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关工委
首 页 > 学生中心 > 康盛人生 >
组织机构
学校关工委
学院关工委
政策公文
本校公文
政策文件
工作交流
最新动态
经验交流
党建园地
调查研究
学生中心
学生事务
热点话题
走访校友
康盛人生
首 页
康盛人生
 

毕业后,我开始学习如何交朋友

作者:李丹萍 来源:中国青年报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4-10-11 18:19:01


  “抱歉,我周末要出差,不能和你一起放风筝了。”即将出游,却被告知无法赴约,对此,在北京工作的赵欣已经习以为常。她和朋友一个住朝阳,一个住海淀,40多公里的距离,加之繁忙的工作,让相见变成难事,几乎3个月才能相约成功出去一次。而这看似不多的见面次数,已是在赵欣的朋友中联系最频繁的了。“工作5年,我的朋友越来越少了。”赵欣说,学生时代,不论做什么,都能轻松找到一起的朋友;而现在即便是闲聊,都不知道找谁。


  “交不到新朋友,和老朋友的联系越来越少。”妇科医生杨昊刚毕业一年,她形容自己的友谊正处于“欠贷”状态。“我的工作圈子小,同事几乎都是有年龄差的前辈,由于可能存在利益关系,很难成为朋友。”她曾想通过培养兴趣爱好,来认识志同道合的人,但收效甚微。职场新人该如何打破社交困局?杨昊很想知道答案。


  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讲师李慧中看来,具有相似的身份标签,如老乡、同学、校友等;可得性较高,比如经常能见面和互动等,有助于让人和人成为朋友。在学生时期,大家的生活空间相对封闭,“社区感”较强,这也为交友提供了便利。


  毕业后,人和人的空间变得开阔,相似的生活节奏被打破,距离被拉远。如果说,上学时的朋友是在相同的环境下自然形成的结果,那么当我们脱离了有助于交友的环境,交新朋友、维持旧友谊,则成为了很多人的自主选择。在经营友谊的过程中,我们也在认识自己,认识友谊。


  “交友难”的背后是孤独


  作为一名医生,杨昊的“交友难”正是由于她的职业。“工作后,很多人交朋友没有学生时代那么纯粹,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比如拓展人脉。”平时,不少人会私下请杨昊帮忙挂专家号、分析体检报告等。“我只是一个刚入职的‘菜鸟’,找专家加号,我实在做不到。我不是全科医生,体检中不涉及妇科的部分,我也需要去查资料。”


  每当有人想加杨昊的微信,她总会怀疑:“这个人只是想认识一个医生,还是想认识我?”她希望对方是因为杨昊这个人本身,而非任何外在的东西和自己交朋友。“不过话说回来,医生这一职业也是构成我的一部分,我有时会因此而纠结。”


  彭希在上海从事品牌运营工作,在她看来,工作后遇到的很多人都有不少故事,要花很多时间才能了解。彭希曾经过了一年,才知道对方毕业后回国的原因;和一个同事认识一个月后,才知道其高中时曾做过兼职。“可能有些人的相处模式比较慢,但我们的精力有限,不仅要分给工作、家人,还要给自己,最后留给交友的精力不多,因此交到朋友的概率没有那么高。”


  “工作后的‘交友难’可能不是交朋友变难,而是人更容易感到孤独。”李慧中认为,在校园里,哪怕你一个朋友都没有,你也是跟一堆人在一起。即便没有交流,至少有陪伴。“工作之后,陪伴感更弱,人容易觉得孤独。”


  工作后认识的人比毕业前更多,这些人为什么没有成为朋友?“社会的一大特点是原子化、分圈层。”在李慧中看来,个人和社会的力量差距太悬殊,从学校到社会,犹如一个人从河里漂到大海。“以前游不动了可以上岸;进入大海则完全失去了抓手和方向。”加之很多人工作还没得心应手,同事关系没学会处理,很多职业的期待未满足,常常会感到一种“淹没感”。“他们似乎已经开始呛水,不知道下一个浪打来还能不能受得了。”在这个时候,很多人没有心力再和朋友交流和互动。


  此外,当前手机替代了部分陪伴的功能,以及有些职场的潜在竞争环境,使得人和人之间的信任水平比较低,交友意愿也会较低。


  拿捏维护友谊的“边界感”


  交新朋友越来越难,老朋友的渐渐远去更为社交提出挑战。


  在江苏苏州工作的董佳梦,上学时关系较好的朋友,如今近九成只在线上联络,几乎没有见面。平时看到和朋友的爱好、所在城市等相关信息,她都会分享给对方。即便如此,她和朋友的关系也出现了疏远。


  恋爱、分手、考研、工作等,面对朋友的变化,很多时候她只知道结果,不再像上学时般清楚过程。“有时朋友身边发生了很多事,想和我讲,但感觉三言两语说不清,想着攒到一起说吧。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越积越多,最后干脆都不讲了。”


