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关工委
首 页 > 工作交流 > 党建园地 >
组织机构
学校关工委
学院关工委
政策公文
本校公文
政策文件
工作交流
最新动态
经验交流
党建园地
调查研究
学生中心
学生事务
热点话题
走访校友
康盛人生
首 页
党建园地
 

特区校园党旗红——深圳大学党建工作情况报告

作者:关工委 来源:关工委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12-09-06 01:05:09

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七十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面对不断变化的世情、国情和党情,我们必须从新的实际出发,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一代新人的迫切需要;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的重大举措;是以党建为核心、全面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最为有效的途径。近年来,深圳大学党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研究和解决新时期基层党的建设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截止到20116月,我校共有党员7617人,其中教工党员1746人,占教职工总数的69.8%;学生党员5871人,其中本科生党员4187人,占本科学生总数16.4%;研究生党员1684人,占研究生总数的57.1%。全校共有32个直属基层党委(总支),教工党支部131个,学生党支部187个。

现将我校党建工作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理念创新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我校党建工作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基础上,结合特区高校的实际情况,一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学生党建工作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入手,把事关学生利益的各项工作抓紧抓好,对学生不仅有学业的关怀,还有谋职择业的关怀,思想道德素质的关怀;二是树立发展的理念,使学生党建工作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和发展了的社会需要,针对学生思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探索学生党建工作的新理念与途径,由此构建具有创造性与生命力的教育活动,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实践、独立思考,实现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我提高;三是树立统筹兼顾的理念,在培养、发展、教育、管理上统筹规划,突出阶段性和侧重点,完善工作体系,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学生党员和普通学生的关系;四是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以育人为中心,把学生党建工作融入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把教育贯穿于学生党建工作的各个环节。

二、 思想建设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等文件要求,我校结合实际,在全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

在活动中,我校党委一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秉持先进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互为联动原则、与时俱进原则、长期坚持原则,积极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同志围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和创先争优活动,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学习力、创新力和战斗力,明确活动主题,明确争创目标,明确细化措施。二是把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和创先争优活动与校院中心工作相结合,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推进校院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不断深化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对科学发展的认识,切实把广大师生党员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中心工作上来。三是把创先争优活动与提高办学水平、管理和服务水平相结合,深入师生、深入群众,及时解决师生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热心为师生解决各种实际困难,着力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管理服务水平。四是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相结合。通过采取集中学习、组织培训、个人自学、现场交流、实地考察、课题调研、知识竞赛等方式,重点加强政治理论、大政方针、法律法规、先进事迹、专业技能等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中央、省、市创先争优活动相关文件精神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把思想统一到上级重要工作部署上来,进一步奠定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的思想基础,在全校营造出学以立德、学以致用、比学赶帮,人人争先的浓厚氛围。

三、 组织建设

为不断推进党建工作新局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与共产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我校结合实际,在组织建设方面实现了较大创新。

1、灵活创新支部建设形式和支部活动方式。

在支部建设的具体形式上,学校按照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支部发挥作用、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原则,积极探索新的党支部建设方法,使党支部的设置不固守一种模式,而是根据学生专业系别、年级和党员数量灵活设置。如针对低年级或学生党员数量少的情况,按系别、专业或级别建立学生党支部;对于高年级或学生党员数量较多的情况,则将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将负责学生工作的教工党员临时转入只有两名正式学生党员的班级,成立学生党支部;大运会期间,在大运会志愿者团队中成立临时党支部,有效实现党组织在大运会志愿者队伍中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在学生党支部活动方式上,积极鼓励创新,实现了“三个转型”:一是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越来越多的学生党支部活动走出学院、面向全校,走出校门、面向社会。例如,大运会期间,1600余名学生党员及其所在的临时党支部服务大运,奉献社会,成为核心力量和战斗堡垒;暑假,校团委组织学生进行“走进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分赴青海、四川、黑龙江等地,深入了解民生,感受改革开放新成就;利用节假日,各学院组织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参观革命老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到兄弟院校开展校际交流,讨论工作,增进友谊,开拓视野;为了将支部活动向专业学习拓展,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生举办“关注我们的生活空间”主题文化节、法学院学生走进社区开展法律援助和普法宣传,艺术设计学院开展“2011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标志设计”比赛等;二是由被动型转向主动型。通过开展“我为学校科学发展建言献策”、“十二五规划建言”活动,“我的老师、我的学校、我的前途”、“我为大运做什么”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校门,在实践中审视自我,在活动中接受先进思想,在学习生活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三是从单一学习形式转向多种学习模式。有的学院采取教工支部和学生支部结对共建方式,在教师党员的帮助指导下,学生党员不仅在理论素养方面实现了较快提升,而且在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方面也得到了深化、拓展和提高;有的学院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自学与辅导相结合等方式,充分运用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等富有时代特色和高技术含量的方法、手段和载体,使活动形式更新颖、气氛更活跃、参与性更强,有效调动了学生党员的积极性。

