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关工委
首 页 > 学生中心 > 热点话题 >
组织机构
学校关工委
学院关工委
政策公文
本校公文
政策文件
工作交流
最新动态
经验交流
党建园地
调查研究
学生中心
学生事务
热点话题
走访校友
康盛人生
首 页
热点话题
 

要善于理想——一个老知青的青春梦和中国梦——杨移贻 教授

作者:杨移贻 教授 来源:本站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13-12-13 23:04:15

 

“知青”是个有着浓烈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名词,指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从城市“上山下乡”到农村务农的“知识青年”,他们多数是高中、初中毕业生。现在50岁到70岁的这代人,多数有过当“知青”的经历。本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的7位常委中,就有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王岐山等4位是从“知青”走过来的。  
有人说,知青是理想的一代,是激情的一代;也有人说,知青是蹉跎的一代,是被毁掉的一代。有人说,苦难是一种财富,青春无悔;但也有人说:我们到哪里去追寻那逝去的青春岁月?  
 
一、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回顾知青岁月  
两个月前,我和几位当年的农友,回到48年前我们上山下乡的地方——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上草乡。  
19651017日,我初中毕业不久,刚过16周岁生日,就和100多名揭阳县的城镇青年,一起到离开家乡1000多公里的粤北山区、粤桂湘三省交界的连山县上草农林垦殖场务农,当了一名知青。48年过去了,当年告别亲人、离开家乡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知青一词,源于上山下乡运动。提起上山下乡,人们马上就会想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文革期间由毛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的指示之后,全国掀起的涉及几百万人的中学生上山下乡热潮。而实际上,上山下乡并非始自文化大革命,它从20世纪50年代便被倡导,目的是为了消灭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体力与脑力劳动差别“三大差别”,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邢燕子、侯隽、董加耕等人就是他们的典型代表。我们的上山下乡,也在毛主席发出那一号召之前。记得1968年的12月22日,冬至,我们在寒风怒吼的深山坳里,在一个仓库集中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传来的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新指示”,然后敲锣打鼓地把伟大领袖的“最新指示”送到附近村子里的贫下中农那里去。从那一天起,一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运动就席卷全国,68、69、70三届的高中、初中毕业生,大部分都被送到农村、山区、边疆,成为“知青”,据统计大约有2000万人。  
我们在上草这个地方呆了5年多,期间发生了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清理阶级队伍,我们也曾经去“造反”,去“串联”。我当过一段时间的放牛娃,,也当过公社气象站的气象员,养过猪,自学了中草药和针灸知识。  
1971年,我们知青全部转移到四会县大旺农场。这个地处西江、北江和绥江三江汇合处的冲积平原是一个血吸虫疫区,我在这里成了一名赤脚医生。白天和其他知青一样下地种甘蔗、种水稻,晚上为知青义务看病。  
1973年,我被推荐参加文革中的高考,获得全县第一名的成绩,中山大学中文系已经录取我,但政审说我父亲曾在抗日战争期间集体加入国民党,“共产党和国民党是誓不两立的”,因此剥夺了我的大学入学资格。  
1977年恢复高考,我以初中毕业的学历参加高考,取得4门课312分的较好成绩,但阴差阳错去了肇庆师专学物理。1981年毕业留校,任理论物理教师;1986年调到广东省高教局,1990年调入深圳大学。  
知青生活是一种怎样的生活?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简单的告诉你们几个例子:当年我们虽然是到了一个国营农场,集体生活,有工资、有粮食供应,比起插队的知青好很多,但是我们开始每个月的工资是13元,花8元在伙食上,剩下5元分两次发,每次发2.5元。每月供应40斤大米,要花5元左右,剩下3元是菜金,只能买一些咸菜、豆豉当菜。整个月都没有肉吃,当地阴冷,菜也种不起来。肚子里没有油水,又要干体力劳动,天气有冷,每个人都吃不饱。连女的都可以吃下一斤米饭。一年只能吃一两次肉,连队自养的猪老是养不大,一年杀一头猪,每人分一口盅,一些人吃了就拉肚子。因为长期没有油水,一下子吃半斤猪肉肠胃就受不了。劳动强度很大。在连山的时候,最辛苦是春耕。早春连山经常是零下的温度,而且阴雨绵绵。连山人本来只种单季稻,期间是一年只种一造水稻。我们要种两造。为了不耽误农时,早稻要在2月底育种。天气冷,要要尼龙薄膜覆盖。我们要在结冰的稻田耕耘、播种、覆盖尼龙薄膜,那是很考验人的。我们自己盖房子,用河滩里的石头砌墙,石灰要到山下去挑。8、9公里的山路,走一趟来回就要半天。我在连队负责养牛的时候,住在牛棚里。牛棚是要茅草盖的,下层住牛,上层住人。而上层也只是在杉木架子上放几块床板,和下面牛栏完全是相通的。连山在冬天经常发生山火。每逢山火我们就要上山扑火,全部用人力手工扑救的。又一次连续30多个小时救火,有一个农友从悬崖摔了下去,差点没命。到四会大旺农场之后,工资提到29元。那里是血吸虫疫区,许多老知青染上血吸虫,肝脾肿大,有的英年早逝。每逢双夏,水稻的夏收夏种,甘蔗的大培土,都是最辛苦的。  
这些年我三次回到当年下乡的地方。2000年的那一次,填了一首《水调歌头》,记述当时的心情:  
冷冷连山月,几度梦中寻。  
今日有缘相约,千里又重临。  
三十五年过去,多少沧桑剧变,霜雪满头侵。  
老屋依然在,屋后树森森。  
 
