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培养学生自主进行模型结构和工程结构设计的能力,活跃校园学术氛围,培养团队精神,土木工程学院团委学生会学术实践部于5月16日在土木工程学院院馆A431举办了第十一届“海岸杯”结构模型设计大赛。
本次大赛的主题为“大跨度屋盖”,要求参赛选手设计出质量不超过80g的能承受固定加载的模型,并附上结构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比赛现场邀请了杨磊、王刚等多位土木工程学院的老师作为评委。参与比赛的除了土木工程学院的学生以外,还有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等其他学院的同学,以及来自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等学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对于本次的主题,杨磊老师介绍到:“在现实施工中,房顶所承受的荷载一般是已知的,让选手们能在荷载一定的前提下尽量减轻房顶的重量。这让比赛更加贴近现实,变得更有意义。”参赛选手们也都希望能通过这次的比赛将自己平时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动手当中。
大赛开始前,现场每个参赛小组的同学们手里拿着自己用心制造的造型优美、轻盈的模型,等待上台展示以及答辩。有的参赛选手一脸严肃,仿佛在思考自己的模型能否经受住考验,而有的参赛选手则十分轻松,对自己的作品十分自信。
比赛分为三级荷载。第一级是在四个平台上同时放置质量为1kg的(价)加载块,保持10秒钟。第一级荷载较合理与轻松,对称加载有利于结构保持平衡,因此大部分选参赛小组都能通过这一个考验;第二级荷载是在第一级荷载的基础上,按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依次增加一个质量为1kg的加载块,保持10秒钟,这种不对称的加载导致模型受力偏心,给一些模型带来挑战;第三级荷载也是最困难的,现场从四个加载平台中随机抽取一个加载平台,将该加载平台上方的两个加载块拿走卸载,保持10秒。这一级荷载导致更严重的受力偏心,对模型附加更多内力,是对结构的更高要求,同时也避免了投机取巧。当然,也就是这一级荷载,让许多参赛小组无缘获奖。
比赛过程中有的小组加载成功后,还额外要求了难度更高的挑战,对自己的作品感到十分满意。有的小组虽然加载失败,但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失落与不悦,而是从中吸取教训。在参赛小组展示自己特殊的模型时,评委老师们都会站起来认真仔细地观察模型的结构并拍照留念。杨磊老师告诉我们:“整个比赛最大的亮点是有几个小组对所给杆件进行加工,不只是简简单单地对杆件进行拼接,而是对杆件不必要的部分进行削减,最大化的节约成本。还有一些小组在对模型的展示过程中,使用了建模的工艺和软件,这也是土木工程学院的学生需要去学会并运用到工作中的工具之一。”
透过整场比赛,我们不仅见识到造型新颖、设计巧妙的大跨度屋盖结构,还见证了同学们较强的动手能力与坚持不懈、一丝不苟的精神风貌。
经过这一次“海岸杯”结构模型设计大赛,我们收获很多。当然,本次大赛能成功举办当然少不了土木工程学院学生会学术部的辛勤付出,以及信息部、主持礼仪队、宣传部、组织部等部门的大力配合与支持。他们克服了模型材料不足,人员分配等种种问题,才让第十一届“海岸杯”能够顺利举行。
(土木工程学院关工委通讯员 曾文豪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