  彭希有一个从高中起关系就很好的朋友,每年都会见面聊天。虽然生疏感不重,但共同话题少了很多。她的朋友正在读博士,而彭希已经工作了,走在不同的人生轨迹上,互相的分享和吐槽,常常伴随着互不理解。“她不了解我吐槽客户的点,我也不懂她写论文的孤独。”


  “不光是毕业,工作、城市等变动都会带来一些社会关系和网络的变化。”在李慧中看来,不在同一个物理或者社会空间,人们之间的共同身份和共同生活经历被削弱,除非有非常强的持续分享的意愿,一直保持高频的共振,否则一般都会疏远。


  付出感情,其实付出的是稀缺的时间和精力。“一个简单的两难情境是:加班时,我要不要安慰情绪低落的朋友?”李慧中说,虽然朋友情绪低落,但加班时我也处于一种困难的状态,照顾他人会力不从心,只顾自己的困境则显得自私。这时,“边界感”成为一个合理又体面的理由,“训诫自己也提醒他人,不要给人添麻烦”。李慧中说,这种审慎的观念改变了以往人情的重担,但同时会导致人和人交往的时候有更多的顾虑,拿捏“边界感”的尺度很难。


  在赵欣看来,和朋友适当地互相麻烦,是维持友谊的一个有效方法。由于工作需要,她经常要收集用户对于公司产品的使用故事。每次,她都会在朋友圈转发,请大家自愿填写。“有时我会发现一些‘惊喜’,比如有些很久没联系的朋友写了反馈,甚至直接微信问我故事情况。”赵欣觉得,有的朋友不联系不是因为关系不好,而是缺少契机。“在能力范围内,适当地麻烦对方,可以为双方提供交流的机会,共同完成一件事情,有时也能成为彼此的回忆。”


  浙江杭州的马恭守毕业已有两年,他不会和疏远的朋友特意维持关系。在他看来,和朋友出现疏远是正常的。如果之后有合适的契机,大家自然会重新联系,但没事硬聊,可能非但无法拉近关系,没话找话带来的不适感,还可能逐渐将对方推远。


  不过,马恭守不是完全不联络,他平时会积极关注大家的动态,只要对方需要帮助,他都会主动帮忙。马恭守有一个从事建筑设计的朋友,曾经随着马恭守出国留学,关系渐渐变淡。回国后,马恭守的家人正有建筑设计的工作需求,他将朋友介绍给家人,在交流中再次熟络起来。


  在交友中,看到友谊的本质


  当我们开始思考主动交友,当友谊需要我们自主选择,友谊是什么?答案在每个人心中逐渐成形。


  “在上学时,我觉得交朋友是必需的,甚至有段时间被我当作‘任务’。”如今的马恭守则享受独处的时光,读书、健身、跳舞……在不断尝试中探索自身。现在对于他来说,友谊是锦上添花,有朋友自然很好,但分开后的每个人也能独自很好地成长。


  对于董佳梦来说,在友情中,真诚最重要。大学毕业两年之际,她和室友6个人,曾相约到母校所在地兰州见面。然而,随着日期的临近,4人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前往,另一位就住在兰州。即便需要坐车的只有她自己,董佳梦还是出发了。“虽然我没有见到她们,但是我为这份感情努力过,该做的我去做了。”


  前不久,杨昊骑自行车时不慎被一辆电瓶车撞倒,并被拖拽近2米。虽然经查证为电瓶车车主全责,但对方不依不饶。这次她的朋友正好在附近不远,听说事情经过后,立刻赶到现场帮杨昊处理。“在我无助的时候,朋友的出现对我支持很大。”她觉得,朋友可以让双方从更多的角度看世界,在遇到难题时,通过和朋友聊天,或许能够得到一个不同的处理方式。


  在李慧中看来,“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同时“讲义气”,是友谊较为理想的状态。这里的“淡”不是疏离,而是情绪上的平淡。“我不太受得了朋友之间有过浓的情绪,友谊对我来说是家庭和伴侣之外的安全区,如果这里面暴风骤雨的,会比较耗神。”她说,自己和朋友不会刻意联系,平时有想要分享的及时分享,有不舒服的地方直接说;如果对方遇到困难,会挺身而出。


  李慧中建议大家,尽量放下手机,去找朋友们建立联结,最重要的是找大家都放松且喜欢的方式一起互动。对于毕业后交友,李慧中认为,一方面可以降低对新朋友战友情的期待;另一方面是寻找圈子,既可以用身份和认同的维度寻找新朋友,比如参加校友会等,也可以找“搭子”,和有相同爱好的人一起参加活动。不过,需注意的是,“‘搭子’之间不需要共同点和互动深度,只是共同参加活动,因此有很多‘搭子’不等于有很多朋友”。


  (应受访者要求,本文除李慧中、董佳梦外均为化名)




 

组织机构 - 政策公文 - 学生中心 - 工作交流 - 首页 - 系统管理

深圳大学关工委设计制作并拥有版权

地址:深圳大学学生活动中心309室 电话:0755-26534919 电邮:szuggw@sz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