少年志,牛犊劲,赤子心。  
穷乡僻壤,鹰扬意欲振山林。  
怎奈艰难时世,难免蹉跎岁月,空有建功忱。  
回首雄关上,落日浑如金。  
 
有一个数字也许能够说明问题;我们这批知青一共135人,现在至少已经有30人去世了,大半是得癌症死的,最年轻的似的时候还不够30岁。  
还有一个数字,135人中,在文革、清理阶级队伍等政治运动中,被关进“牛栏”的有14人,被判刑的有2人。  
而能够参加高考,重新回到课堂听课的也就是我一个人。  
在那个时候,精神生活一片空白,没有电影、没有戏剧,也几乎没有书。文革刚开始有忠字舞、“毛泽东思想宣传队”,8个样榜戏也不容易看到。  
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人看不到前途,失去了信心,每天得过且过。但是我有理想,有梦。当大多数知青用打牌来消磨时光时,我还是尽量找一些书来读。我们到连山上草那场以后第一次发工资,两块五毛钱(月工资13元,扣除伙食8元,剩下5块钱分两次发),我在信用社开了一个户,存了1块钱,剩下的钱买了一本《毛泽东著作选集(乙种本)》,一盏煤油灯。大部分知青发工资以后,就到公社所在地的小食店“搓一顿”,而我给自己的犒劳是买了1毛钱11颗水果硬糖。山区小县城没有什么书卖,文革中没有文学书、科学书,就熟读毛泽东著作,读鲁迅的书,还把马恩列斯的著作包括《共产党宣言》、《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自然辩证法》、《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等,还有艾思奇《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大众哲学》,读不懂也生吞活剥地学习。记不得在什么地方剪下一张列宁的画像,下面有一句话:要善于理想。这成为我的珍藏和座右铭。  
此外,就是学写诗词。写于1969年的一首《沁园春》颇能表达当时的心情:  
偎倚桥栏,展望山溪,别出心裁。  
看涓涓渌水,湍流石壁;莹莹玉带,飘逸山崖。  
逝者如斯,不枯不竭,自有清泉山上来。  
奔腾去,纵千重险阻,百折不回。  
 
春来飞瀑喧虺,至夏日山洪滚滚来。  
则天惊地颤,犹如烈马;神惶鬼怯,赛似惊雷。  
裹挟泥沙,拖带云雨,到此方知豪壮哉。  
成骇浪,在浩瀚大海,更显英才!  
 