2、培养工作起点前移,党课走进军营,支部建在连上。

为做到早启发、早引导、早发现,使培养工作起点前移,学校建立并完善了新生入学党建教育制度,把党建工作纳入到新生入学教育之中,提早进入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环节,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课——军训期间,将党课送进军营,组织由校领导、党建研究专家和教授、学生工作和党务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委书记等组成的授课队伍到部队给新生上党课,军训团在各连成立临时党支部,将“支部建在连上”,带队教师担任连队指导员和临时党支部书记,向学生宣讲党的基本知识,在军营创建良好的党建环境,启发、引导、提高学生对党的认识,激发青年学生的政治热情,积极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

军训具有严密纪律性、现实艰苦性和群体感染性的特点,而军队是一所大学校,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在军营里,学生容易受到鼓舞和影响,火热的生活和艰苦的环境是锻造学生思想最好的熔炉。通过军训,学生的思想觉悟提高很快,军训过程中的及时动员和引导,大大提高了学生在政治思想上要求进步的积极性。近年来,在军训期间,我校均有90%以上的学生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

军训结束回校后,相关部门及时将学生的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等材料转入学生所在的党支部,编入相应党小组并安排学生党员作为培养联系人进行培养。对于在军训期间表现突出的优秀学员,可以优先安排参加党校培训。这些措施既有效巩固了军训成果,又使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衔接培养和发展工作得到了基本落实。

3、发挥党员在宿舍区的模范作用,实现党建工作向社区的延伸。

随着后勤社会化的深入,学生宿舍成为学生思想交流的最重要的场所,为更好地发挥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学校积极探索党建工作进社区工作模式,确立了“以学生党建为龙头,以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核心”的社区党建工作思路,构建学生党组织从学院、系、班级到学生宿舍的延伸和立体式覆盖。

学生党员参加学院和宿舍区的“双重组织生活”,社区学生党小组以宿舍楼为单位建立,在社区辅导员指导下立足社区开展学生党建工作,实行党员宿舍挂牌制度、党员联系宿舍制度、党员在社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考评制度。社区学生党员以身作则,密切联系同学,贯彻落实社区各项规章制度,引领创建安全、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切实起到了先锋模范、桥梁纽带和组织领导作用;社区辅导员通过对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宿舍区的表现作纪实性记录并计分,为党组织发展党员、预备党员转正、优秀党员评选提供依据。此外,社区党小组通过举办“党员创先争优DV展播”、“党员社区风采展示”、“党员社区流动日记”和“文明雅舍评比”等形式多样的社区党团活动,增强了学生党员对社区的归属感,增强了党员及先进分子的影响力、号召力和感染力,有效扩展了学生党建工作空间和育人功能。

4、 全面多维地进行培养和评价党员,注重发展党员质量。

在发展党员工作中,通过多维度、全面地对发展对象进行考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确保发展党员质量。例如,我校信息工程学院参照结构化面试和360度考评方式,在支部大会讨论发展预备党员之前,由学生党总支组织发展对象进行集体面谈,通过多对一、有针对性地提问、计分和评价,考察学生是否达到入党条件。面谈后向面谈对象逐一反馈,肯定其优点,指出努力方向,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进步,确保发展党员的质量。生命科学学院成立学生党务工作委员会,制定“推优”入党工作计划,严格挑选、认真推荐符合条件入党的学生,建立与推优对象谈话制度,对推优对象适当压担子,有意识地加以培养和锻炼,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发展一个,成功一个”。

学校聘请了一批政治素质高、工作经验丰富的离退休老党员同志担任特邀党建组织员,协助做好党员的培养、教育和考察,指导基层党组织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有着几十年党龄的老同志结合亲身经历、感悟和经验,给学生上党课、与学生进行入党前谈话,细心审阅入党材料并加以指导,起到了既把好关又加强了教育的实际效果。

