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1日,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在致知楼706会议室成功举办本年度“荔园挑战”创新创业院级选拔赛。作为深圳大学“挑战杯”系列竞赛的重要组成部分,“荔园挑战”不仅是学校重点打造的双创平台,更被列为本科生科技竞赛一类项目。该赛事涵盖学术与创业两条主线,包括“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挑”)和“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小挑”)两大主体赛事,并设有“百千万工程”、“人工智能+”等多个专项赛,旨在通过学科交叉与实践创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思维。
本届院赛评审会由学院副院长李晓光带队,尹国建、周晔、陈有根、江一舟、彭枚芳、王永盛等教师共同参与评审。赛事共吸引七支学生团队报名参赛,项目涵盖生命科学、能源化工、数理科学、科技创新与未来产业等多个前沿领域。在项目展示环节,各参赛团队从研究背景、社会需求、市场分析、技术路线、创新亮点及成果转化等多个维度进行了系统阐述。值得一提的是,参赛项目不仅展现出较高的学术水准,更体现出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敏锐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在答辩环节,评审教师围绕项目的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和发展前景等方面展开深入质询,并就项目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改进建议,为项目的进一步完善指明了方向。
李晓光副院长在赛事总结中指出,本届参赛项目在选题上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和社会发展痛点,技术路线设计清晰合理,现场答辩过程严谨有序,充分展现了高等研究院学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他特别强调,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希望同学们继续保持问题导向的研究思路,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持续优化项目方案,将课堂所学与实际问题更好地结合起来,推动创新成果落地转化,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贡献青春力量。
高等研究院始终秉持“以赛促学、以赛铸能”的育人理念,将学科竞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荔园挑战”等竞赛平台,学院不断强化学科交叉融合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着力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成果转化效率。近年来,学院逐步构建起集能力展示、学术交流与项目孵化于一体的综合培养体系,通过建立完善的竞赛辅导机制、配备优质的指导教师资源、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和经费支持等措施,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全方位保障。这种以竞赛为牵引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专业功底扎实、实践能力卓越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将继续发挥跨学科科研与创新优势,深化科教融合与产教协同,不断拓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学院将进一步完善竞赛组织机制,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为学生搭建更为广阔的创新实践平台。同时,学院也将持续关注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围绕关键领域和前沿技术开展创新研究,培育更多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优秀项目,助力学生在建设科技强国的时代征程中实现自我价值,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持续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