   这首诗,以出自深山的泉水来比喻自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终将汇入大海,掀起波浪的志向和决心。  
这就是我的青春梦,在那个特殊环境中的秉持不舍的理想。  
 
二、青春梦与中国梦:个人的前途和国家、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  
我是共和国同龄人。听妈妈说,她是抱着一个多月大的我在逃难的途中听到家乡解放的消息的。我们这一代人,和共和国共成长,和共和国同命运。国运兴,个人旺,国家多难,个人也遭罪。有人说,我们这一代人出生时是兵荒马乱(战争年代),长身体时是饥荒年(“三年自然灾害”),求学时是上山下乡,建立家庭时是晚婚计划生育,人到中年是下岗失业(大部分知青的遭遇)。但是,我们这一代人成长在新中国,接受党的教育,即使道路崎岖曲折,即使遭受不公正待遇,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和热爱,依然一往情深。改革开放以来,神州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的发展有了很好的环境和条件。知青的大部分,由于青春被耽误,在磨难中消沉,身无一技之长,尽管回城但遭遇下岗而失业,许多人困顿终身,无所作为。只有那些心中一直有梦有理想,在艰难时世中不折不挠、上下求索的人,才能乘改革开放的东风,脱颖而出,大器晚成。  
初中时候,读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保尔·柯察金十分崇拜,书中那一段“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碌碌无为而感悔恨,也不因虚度年华而感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令人热血沸腾,也成了自己人生恪守的信条。少年的我,就立下此生决不碌碌无为,一定要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的志向。  
我少年时的梦是做一个作家,写出能够留传于世的作品。  
1965年我初中毕业,因为父亲1958年被划右派,“家庭出身”不好,所以不能升上高中,我走上上山下乡之路。少年的我离乡背井,既有谋求自立的目的,也有建设山乡的志向,同时怀揣着“作家梦”。那时候还没有上山下乡运动,而且我的哥哥姐姐已经插队下乡,我完全可以留在城里。但是一种“革命青年志在四方”的豪情和理想主义鼓舞着我,使我毅然报名,到广东省的“西伯利亚”去“战天斗地”。当年的我,还是一个发育未全的少年,初中毕业前的体检,我身高138厘米,体重34公斤。到连山后一个月,身高142厘米,体重36公斤。我是请一个身体健硕的亲戚冒名顶替面见招收我们的人才“混入”队伍的。  
到山区农场之后,我勤恳努力,不避艰苦,一年后被评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出席县里的大会,在农场“演讲”,后来被选送到县气象站学习气象,回来创办上草气象哨。在气象哨期间,努力学习气象知识,同时到村子里访问老农,学习当地农民“看天”的经验,“土洋结合”预报天气。气象哨搞了两年左右,因为文革,农场管理瘫痪,气象哨也关闭了。我回到连队当饲养员,喂猪。当时人都吃不饱,养猪没有精饲料,要上山采野菜。我又学习当年推广的解放军养猪先进经验,搞起“发酵饲料”了。后来,上草农场撤销,全部知青转移到大旺农场。这里是一个血吸虫疫区疫区,我又当起赤脚医生来。我们农场赤脚医生的工作,一是做一些防治血吸虫病的工作,例如查螺灭螺(查杀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普查病人(主要是粪检,从人的大便中查血吸虫虫卵、孵化毛蚴);二是为生产队的人看病。后者是利用业余时间义务服务的。我学会了针灸按摩、中草药和一般的内科、儿科、小外科手术等,大致达到中专毕业生的水平。在我们农场,我这个赤脚医生在医疗业务、服务水平等方面,都得到农场职工和场部医院医生的很高评价。我写的文章,在《赤脚医生》、《新医学》等杂志发表。  
到大旺农场以后,1971913日林彪叛逃,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3年邓小平复出,文化大革命接近尾声,农场知青思想开始活跃起来。大旺农场有许多广州、佛山的知青,从他们那里可以借到一些文革的“禁书”。我如饥似渴地读《简·爱》、《约翰·克利斯朵夫》、《九三年》、《斯巴达克思》、《怎么办》、《悲惨世界》、《艰难时势》、《红与黑》、《莎士比亚全集》、《安娜·卡列尼娜》、《飘》等世界名著。这些犹如人类文明乳汁的经典滋润我干涸的心灵,熏陶着我的灵魂。我还订阅了当时大部分科普和文史杂志。  
这段时间是我读书史的黄金时代,也是思想定型的时期。  
知青生活苦不苦?知青一代是不是垮掉的一代?199158日,我在广州参观完《兵团知情回顾展》,离开前在展览留言本上写下如下的句子:  
并非所有的知青都是“别无选择”,  
驱使他们的有理想主义;  
并非所有的岁月都是磋砣,  
风刀霜剑也曾把意志磨砺。  
我们有过彷徨、愤懑和叹息,  
但是,当我们回首人生,  
谁又能够说,  
磨砺不是一种财富?  
因此哲人说:  
那逝去了的,将成为珍贵的回忆。  
这是我对知青那段生活的体会。  
