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1日,微风轻拂,阳光正好。深圳大学教育学部迎来了2025级新生报到日。清晨的校园逐渐热闹起来,宿舍楼前、道路两侧、各个服务点位上,整齐的志愿服和忙碌的身影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开学季特有的画面。
迎新并非一日之事。暑假期间,教育学部团学骨干便已提前返校,着手安排各项工作。物资的统计、场地的确认、流程的梳理,每一环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新生礼包的准备尤为细致,生活用品、入学须知、注意事项手册被逐一装入袋中。打包现场虽然重复而繁琐,但每一份礼包都凝结着心意,也成为迎新工作中最具象征性的成果之一。
迎新当天,校园里到处都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校门口设立了迎新点,负责接待的同学在烈日下耐心回答家长与新生的咨询;在宿舍区,身穿志愿服的学生三三两两地抬着沉重的行李,汗水顺着脸颊滑落,却依旧保持着笑容;在咨询服务台,志愿者一遍又一遍地解答同样的问题,声音温和而清晰。无论是搬运、引导,还是简单的寒暄,都为初到校园的新生提供了及时的帮助,也让报道的过程少了几分陌生与紧张。
宿舍区是迎新工作的重点。许多新生带着行李和家人第一次踏进宿舍楼,略显拘谨的神情在与志愿者的交流中逐渐放松。有人被主动帮忙提起了沉重的箱子,有人被提醒了水电卡的使用方法,也有人得到了关于校园常见问题的解答。不同的场景里,志愿者的身影不断穿梭,他们的存在,使陌生的宿舍区逐渐变得亲切。
与此同时,班导组织的校园参观环节也在有序进行。教学楼内,讲解声此起彼伏,新生们一边聆听一边环顾四周,逐渐熟悉未来将要学习的场所。图书馆门前,不少人驻足凝望,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到浩瀚书海的氛围。食堂与宿舍区的参观更贴近日常生活,班导耐心解释用餐时间、寝室报修及校园卡使用方式,新生们则带着纸笔认真记录,偶尔提出疑问,得到及时回应。参观虽是走马观花,却让初入校园的年轻人迅速建立了方向感与安全感。
进入傍晚,迎新工作的节奏并未减缓。8月31日晚,团委与学生会成员分组走访新生宿舍。分发礼包只是其中一个环节,更重要的是面对面的交流。在轻松的谈话中,学长学姐们分享了课程安排的经验,提醒注意宿舍安全,介绍校园活动的参与方式。礼包中包含的小物品并不昂贵,却往往能在关键时刻提供便利,比如便签本、指引卡或一包简单的小零食。这些细节让初来乍到的新生感受到关照,也为宿舍氛围注入了融洽与亲近。
走访过程中,不乏细腻的场景:有的志愿者在宿舍门口蹲下身整理散落的行李;有的学姐为新生演示水卡的充值流程;还有的学长讲起自己的适应经历,引得大家会心一笑。宿舍内的空气因交流而变得轻松,笑声逐渐取代了最初的沉默与紧张。这些看似微小的瞬间,正是迎新工作最具感染力的部分。
回望整个过程,迎新不仅是一项工作任务,更是教育学部传递文化与精神的方式。它通过细致的物资准备、周到的志愿服务和真诚的交流,让新生在进入大学的第一天便体会到支持与关怀。报到的不仅是学籍与身份,更是一次与校园的初次连接。
随着夜色渐深,校园逐渐归于宁静。迎新的繁忙暂告一段落,但留下的印象却将长久存在:阳光下奔忙的志愿者、宿舍里热烈的交谈、班导细致的讲解,这些片段会成为2025级新生大学生活的起点记忆。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在这片土地上学习、生活与成长,而迎新工作的细致与用心,已经为这一切埋下了温暖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