5、大力开展党建主题实践活动,实现党建工作向社团的延伸。

为了不断赋予党建工作新内容,学校设立专项经费鼓励学生社团和学生党支部围绕丰富知识、增长才干、服务社会,广泛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加强渗透力,充分发挥社团载体对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作用。2008年以来,学校党委以项目申报、择优立项、重点资助的方式共审批支部主题实践活动50余个,这些主题实践活动从服务群众、发挥作用出发,围绕爱党爱国、成长成才、学术交流、职业规划、志愿者服务等方面开展活动,活动方式表现出创新性、形式呈现出多样性、过程突出互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党员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增强了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和提高自身本领的紧迫感,既保证了学生社团的社会主义方向,又在校园内营造了昂扬向上、立志成才的良好氛围,并极大提高了党组织活动的吸引力与有效性。

6、在大运会志愿者中成立临时党组织,实现党建工作向社会志愿实践活动的延伸。

在深圳举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期间,我校来自24个学院总计14912名志愿者投入到19个竞赛场馆、3个重要中心以及开闭幕式的志愿服务当中,其中党员志愿者1650名,占志愿者总数的11%。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在大运会各项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校党委按照便于协调领导、利于发挥作用、服务大运工作的原则,根据《党章》要求和基层党组织设置有关程序,在大运会志愿者团队中成立了11个临时党总支、102个临时党支部,并组建了临时党组织领导班子。各临时党组织成立后,通过精心设计“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以及“大运服务示范岗”、“大运服务标兵”等活动载体,搭建党员服务大运平台,带动广大青年、志愿者从思想认识、工作作风、服务水平等方面向党员志愿者看齐。通过组织新党员宣誓、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开展深入学习市领导《致大运志愿者的一封信》主题党日活动和开展歌唱比赛、座谈、宣讲、举办生日会等,积极加强志愿者的自我学习和相互联系,进一步凝聚力量,营造服务大运、奉献大运的良好氛围,为大运会的成功举办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各场馆、团队的临时党组织也在大运期间通过志愿服务实践,发现、考察、培养了一批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壮大了党组织力量,使学生在大运会期间的工作与表现与学校党建工作有效衔接,实现了党建工作对学生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的全方位覆盖。

四、作风建设

为进一步增强高校党组织的战斗力与凝聚力,我校进一步完善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与党委会议事制度,稳步推进党务公开,努力促进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积极促进党的作风建设。

1、进一步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兴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

一年一度的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是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为开好每年度的校级和院级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精心布置,专门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工作方案,统一部署。在校级民主生活会召开前,分别召开学院主要领导、教师代表、学生代表、机关干部、离退休老同志、民主党派代表等座谈会,广泛倾听群众声音,积极吸纳党内外干部对校领导班子及成员的意见以及对学校发展建设的建议。会中,围绕中心,突出主题,根据上级党委要求,深入学习贯彻有关讲话精神与重要会议精神,根据征求意见情况,深入分析现象、查摆问题、剖析根源、落实措施。班子成员针对征集到得意见与自身思想认识和工作情况,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积极查找问题,深入剖析原因,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会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校党委认真制定整改方案,提出整改措施,并责任到人。对民主生活会制度的长期坚持、高度重视与不断完善使得民主生活会成为我校党委加强廉政建设、提高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增强凝聚力与战斗力、促进校园和谐发展的重要契机。

2、稳步推行党务公开制度,兴民主科学、求真务实之风。

为使广大的师生党员更好的了解与参与党内事务,充分行使执行权、参与权、选择权与监督权,促使党内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我校坚持稳步推行党务公开。目前,我校就以下党务工作进行了公开。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情况,通过宣传栏、校园网等形式,在考察前发布考察预告,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后进行任前公示;任职情况通过党内文件、校报、校园网等形式进行公开;后备干部推荐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公开。二、党组织建设情况,通过会议、校园网、文件、通报、宣传栏等形式,对基层党组织设置、选举和党员发展情况,党组织和党员奖惩情况,基层工作落实情况,党费收缴、使用管理情况,党建主题立项活动情况等进行公开。三、学校党委研究制定的重大决策、决定、决议等,对“十二五”规划、人事制度改革方案等涉及学校发展的重大决策,广泛公开征集师生意见建议。四、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情况,通过党内会议、通报等形式,对民主生活会前征集意见情况,会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查纠问题,会后整改落实情况等进行公开;通过校园网、下发文件的形式,公开领导班子成员工作分工、工作职责和联系学院情况。在此基础上,我校党委要求各基层党委(总支)对党务进行同步公开。