文革结束,1977年恢复高考,我以初中毕业的资历、28岁的年龄参加高考。尽管成绩不错,但因为当时自己不懂报志愿,而且又是“高龄”考生,没有如愿考上医学院,后来“扩招”被肇庆师专物理系录取,也终于在上山下乡13年之后重新回到课堂。想想我们当年的知青,比我基础好的也有不少,但能够参加高考并考上的却极少,原因可能就在于我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梦”一直在心中。  
我们被“扩招”到了肇庆师专,是在19885月,当时原来入学的同学已经到了期中考试的时候。老师对我们10位“扩招”进来的“老同学”(我年纪最轻,29岁,最大年纪的是33岁)说你们可以不考,但我们都说试一试。结果我考了不及格。因为我没有读过高中,物理和数学知识有个断层。但我拼命追赶,一年后成绩就在班里的前列,毕业时因成绩好被留校,当了《理论力学》的助教。  
1986年,我调到当时的广东省高等教育局,在高教研究室,走上高等教育研究这条路,后来当了《高教探索》杂志的副主编。在广州的几年,我又参加了广东省科普作家协会,《家庭医生》、《中国医学生》、《广东科技》、《广州科技报》等报刊杂志发表了大量科普作品,出版了《新学科之林》等科普著作,是《南方周末》、《羊城晚报》、《南方日报》等报纸的专栏科普作家。  
1990年调入深圳大学,历任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党委办公室副主任、高教所所长、发展规划办主任、学科建设办副主任、校长办公室主任等职。在不同的岗位上,我都努力做好工作。  
回顾自己走过的路,我有两点体会:一是个人的命运是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的;有国才有家,国家好,个人才好。二是一个人要有理想,有梦,不因环境的艰难困顿而放弃,脚踏实地,做好当下的事情,一步一个脚印,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就能够抓住机会,迎接挑战,实现飞跃,一步步靠近目标,使梦想成真。  
因此,我十分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三、寻梦、筑梦、追梦、圆梦:给青年人的几点建议  
50年前,美国黑人著名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馆发表《我有一个梦》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梦想这国家要高举并履行其信条的真正涵义:‘我们信守这些不言自明的真理:人人生而平等’”。“我有一个梦,我梦想有朝一日,在乔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能够同坐一处,共叙兄弟情谊”。“我有一个梦,有朝一日,我的四个孩子将生活在一个不以肤色而是以品行来评判一个人优劣的国度里。我今天就有这样一个梦想。”  
这是一个美国梦,他实现了。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的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勾画出“两个一百年”的宏伟蓝图。  
梦想是瑰丽的蓝图,理想是引路的明灯。一个没有梦的民族是一个没有未来的民族,一个没有理想的青年是一个没有前途的青年。  
同学们,你们生活在一个中国近代以来最好的年代里。1840年以来无数志士仁人所追求的中国梦离得最近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说:“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人是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的。我们要把自己的青春梦,和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去寻梦、筑梦、追梦、圆梦。  
寻梦:认准方向,确立目标。每一个人都追求幸福生活,美满人生,但对幸福和美满的理解千差万别。青年人,要自觉将自己的梦,自己的理想和人生奋斗的目标,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联系起来,自觉地将历史重任担当起来。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他希望青年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不能将自己的梦局限于个人小天地,忘记祖国,忘记民族,忘记人民。这种自私自利的梦是不足取的,也是成不了大事的。  
筑梦:志存高远,脚踏实地。青年人要有广博的心胸,要有做大事,成大器的雄心壮志。一个人到世间,也许完全是一个偶然。但既然来到这世界,就要有所作为,活得有价值,活得精彩。所以,在确立自己人生目标、构筑自己人生规划的时候,一定要有崇高的抱负和远大的志向。为人做事,往往是“取法其上,只得其中”。有时候我反躬自问:我成功了没有?我的梦想实现了没有?没有,我还不能算是很成功,我的梦想也还没有达到。但是,我至少取得了一些成绩,在我们那些知青中活的更充实、更有意义一些。如果我没有少年梦、青春梦,并一直不懈追求,我就不会有今日的成绩。如今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但我依然有梦,依然在努力。我们不能只追求房子车子、妻子儿子那样的“小康之家”,要知道“小康之家是最容易消磨一个远征者的意志的。”当然,我们的梦想要建筑在脚踏实地的现实上面,不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如果说理想主义是我们的“天”,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地”。我们既要仰望星空,去憧憬壮丽而辉煌的未来,也要脚踏实地,自强不息,一步一个脚印。  
