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关工委
首 页 > 学生中心 > 康盛人生 >
组织机构
学校关工委
学院关工委
政策公文
本校公文
政策文件
工作交流
最新动态
经验交流
党建园地
调查研究
学生中心
学生事务
热点话题
走访校友
康盛人生
首 页
康盛人生
 

“每天自由一小时”传书活动,把温暖夹进书里

作者:王婧 齐征 来源:中国青年报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3-11-05 08:11:41


   

书友们的交流笔记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你是否愿意停下脚步,沉浸在书的世界中呢?

  在一个名为“每天自由一小时”的微信群中,有近500个年轻人因为热爱读书聚集在一起。“群”如其名,它鼓励每个人每天能够自由地阅读一小时。群内会定期举办一些关于读书的活动,“传书活动”是其中举办最长久的一个。中国青年报“温暖一平方直播间”对群主和群友们传书的故事进行了采访。

  23岁的重庆女生向雪钰已经硕士毕业,第一次参加传书活动时她刚刚高考完。向雪钰介绍,传书活动的规则是群友之间传阅同一本书,每人阅读时限一般为一周。她认为如果没有时间限制,读完一本书需要的周期会很长,甚至可能半途而废。但是有了一周的时间限定,“准备考试、做实习工作”不再是借口。书寄到的时候,哪怕再忙碌,向雪钰也会每天挤出大块的时间认真地看完这本书。“像是有一种信念支撑着你去‘特种兵式读书’”向雪钰说,“我很享受读完书之后那种自由、开心的感觉。”

  每位读完书的书友都会在书里的小纸条上记录自己的体会感受、读书笔记,有时也会是一些互动,例如根据书籍类型发起的小游戏、提问箱。在向雪钰看来,传书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此,因为每个人的想法都是独特而珍贵的。“你不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看过这本书的人,阅读这些纸条也有额外的情感收获。”

  “大家也会把想要留下的其他东西夹在书里传给下一个人,感觉像是产生了一种联结,让人觉得温暖。”向雪钰说,她在书里放过捡来的树叶和自己画的画。

  25岁的高健来自河北省张家口市。由于工作是白夜班轮替,他很难去腾出专门的时间阅读。此前没有参与过书籍漂流的高健,在这里深深地感受到了读书和传书的乐趣。高健说:“它让我慢慢腾出更多时间去看书,并且一直坚持这一习惯。还让我开始喜欢二手书,去探寻别人阅读时的心境和感受。”

  在“每天自由一小时”微信群里,群友大多都和高健年龄相仿,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也有一些在海外发展。对于高健来说,和来自天南海北的书友进行“灵魂交流”,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很多时候,大家探讨的内容让高健觉得很新鲜,也从中收获很多。“每个人都可以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想法,不用害怕被评判。我们好像都在书海里畅游!”高健说。

  群友们能有这些收获,要归功于来自福建厦门的90后女生沈惞。

  英国作家约翰·伯格(John Berger)在《我们在此相遇》一书中写道:“书将我们聚在一起。”受到这句话的启发,2017年5月,沈惞建立了“每天自由一小时”读书群。她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个社群拓展自己的阅读世界。“希望大家能够逃到书里的世界,感受无限。每天能有一个小时这样的时光就够了。”沈惞说。

  和大家交流的时候,沈惞发现每个人的阅读方式、视角都不一样,她萌生了书籍传阅的想法,以便大家互动交流。

  在群友的支持下,沈惞组织了一轮又一轮的传书活动。每期传阅的书籍都由不同的书主人提供,如果群友有想要分享阅读的书、杂志,就会被拿来作为候选传阅书籍。为了保证传阅质量和阅读愉悦度,沈惞都会先评估这些候选书籍的类型和内容,这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

  组织时间久了,沈惞总结出了选书经验:一般以300页以内的短篇小说或社科类书籍杂志为主。为了增加书籍类型的丰富性,适合传阅但篇幅较长的书籍也会被拿来传阅,相应地,阅读时限会拉长。沈惞会尽量结合当下热点议题挑选书籍,可读性和互动性也被纳入衡量标准,以吸引大家书写感受、参与提问。

  沈惞说,很多书友常常因其他书友留下的笔记激起心中的涟漪。未曾谋面的人们在细小的事情上找到共鸣,沈惞认为这种关系很纯粹:“比如我们传阅关于分手的杂志,会在笔记里看到不一样的甜蜜、心碎往事。随着时间流逝,大家的笔记会变成像时间胶囊一样的历史文本。”

  读书原本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情感流动,而传书活动让这样的情感在更多人之间传递绵延,从书籍,到生活,到人生。

  “那个时候刚上大学,整个人比较浮躁,就觉得应该看点书。”23岁的赵昭说,遇到这些书友是改变她人生轨迹的一件事。让她印象深刻的是2018年社群周年活动,赵昭是那年群友中读书第二多的人。随后,她收到了一个让她感到十分震撼的奖品——“像厨房卷纸那样大小和形状的书,上面印满了群里小伙伴‘安利’的书,都是群主自己整理出来的”。

  看书给赵昭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甚至让她考研时选择了跨学科从管理学考到汉语言文学。赵昭认为,读书带给了她纸质的浪漫,读书时触摸到纸张的具象感是电子书所不能超越和替代的。但奇妙的是,数字媒体又将她带到一个志同道合的、单纯的群体中。赵昭有一个浪漫的形容:“它就像是一个门把手。就像如果你的朋友拍了一张门把手的照片给你,你就会好奇那个房子长什么样子。我们在群里交流的时候也会拍纸质书,它虽然是碎片的,或者是只有一页,但是它起的作用和那个门把手是一样的。”

沈惞也在这个群体中获得了巨大的个人成长。“爱书的人因书建立起更多的联结,这是无法估量的力量。时不时能在大家的笔记里感受到美好,应该不只有我一个人这样觉得。”沈惞说。


 

组织机构 - 政策公文 - 学生中心 - 工作交流 - 首页 - 系统管理

深圳大学关工委设计制作并拥有版权

地址:深圳大学学生活动中心309室 电话:0755-26534919 电邮:szuggw@sz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