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关工委
首 页 > 学生中心 > 学生事务 >
组织机构
学校关工委
学院关工委
政策公文
本校公文
政策文件
工作交流
最新动态
经验交流
党建园地
调查研究
学生中心
学生事务
热点话题
走访校友
康盛人生
首 页
学生事务
 

人文学院论坛讲座:悬泉简中的诏书佚篇

作者:人文学院关工委通讯员 林颖思 来源:本站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4-10-31 14:05:06


2024年10月28日上午,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在粤海校区国学院会议室举办“悬泉简中的诏书佚篇”讲座。

讲座伊始,主持人介绍本次讲座的主讲人刘国忠教授。刘国忠,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兼任中国先秦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史学会理事及北京历史学会常务理事。刘国忠教授将在本次讲座中为与会师生介绍《悬泉汉简(贰)》中收录的一枚残简。

刘教授首先展示残简的图片和文字。这枚残简的材质是竹子。众所周知,敦煌地处的悬泉置等西北地区并没有竹林生长,因此目前所发现的悬泉简绝大多数是木简,这一信息意味着这枚简很可能是从其他地区流入悬泉置的。

随后,刘教授为同学们讲解了简的背景。他提到,西汉时期,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五经地位大幅提升,王凤有云:“《五经》圣人所制,万事靡不毕载。”而匡衡则把《论语》《孝经》提高到同等重要的地位:“臣闻六经者,圣人所以统天地之心,著善恶之归,明吉凶之分,通人道之正,使不悖于其本性者也。故审六艺之指,则人天之理可得而和,草木昆虫可得而育,此永永不易之道也。及《论语》《孝经》,圣人言行之要,宜究其意。”

在这一背景之下,皇帝的诏书也开始引用儒家经典,如元狩元年四月的诏书引用了《诗》中名句:“忧心惨惨,念国之为虐”;元鼎五年十一月诏书引《诗》“四牡翼翼,以征不服”和《易》“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直到汉武帝的时代,诏书中频繁引用儒家经典已成常态。刘教授提出,悬泉置发现的这枚竹简被认为很可能是汉代一篇已经失传的诏书,因为其中出现了“某经(或传)不云乎”这样的句子,这在汉代常常是诏书中的经典句式。如果仅从现有的传世文献来看,“某经(或传)不云乎”这种格式的诏书最早出现于汉宣帝时期,如元康元年(前65年)三月的诏书曰:“《书》不云乎:凤皇来仪,庶尹允谐。”

从这些记载来看,悬泉简I90DXT0111③:4与《汉书》等典籍所载诸篇诏书的句法格式完全一样,显然也是一篇诏书的残篇,但现存的汉代诏书中并未见到相关的内容,因此,这枚竹简的简文应该是出自一篇已经失传的汉代诏书。另外,鉴于这枚简为竹材,并非本地所产,它很可能就是由朝廷下发而传递到悬泉置的一件诏书残简,具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

可惜的是,由于该篇诏书的全文已不可见,研究者无法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加以探讨,因此刘教授指出,在分析汉人对这两句话的认识时,最好能结合汉代的相关材料。值得注意的是,《白虎通》也引用了这句话,而且是放在“谏诤”篇中,原“臣所以有谏君之义何?尽忠纳诚也文云;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论语》曰:‘诲乎?’” 由此不难看出,汉代人认为这两句话表达的是臣下“尽忠纳诚”的含义,因此,“爱力”与“忠焉”都是表现下对上的一种感情的流露,而“劳”和“诲”则是下对上的一种具体的表现。如果翻译成现代文,似乎可以理解为:“爱他,能够不为他辛劳吗?忠于他,能够不给他教导吗? ”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这篇诏书的内容也应该是鼓励臣下要积极给君主劝谏和教导,因为试想一下,如果这篇诏书是表达国君对臣下的慰劳和教导的话,似乎也并不需要以诏书的形式来下发全国。

刘教授还解释了《论语》为什么能在汉代政治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是因为《论语》的思想与汉代治国政策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其语言简单内容丰富,方便上传下达。

在讲座最后,刘教授做出了总结,这枚竹简的发现使当下学界对于《论语》在汉代政治中的作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刘教授的讲解由浅入深,以小见大,由一枚竹简展开,穿过千古,向我们展现了汉代的政治生活。讲座在同学们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组织机构 - 政策公文 - 学生中心 - 工作交流 - 首页 - 系统管理

深圳大学关工委设计制作并拥有版权

地址:深圳大学学生活动中心309室 电话:0755-26534919 电邮:szuggw@sz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