追梦:学会生存,追求卓越。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中国梦需要万众一心艰苦奋斗才能实现。同样,青春梦也需要踏实做事、积极进取。这是我们追梦的整个过程要饯行的。要牢记鲁迅先生所说的:梦着将来,而致力于达到这一将来的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份报告,提出教育要使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这“四个学会”是当今教育的真谛。在当今这个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社会中,你首先要学会生存,然后学会可持续发展。但是仅仅是学会生存是不够的,还要去追求卓越,追求出类拔萃。同学们,大学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是寻梦、筑梦的时期,同时也是追梦的开始。追梦,就是对自己的梦想孜孜以求。而大学期间,正是为梦想的实现打下良好基础的时期。我认为,在大学时期,最主要的就是做好4件事:  
第一,培养良好的心态,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以满腔热情投入生活。这种心态,包括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不懈努力的学习精神,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文明高尚的道德修养、高远淡泊的处世取向和一颗感恩的心。要用阳光心态去面对得失,用感恩之心去拥抱生活。  
第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将学习培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精神享受。不仅仅学习“有用的知识”,还用学习那些看似无用,实则有大用的知识。那就是一个人的人文知识修养。除了专业书籍,还要看“杂书”,提倡读经典,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丰富自己的头脑。  
第三,培养一些基本技能,做一个“能人”。不要做书呆子,不要光有知识没有能力。专业上的技能,例如当一个医生所必须的技能;社会交往的技能,包括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生活的能力,包括做家务、煮饭菜等等。如果有一些特殊技能,“能人所不能”,那就更好了。  
第四,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做一个有趣的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生也要丰富多彩。要有一些健康的业余爱好。要学会欣赏文学、艺术,诗词、小说、音乐、舞蹈、戏剧、绘画、书法、摄影,等等,最好学会一两样,至少也要学会欣赏。要锻炼好身体,学会一两种体育运动,田径、球类、游泳、武术、棋类,等等,要使体育运动成为爱好和习惯,保持健康的身体。不要做一个除了工作毫无业余爱好的人,那是一个“没趣”的人,不但不讨人喜欢,自己也是孤寂的。一旦碰到挫折,就会了无生趣,对生活丧失信心。  
你们生活在一个最好的年代,来到国内最好的城市之一深圳。要充分利用深圳特区、深圳大学的优美环境优越氛围,为自己的未来打下良好基础。  
圆梦:百川到海,万壑朝宗。有了高远的理想和抱负,又有了踏踏实实的心态和取向;有了绚丽多彩的梦想,又有了符合实际的规划和必要的知识技能储备,今后你们走上社会,将自己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就能够既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也成了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这时候,就到了你们圆梦的时候了。  
可以设想,到了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时候,你们都已经成家立业了;到了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你们将成为国家栋梁,社会中坚。中华民族矗立与世界民族之林的时候,也就是你们青春梦圆的时候。  
 
青春无价,青春是用来梦想的,同时青春又是用来奋斗的。同学们,要善于理想,张开梦想的翅膀吧!  
 
(更新于 2013-12-14 00:32:13)

 

组织机构 - 政策公文 - 学生中心 - 工作交流 - 首页 - 系统管理

深圳大学关工委设计制作并拥有版权

地址:深圳大学学生活动中心309室 电话:0755-26534919 电邮:szuggw@sz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