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3日15:00,政府管理学院在中央图书馆D101报告厅举办了思想政治教育讲座,本次活动由俞可平教授主讲,主题为“公共治理中的科技向善”。
俞可平教授是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兼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哲学政治学双学科博士生导师,德国杜伊斯堡艾森大学名誉博士。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政治哲学、中国政治、比较政治、治理与善治、全球化、公民社会和政府创新。他曾任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美国哈佛大学和杜克大学等校客座教授或高级研究员,兼任中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会长、清华大学凯风政治发展研究所所长。俞可平教授出版过《西方政治分析新方法论》《社群主义》《增量民主与善治》等专著、合著、编著100多种,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
讲座伊始,俞教授向同学们阐述了院训“博学善治”的含义。“博学”即学得好,学生应广泛学习,将课本理论知识与社会知识相结合。“善治”则是治得巧,大到国家政治事务的治理,小到生活学习的安排,同学们都要学会管理和妥善安排。院训体现了学院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和期待,也是新的学期师生共同努力的目标。
紧接着,俞教授从国家宏观层面指出,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明确了新时期国家发展的总目标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而现代化离不开科技。但需要注意的是,科技是把双刃剑。它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治理带来了诸多便利,遍布街头巷尾的摄像头使犯罪无处可躲,社会更加稳定和谐。可与此同时,无处不在的“眼睛”也使得公民的隐私空间被不断地挤压,人们的私人空间日益减少。
然后,俞教授从电影《奥本海默》这一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谈到科技与政治的关系。他提出,科技不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而且与政治有关,国家间的芯片战争和企业间有关科技的商战不仅仅关乎科技的发展,还关乎国家的政治生活。核武器的制造原本是为了威慑作用,使战争不再轻易爆发。但二战期间核武器的使用使人们明白,核武器的发明创造在为人类提供维护和平的手段的同时,也为人类的灾难埋下了隐患。而正是因为科技具有这种双面性,才对当下城市管理者和相关学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随后,俞可平教授总结道,公共治理的四个效果用四象限展示,可分为最优、次优、最劣和次劣四种。管理工作者要做的便是废止最劣的政策,使次劣和次优的政策向最优政策转化。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公共治理除了治理者和制度机制这两大基本变量,还新增了治理工具这一与网络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变量,俞教授提出,治理工具在善治中有重要作用,包括科技向善的主要标准、科技向善的着力点以及科技向善的具体措施和评估指标等等。
最后,主持讲座的陈文书记对本次活动的内容做了简要总结回顾并表达了对政府管理学院学生今后学习情况的殷切期待。
本次讲座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圆满结束。俞教授有关公共治理中的科技向善这一主题的前沿研究成果使讲座参加者都受益匪浅,既加深了同学们对科技向善这一议题的理解,也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