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关工委
首 页 > 工作交流 > 最新动态 >
组织机构
学校关工委
学院关工委
政策公文
本校公文
政策文件
工作交流
最新动态
经验交流
党建园地
调查研究
学生中心
学生事务
热点话题
走访校友
康盛人生
首 页
最新动态
 

陕北民歌,歌民之情国之史

作者:林友城(2014020569) 来源:本站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17-04-18 21:28:48

    编者按:2016年中国关工委发出在青少年中开展党史国史教育的号召,深大关工委召开专门会议讨论落实,将党史国史教育作为今年关工委的一项专题活动来开展。关工委联合学校团委,结合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生中开展“学党史、知国史,爱党爱祖国,共圆中国梦”的征文活动。此次活动共征得文章116篇,经专家评审,共评出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7篇,分别给予颁发奖状和奖金。现将获奖文章刊登出来与大家分享。

    七月中旬,正值盛夏,南方尚热浪不已,北方更是酷热难耐。而我们“粤听塞上曲”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热情如这天气般炽烈,用青春的热情支撑信念,踏上驶向红色圣地—陕西的火车,去探索陕北民歌的变迁,感受它的神秘魅力,更是借此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感受沉甸甸的红色历史,了解党史国史。
    陕北民歌,可谓陕北文化的结晶。这是钟灵毓秀的陕北地区孕育出的精神财富,它不但是当地人民的,更是整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在走访榆林市群众艺术馆时,榆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民间艺术研究室王主任曾问我们为什么会选择陕北民歌当作实践调研主题。或许吸引我们的是陕北民歌历史文化和社会意义:这些自成体裁又各具特点的传统陕北民歌,都从各方面反映了社会生活,唱出了陕北人民的苦乐和爱憎,并且当社会制度根本改变的时候,民歌的内容和形式也随着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在内容上表现了新的社会生活和新的人物形象,同时也使各种体裁具有了新的意义。陕北民歌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形式,也是一种历史的载体,它一直陪伴过着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发展迈向成熟。
    民歌,孕育于民故谓之。毋庸置疑,陕北民歌是陕北人民情感的自然流露,歌以咏志,歌以抒情,不用故意酝酿,往往是随口而出,有感而发。在陕北,人们的喜、怒、哀、乐哪一种情感,都可以用民歌的形式来表达。无论是站在崇山峻岭之巅,还是走在弯弯曲曲的山道里,或者行进在一马平川的大路上,到处都可以听到顺风飘来的悠扬歌声。这就是陕北民歌。“女人们忧愁哭鼻子,男人们忧愁唱曲子。”实际上,陕北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民歌。黄土高原上,既有婆姨们如泣如诉的低婉吟唱,又有后生们的“拦羊嗓子回牛声”的高歌回荡。陕北,是民歌的世界,民歌的海洋。在我们走访调查中,很多陕北民众都十分激动而自豪的称陕北民歌是充满着当地浓郁感情的,或许这是陕北民歌被广为传唱的原因吧,不单是因其如诗经般朗朗上口,更在于它的情感感染力。
    陕北民歌是淳朴的,如同陕北的人民。它没有故作矫情的堆砌辞藻,没有世俗的蝇营狗苟,没有附庸风雅式的随波逐流,它诞生于黄土大地,诞生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人民之口, 陕北民歌洋溢着黄土地上泥土的芳香,流淌着黄河儿女最通俗的词汇和最亮丽的激情。她是我们黄土地的母语和家园,更是我们黄土文化的特色和精粹。正是它紧贴于民,所以它具有强大持久的精神力量,易于俘获人的灵魂,如香醇的美酒让人欲罢不能,听后饶有余味。陕北民歌有她鲜明的地域特征:土气、大气、美气一土得掉渣、大得雄奇、美的撩人。这种既通俗又亮丽的特色足以使其站在歌坛圣殿之上,用小调小曲宣泄黄钟大吕之势。陕北民歌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的情感流露,真实自然,没有过多的雕琢,诞于民,传于民,如同素颜的少女,美得让人神魂颠倒。
    细细想来,陕北民歌的发展史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有几分相似。伟大的毛主席一生重视,懂得借助人民的力量,强调军民关系,将其对人民力量的信仰贯彻到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在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制定了各项具体政策,并取得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毛主席看到人民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依靠人民的力量才能让中国共产党获得恒久的生命力,赢取最终的胜利。这不正是陕北民歌诞生于农民,依靠劳动人民从而获得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吗?他们都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是劳动人民成就了它们。
    在陕西,红色文化无处不在,让人容易想起先辈们那段热血的历史,感觉自己也处于那个大时代中。在陕西十天的实践调研的日子里,我们走访了西安,榆林绥德,还有红色革命圣地--延安。我们做问卷调查,做访谈,行走于大街小巷,感受本土风土人情,努力融入当地的生活中去。我们用我们的眼睛去发掘现实,审视现实,同时我们也是倾听者,听当地人民讲述陕北民歌,讲述他们家乡的历史。十分幸运地,我们在驼峰路小广场遇到了一个陕北民歌老年大学专业培训老师,当我们遇到他的时候,他正在欢快地唱着陕北民歌,他和我们说陕北民歌是会带给人快乐的,它的自由豪爽让人轻松,从老爷爷身上看得出,年龄只是数字,陕北民歌让他的的心永葆青春。他还和我们讲述陕北民歌随着社会的变迁,那段折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变迁,发展历史。最后他嘱咐我们未来是属于我们这样的年轻人的,要努力学习为国家做贡献。深切地感受到陕北民歌对他们那一代人的熏陶影响,在那个物质匮乏,精神消费品缺乏的年代,陕北民歌便是他们情感流露的主要途径。而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陕北民歌也注入了一些新的元素,这也是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的日臻繁荣。置身在这个大环境中,常常幻想到在黄土高坡上军民同唱陕北民歌的和谐场景。陕北民歌在延安,榆林地区传唱尤盛,而这些地区也是革命历史悠久的地区。延安这个革命圣地,中国共产党的大后方想必众人皆知,而榆林绥德是陕北乃至西北地区党团组织的发起地,陕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边区抗战的桥头堡和大后方。由此可见,陕北民歌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一定意义上,陕北民歌不仅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历史的载体。
    陕北民歌,歌民之情国之史,它带给人的是朴实,自由,自强,它能让情感流动,也能让人借此感知历史的厚重。陕北民歌是焚尽历史之躯留下的一颗舍利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兴起而唱,歌以咏志,藉此抒情,何其美哉。      

(本文获“学党史,知国史,爱党爱祖国,共圆中国梦”征文三等奖)

 

组织机构 - 政策公文 - 学生中心 - 工作交流 - 首页 - 系统管理

深圳大学关工委设计制作并拥有版权

地址:深圳大学学生活动中心309室 电话:0755-26534919 电邮:szuggw@sz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