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郑娅峰博士为教育学部的同学们带来了名为《生成式语言模型赋能教育教学过程》的领航讲座。在讲座中,郑娅峰博士以生动的例子和有说服力的实践经验让同学们对AI与教育教学过程的融合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讲座伊始,郑娅峰博士向同学们介绍,现如今AI智能模型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各行业各领域,教育行业也不例外。生成式智能语言模型可以帮助学生和教师实现更高效、更个性化和更富有创新性的学习和教学体验。
紧接着,为说明生成式语言模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郑娅峰博士为同学们展示了一幅AI绘画作品。这是一幅由小学生创作的作品,名为《丽莎的花园》。郑教授表示,生成式语言模型可以帮助三至四年级的孩子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帮助他们创作自己构思的绘本。在缺乏技术手段的过去,这一过程相对困难,一方面要求学生提前掌握必要的绘画技术,另一方面学生创作的绘画成功可能会偏离他们的预期。但如今,AI智能可以协助中小学课堂的教学过程。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对他人的情感等抽象表达都可以借助 AI 进行具象化。这一过程简单而轻松,充分展示了AI服务于人类思维活动的功能。当前,许多学校已经开始将AI智能运用在青少年的美育过程之中,大大地完善了中小学学生全面发展教育。
郑娅峰博士提到,生成式智能模型的使用并不仅局限于中小学,在大学校园当中的运用案例也比比皆是。在过去,完成一篇齐聚观点、论据、结论的文章对于高校学生来说难度很高且耗时很长,而现在大学生可以利用我们智能助手辅助论文与课程作业。以ChatGPT为例,如果学生想要阅读一篇英语论文,只需要下达一定指令后再和其进行对话,就可以快速了解论文的创新点、数据对象、数据分析的结果等各方面信息,大大提高理解资料的效率。郑教授总结道,对于这种对话式的语言,在使用时要逐步为它提供资料,并耐心引导它。这是为了适应必然到来的AI 世界,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具有的能力。现阶段这种能力具体表现为通过对话和递进式的询问,促进AI的回答不断迭代,实现无重复循环,以达成推动AI学习的目的。
最后,郑娅峰博士提出了自己对于未来AI发展趋势的构想。她认为,既然大语言模型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定制化的接口,在未来我们将会步入人人都能生成定制化工具的时代。每个人都会拥有类似微信一样的个性化、定制化的分享工具。这一趋势也会继续影响教育教学的发展,比如很可能出现小学教案撰写、教师评语生成、考试复习助手以及英语学习助理等各类工具。在未来,人们很可能可以跳过沟通和训练AI的过程,进入随时可以直接使用的阶段。AI对教育领域的赋能将大幅提升,不仅局限于工作效率的提升和常规工作的完成,而是对教育领域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此次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均表示获益匪浅。AI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优势是多方面的。它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即时的反馈和评估、教师辅助工具以及智能化的管理和决策支持。通过对AI的使用,我们可以改善教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提升学习的学习成果,促进教育的创新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