愿者队伍分类及职责,为关工委工作有效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民航大学大力加强二级关工委建设,实现了教学单位全覆盖。各校还普遍对关工委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进行了调整,同时积极推进“功能型党组织建设”“二级学院关工委建设”等各项建设,为关工委工作高质量发展和不断创新提供了保障。

三是着力深化品牌建设,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各校关工委认真开展“读懂中国”活动,配合主渠道,积极发挥“五老”优势作用,抓住关键时间节点,通过开展专题报告、座谈交流、演讲征文、读书日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务实有效的党史国史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各校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积极发动二级学院关工委组织“五老”和学生参与,在“读懂中国”活动中,共有17所高校的201个院系参与,采访 “五老”363人次,收集征文425篇,收集微视频80个,短视频22个,舞台剧4个,主创团队学生人数790人,受益学生人数62432人。多所学校荣获教育部关工委2022年“读懂中国”活动表扬单位。天津大学关工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路上的不灭灯塔》征文入选教育部关工委2022年读懂中国活动优秀征文。天津大学关工委、医科大学关工委、外国语大学关工委、城建大学关工委4所高校荣获教育部关工委2022年“读懂中国”活动表扬单位。各级宣讲报告团高唱主旋律,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通过报告、视频、微信和展牌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夕阳红报告团选定专题 170 余个、作报告 106 场、受益师生 16642 人。

各校关工委积极谋划高质量发展新举措,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扬“五好”优势、发挥“五老”作用,全面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引领青年学生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组织机构 - 政策公文 - 学生中心 - 工作交流 - 首页 - 系统管理

深圳大学关工委设计制作并拥有版权

地址:深圳大学学生活动中心309室 电话:0755-26534919 电邮:szuggw@sz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