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暂的时间里,不用理会生活琐碎,就可以徜徉在兴趣的海洋里。这让青年们感觉做回了自己。
近来,上海年轻人流行上夜校成为热门话题,让“夜校”这个具有年代感的概念回归公众视野。据悉,去年以来,互联网平台上“夜校”的搜索量同比增长980%,相关笔记评价数同比增长226%。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主要起到扫盲、启蒙作用的夜校,在当下迭代为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自我提升的“充电站”。
无独有偶,去年9月底以来,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的多个街道开办“青年夜校”,成为青年自我提升的社区青春学堂。NPC(非玩家角色)体验、短视频剪辑、手冲咖啡、应急救护、“手工押花DIY”……青年们白天上班,晚上学艺,不亦乐乎。
说到社会教育培训,时下可谓机构林立,但也不可否认,其中一些培训项目价格较贵、质量上良莠不齐,导致一些青年望而却步。从这个意义上说,“青年夜校”的开设,很好地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如500元10节或12节课的收费,对大部分年轻人来说没有太大的压力。事实上,对于刚上班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收入有限,很难去参加价格昂贵的培训课程。而“青年夜校”的开办,恰恰顺应了青年们的内心需求。毕竟,“青年夜校”有他们喜欢的课程,师资队伍稳定且品质有保障,收费合理、性价比高。于是乎,一些青年当然也就笑逐颜开、欣然而往了。
过去,一些青年之所以对培训缺乏积极性,跟时间安排“对不上”不无关系。许多培训机构总是把培训时间安排在白天,青年上班族只好望洋兴叹。而今,“青年夜校”将时间定格在“夜间”,客观上也就为广大青年赢得了参与培训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莫要小觑夜间的时间。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吃罢晚餐,是不少青年最为放松惬意的时光。如果能把夜间的好时光积攒起来,投入到“青年夜校”的学习培训中,其效率之高可想而知。更何况,在宁心静气的夜间参加培训,恍如为他们提供了解压“神器”——在短暂的时间里,不用理会生活琐碎,就可以徜徉在兴趣的海洋里。这让青年们感觉做回了自己。
“青年夜校”受到广大青年的欢迎,还因为其所开设的课程,并非拍脑袋、想当然的产物,而是在开办夜校之前,“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课程反馈等方式”设置。这可以说是充分调研、审慎论证、科学决策的结果。如共青团广州市越秀区委员会联合多家单位机构和社会组织,共同开设包括文体素养、技能提升、心理健康、法律援助等内容的体验课和系列课。这些课不仅个性化、针对性强,且富于实用性。难怪,越秀“青年夜校”一经推出即反响热烈,不少课程名额一经上线就被“秒光”。
城市开设“青年夜校”,其实也是顺应了青年对城市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与热情。诚如参加短视频剪辑课程的某位同学所言,“虽然已经离开了校园,步入了社会,但在‘青年夜校’我感受到了自己被激发出久违的上进心和学习原动力。与其下班后吃吃喝喝,躺在床上玩手机,不如充实自己、增长技能,这也是自我提升的一种方式”。须知,青年是社会进步的有生力量,青年只有做到朝气蓬勃、努力奋斗、刻苦学习、认真钻研,才能赢得人生更大的精彩。
当然,要把“青年夜校”办实、办好、办长,把它打造成为青年人的心灵之家,让他们和有趣的同道一起,保持一颗永不熄灭的好奇心、一颗炽烈燃烧的爱心,还须在加强管理服务上下功夫。
尽管“青年夜校”是松散型的教育机构,但依然应当严格履行规范有序、安全有效的管理职责,注重培训和服务的质量。除了要整合丰富的公共文化资源,联合相关单位推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外,更要重视优秀师资力量的引进,把尽可能多的业内专家、非遗传承人、各领域的资深老师请进来,让青年们学得放心、开心。此外,教育方式、手段要尽可能灵活,善于在接受培训的青年中发现人才,进而开展互动式的培训,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升学习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