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致知楼附属楼203教室座无虚席,第34期“高研说”考研经验分享会在此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特邀谢振强曹添业和潘小弘三位成功考取研究生的学长,为正在积极备战考研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内容详实、干货满满的考研经验交流盛宴。活动由彭老师主持,现场气氛热烈,互动环节频繁且有序。
作为首位分享嘉宾,谢振强学长从考研抉择、专业选择、学习规划等多个关键维度展开深入分享。他着重提醒同学们:“高等研究院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以及利好的保研政策,建议同学们优先考虑保研途径。”对于那些坚定选择考研的同学,他结合自身一战弃考、二战成功上岸的经历,着重强调了坚持在考研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择校方面,谢学长建议同学们综合考虑地域因素、历年分数线的变化趋势、招生计划的调整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尤其提醒要关注不同地区在评卷尺度上存在的差异。在备考策略上,他详细分享了“三轮复习法”:第一轮注重打牢基础,构建知识体系;第二轮强化提升,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第三轮冲刺突破,进行模拟考试和真题演练。“真题是最好的老师,”谢学长着重强调,“特别是数学和专业课,同学们一定要深入研究、吃透真题。”
第二位分享的曹添业学长重点讲解了公共课的备考技巧。针对让很多同学头疼不已的政治科目,他建议同学们在9月启动复习计划:“先通过网课搭建起知识框架,再结合真题与模拟题进行巩固练习。”在英语备考方面,他特别强调了词汇积累的重要性:“背单词要贯穿整个备考过程,建议同学们使用艾宾浩斯记忆法,提高记忆效率。”
数学备考是曹学长分享的重点内容。他将备考过程划分为基础、强化、冲刺三个阶段:基础阶段要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掌握基本概念和定理;强化阶段要大量刷题,提升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冲刺阶段则要重视真题演练,熟悉考试题型和命题规律。“B站上有很多优质的学习资源,”曹学长建议,“同学们可以适当参考使用,但一定要以教材和真题为主,确保复习方向正确。”
最后登场的潘小弘学长以南方科技大学(深理工联培)材料与化工专业为例,分享了更具专业针对性的备考经验。他特别强调:“不同院校和专业的考试内容差异较大,同学们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调整备考策略。”
潘学长详细介绍了各科目的备考时间线:政治科目从7月开始,以较为轻松的方式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英语科目从2月就开始,背诵重点词汇,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数学科目则推荐了武忠祥、汤家凤等名师的学习资源,帮助同学们系统学习。对于专业课,他建议:“7 - 8月通读教材,标记重点内容;11 - 12月整理笔记,反复背诵记忆。”
在分享会最后,辅导员彭老师对2026届考研同学进行了动员。她展示了学院近年来的考研数据,提醒同学们在择校时要谨慎:“不要盲目冲击名校,也不要低估本校的考研难度。”彭老师强调,考研要有明确的动机和详细的计划,并特别指出:“考研不是逃避就业的途径,同学们要考虑自身是否适合读研,以及读研后的职业规划。”
本次分享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三位学长从考研抉择到复试准备,全方位地为同学们答疑解惑。他们不仅分享了实用的备考技巧,更传递了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的考研精神。正如活动总结所言:“考研是一场漫长且充满挑战的征程。”相信通过这次经验分享会,同学们都能汲取宝贵经验,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备考方案。愿所有考研学子都能在追梦路上坚定信念,砥砺前行,最终成功上岸,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