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关工委
首 页 > 学生中心 > 学生事务 >
组织机构
学校关工委
学院关工委
政策公文
本校公文
政策文件
工作交流
最新动态
经验交流
党建园地
调查研究
学生中心
学生事务
热点话题
走访校友
康盛人生
首 页
学生事务
 

人文学院东亚艺道讲坛第四讲:中国古琴学概论

作者:人文学院关工委通讯员 林颖思 来源:本站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4-11-29 13:25:06


2024年11月6日晚,人文学院东亚艺道讲坛第四讲在深圳大学粤海校区汇文楼国学院报告厅开讲,这一期的主题是“中国古琴学概论”。

首先,由主持人介绍东亚艺道讲坛东亚艺道讲坛的演讲内容主要包括经典普及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包括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主题旨在通过艺道讲坛的组织为师生带来更多喜闻乐见的讲座对谈等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本次讲座便以介绍古琴理论知识为主题的三场讲座之一

主讲人刘晓睿是古琴文献研究学者,担任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古琴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井冈山大学客座教授,古琴文献研究室创办人。刘教授首先提出目前的古琴研究大多基于西方音乐理论,而在研究了四百多部古琴文献后他认为以西方音乐理论为基础研究古琴无法深入研究本质。这一结论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古琴学综合性且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从古代起已流传3500年以上,因此内容极其丰富和中国历史也息息相关为了说明这一点,刘教授以《流水》举例,其版本流变的过程、演奏曲目的古琴制作流变的过程、弹古琴的人物及其背景、古琴指法的深层含义、涉及的苏州地区琴史等多个方面,无一不证实古琴学和历史、文学、社会学等在地性强的学科有着重要联系

针对当下许多人认为古琴学是一门“小众”学科的感慨,刘教授向与会师生提出了数个问题:“什么是古琴?古琴代表了什么?古琴对于国家文化发展有什么意义?国家领导人将古琴作为礼物送给来宾是偶然吗?这不禁引发了师生们的思考,逐渐理解了古琴并非单纯的乐器,而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就像钢琴之于西方音乐理论的重要性,古琴对于中国音乐理论系统建设有着标准器的作用。

随后,刘教授向学生们介绍了中国古琴学的框架包含文史理论学、弹奏艺术学以及器物学三大版块。其中文史理论学部分涵盖琴史研究、琴论解读及琴人传记的相关研究聚焦于探索古琴自上古至明清的发展脉络解读古代琴学理论研究琴家艺术风格展现古琴艺术的深厚底蕴弹奏艺术学涉及演奏技法曲目分析及流派风格,强调右手指法与左手指法的技巧运用,并重视解析经典曲目,展现各流派特色器物学则关注古琴的材质选择、构造规范及配件工艺,研究优质琴材与精湛工艺共同塑造古琴的独特音色。

刘教授继续指出目前的古琴学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关键的问题便是对演奏理论系统的科学研究,这远远晚于已在20年前初步完成了相关研究的古筝。因此,古琴缺乏独立的基础理论体系鲜见和其他乐器进行交流例如对于调琴弦的研究目前缺乏统一的标准打谱有很多版本细节难以考证,因此只能算二次创作无法进行一手研究

第二个议题聚焦于古琴曲的创作机制。鉴于历史上流传着丰富的古琴曲目,探究古人如何进行古琴曲的创作显得尤为重要。对比而言,当代的古琴教学方法与古代存在显著差异。古琴曲的创作过程要求创作者深入理解古琴的音域特性、和弦结构等音乐理论要素。然而,当前的古琴教学实践往往侧重于演奏技巧的传授,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乐理知识的系统教授。此外,古琴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综合文化载体的角色现代则将古琴视为一门专业化的艺术学科,这种专业化的研究范式在探讨古代古琴作为综合文化现象时显得力不从心。因此,采用现代专业视角去解析古代古琴的综合文化模式,存在方法论上的不适配问题。

最后,刘教授总结指出,关于古琴的本质界定,当前学术界尚存模糊之处,难以给出确切定义。因此同学们在研究过程中应当明晰研究思路,条理分明地展开探讨在撰写学术论文时建议选择个人感兴趣且具有研究价值的角度进行深入剖析。

通过这次讲座,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古琴学的相关知识和研究进展,还收获了古琴学的相关研究建议。最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组织机构 - 政策公文 - 学生中心 - 工作交流 - 首页 - 系统管理

深圳大学关工委设计制作并拥有版权

地址:深圳大学学生活动中心309室 电话:0755-26534919 电邮:szuggw@sz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