3、建立沟通联系机制,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建九十周年的讲话中指出,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联系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危险。为密切联系群众,听取来自基层群众的声音,构建和谐校园,我校在校园网设立了领导信箱和部门信箱,任何学生或老师,均可通过领导信箱与部门信箱与每一位校领导和每一个学院、部门取得联系,或对校园发展建设提出一己之见、或是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寻求帮助、或对教学管理工作提出询问、或对校务党务进行监督,信箱成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以及师师交流最直接和最便捷的沟通方式。我校各位领导与各学院、部门对于来信均给予及时回复,迅速、有效解决群众关注、师生反映的各项突出问题,维护了校园和谐稳定,营造了密切联系群众、自由民主的校园氛围。

五、制度建设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和工作精神,结合学校实际,自2010年以来,我校按照依法、变通、创新、平稳、渐进的方针,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和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方向,积极探索、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主要表现在:

一是淡化行政本位。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并建立与行政级别脱钩、体现高校特色的管理岗位等级制度,努力建设一支高度职业化的管理队伍。根据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在201012月进行的学校中层换届工作中,将党政管理部门正副处级干部设为三级、四级管理岗位,学院院长、书记和副院长设为教师或技术岗位,教学辅助单位行政主管设为技术岗位。换届后,学校高级管理人员(相当于原正、副处级)数量比换届前减少一半,党政管理机构名称由原来的“处”改为“部(室)”,负责人由“处长”改为“部(室)主任”等。

二是完善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制度。在干部选任工作中,学校不断健全不同职位、不同类型干部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办法,合理确定参加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的人员范围。换届时,对教学教辅班子成员采用全额定向民主推荐方式,民主测评由单位全体教职工参加;对管理部门高级管理岗位实行差额推荐,参加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人员的范围按照知情度、相关度和广泛性、代表性的原则,根据职位特点区别确定。

三是加强和改进干部考察工作。实行考察预告制,将考察时间、对象、要求和考察组成员及联系方式等内容在全校范围内提前预告,设立专门电话听取群众反映的问题并进行调查核实,作为进一步考察的重要依据。考察组成员构成突出公道正派,除了从组织人事和纪检部门抽调熟悉干部考察工作的同志外,还从学校教授委员会、管理人员聘任委员会以及教代会抽调部分坚持原则、公道正派、责任心强的教授、委员或代表作为考察组织成员,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对其进行培训,使其熟悉内容程序,掌握方法步骤,并确保考察工作公平、公正、公开。推行差额考察制度,按照1:2或更大的比例确定考察对象,进行差额考察。

四是加大了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2010年中层干部换届工作中,对空缺岗位人选均实行差额提名、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其中中层正职人选实行党委全委会差额票决,副职人选实行党委常委会差额票决,票决结果均当场宣布。在换届工作中,有28个岗位人选采用竞争上岗、公开招聘的方式产生,共有181人次报名,一批素质好、学历层次高、业务能力强、有培养发展潜力的干部充实到学院班子或高级管理岗位,使班子和管理人员队伍的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了优化,扩大了选人用人的视野,进一步增加了干部选任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度。

五是积极推进干部工作的信息公开。按照阳光、透明的原则,学校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的信息公开范围:干部选任工作程序、推荐选拔职位名称、任职资格条件、考察预告、拟任人选基本情况等在全校范围内公开;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结果、考察情况、中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结果等信息在领导班子内部公开;任前公示结果、投诉情况、征求意见情况等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六是健全监督制度,民主监督的力度不断加大。为加强对干部选任工作的监督,学校坚持并完善“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同时,为了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的力量,落实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自2010年中层换届开始,三级行政主管岗位人选均须经教代会常设委员会表决通过,三、四级管理人员聘任均须经学校管理人员聘任委员会审议通过。这些举措进一步扩大民主,完善了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

七是建立岗位职责规范,实行合约管理。在学校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实行按需设岗,按岗聘任,合约管理。根据岗位性质、任务和要求,建立健全岗位职责规范,制订岗位说明书,明确岗位类别、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并将其作为考核评价的基础和依据,提高干部人事管理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更新于 2012-09-20 23:16:48)

 

组织机构 - 政策公文 - 学生中心 - 工作交流 - 首页 - 系统管理

深圳大学关工委设计制作并拥有版权

地址:深圳大学学生活动中心309室 电话:0755-26534919 电邮:szuggw@sz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