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关工委
首 页 > 学生中心 > 学生事务 >
组织机构
学校关工委
学院关工委
政策公文
本校公文
政策文件
工作交流
最新动态
经验交流
党建园地
调查研究
学生中心
学生事务
热点话题
走访校友
康盛人生
首 页
学生事务
 

宋代杨岐派禅师的丛林管理思想

作者:人文学院关工委通讯员 林颖思 来源:本站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4-04-29 02:23:54


2024年4月18日 16:00,人文学院在深圳大学粤海校区国学院会议室举了一场精彩的讲座,主讲人孙劲松教授风趣幽默的讲解激发了在场师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是主持人介绍主讲人孙劲松孙老师是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暨国学院教授,中国周易学会理事,出版了《周易程氏传译注》《心史》《净心与洗心》《禅廉文化》等著作,主编《黄梅禅文化与荆楚佛学丛书》全套8本,参编《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等多部教材著作。

然后孙教授简单介绍今天的讲座内容,讲座主要梳理《禅林宝训》记载的杨岐派再传弟子五祖法演,三传弟子指圆悟克勤、佛鉴慧勤、佛眼清远及部分四传、五传弟子的丛林管理思想。可以分为以下五点:

第一,率身临众要以智慧。佛照德光禅师为大慧宗杲门下弟子,为杨岐派第五代传人。佛照德光禅师认为,作为统理大众的住持要有佛法中的明心开悟的根本智慧,“率身临众,要以智;遣妄除情,须先觉。背觉合尘,则心蒙蔽矣。智愚不分,则事紊乱矣。”第二,感化众人要以德行。先师言作长老,有道德感人者,有势力服人者。犹如鸾凤之飞,百禽爱之;虎狼之行,百兽畏之。其感服则一,其品类固霄壤矣。圆悟克勤禅师曾对其弟子此庵景元禅师说:“凡称长老之职,助宣佛化。常思以利济为心,行之而无矜,则所及者广,所济者众。然一有矜己逞能之心,则侥幸之念起,而不肖之心生矣。”第三,性尚勤俭 公而忘私。水庵师一是杨岐派第五代传人。一生在四个地方住持八处丛林,无不兢兢业业,以行道教化为己任。淳熙五年(1178年)他退居西湖净慈寺,临行前写了一首诗偈:六年洒扫皇都寺,瓦砾翻成释梵宫。今日宫成归去也,杖头八面起清风。表达了其清廉高洁之心,后来他到了嘉兴秀水县天宁寺,不久就在那里示疾坐化。第四,住持大柄,在惠与德。法演禅师(公元1024—1104年)在写给其弟子佛眼清远禅师的一封信上说:“住持大柄,在惠与德,二者兼行,废一不可。惠而罔德,则人不敬;德而罔惠,则人不怀。第五,君子怀德。法演禅师对于出家人中品行端方可以造就者,总是非常严厉,不以笑脸相待。但如果他发现有些初学佛法的人言语心思偏邪、行为卑鄙、难以教化的小人,对这些人反而和蔼可亲,爱惜有加。很多人都无法测度法演禅师为何如此?《论语》中说,“君子怀德,小人怀惠”,对于习气毛病较多的初学者,要让他对佛、法、僧三宝生起欢喜之心,要行之以惠,让其通过感念禅师的恩惠,进而对学习禅法、佛法生信心;对于信心已经树立起来的人,禅师主要“示之以德”,对这些弟子要高标准、严要求,首先断除其我执、我见,进而帮其寻觅证悟之机缘。

总之,讲座从智德双运、廉洁简朴、施惠众、执行法度、才财兼具等几个层面,总结了两宋时期杨岐派数代禅师的管理思想,也对世俗社会的各类组织管理有启迪意义最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



 

组织机构 - 政策公文 - 学生中心 - 工作交流 - 首页 - 系统管理

深圳大学关工委设计制作并拥有版权

地址:深圳大学学生活动中心309室 电话:0755-26534919 电邮:szuggw@sz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