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9日下午3时,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品牌校友活动——“明德对话”第十二期校友导师面对面沙龙,在丽湖校区文韬楼如期举行。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搭建在校生与杰出校友的深度对话平台,为正处于人生关键十字路口的学子们拨开迷雾,指引方向。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同学们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与疑问,期待从前辈的阅历中汲取智慧与力量。
在简短而隆重的开场介绍后,活动迅速切入正题。主持人潘晓老师指出,当前就业环境充满机遇与挑战,如何精准定位、提升核心竞争力,是摆在每一位应届生面前的必答题。围绕这一核心关切,一场关于成长、挑战与内在修炼的深度对话,在温馨而专注的氛围中徐徐展开。
对话首先从如何构筑不可替代的职业壁垒切入。当主持人问及对“T字型人才”的理解时,校友导师钟炜结合自身从安永的审计员到企业财务的职业跨越,给出了深刻而具体的阐释。他指出,“T字型”结构中那一“竖”,代表的是专业的深度,正如他作为一名注册会计师所锤炼出的极致严谨,这构成了职业生涯最坚实的基石;而那一“横”,则代表着视野的广度与兴趣的宽度,是对行业趋势的敏锐洞察和对交叉领域知识的旺盛好奇心。他总结道,“深”让你成为专家,“广”让你发现机遇,唯有深度与广度结合,才能在瞬息万变的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夯实了个人能力的结构框架后,对话的焦点自然而然地转向了职场软实力的塑造。谈及企业最看重应届生的哪些品质,校友导师黄少华的回答务实而恳切。他首先强调了悟性,即快速学习、精准理解工作意图的能力;其次,他郑重提出不要抱怨,应将挑战视为磨砺的机会;紧接着,他突出了靠谱这一核心品质,并赋予其“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的具体内涵;最后,他补充了主动反馈进度这一关键行为。主持人潘晓精辟地总结道,校友导师的分享揭示了职场成功的底层逻辑:年轻是最大的资本,但绝不能挥霍;端正的行业态度是前行之舵;而最终让你脱颖而出的,是那份由悟性、靠谱与担当共同熔铸的独特价值。
随着对话的深入,话题转向了同学们普遍关切的时代挑战——人工智能(AI)的影响。对此,校友导师的见解理性而深刻。他坦言,AI的到来是必然趋势,但应对之道,在于巩固“人”的独特优势。首要的,是强化交流交往能力,即共情、沟通与协作的能力;其次,他鼓励大家主动尝试使用AI工具,将其视为强大的辅助;最重要的是,他提醒大家不用过度焦虑,因为最终的自己决策权与责任依然在“人”手中,培养在AI辅助下的独立决策能力显得愈发珍贵。
那么,如何培养这种面向未来的决策力与洞察力呢?对话由此引入了关于“商业思维”养成的探讨。校友导师钟炜无私地分享了他的“秘籍”:定期阅读高质量的商业杂志《财心》,并系统学习如“刘润商学院”这样的线上课程。他特别指出,未来的创新与价值增长点,往往隐藏在交叉领域,鼓励大家用多维视角审视问题,在知识的交界处寻找蓝海。
沙龙临近尾声,两位校友导师的赠言将整场活动的思想内涵提升至新的人生境界。校友钟炜轻声赠言:“向内求,降低期望。”意在鼓励学子将关注的焦点回归内心,步履从容。校友二黄少华则用了一个充满哲理的比喻:“管理好自己的熵,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倡导大家通过持续自律建立内心秩序,专注耕耘。这两段话,一静一动,共同勾勒出一种深邃而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内在的秩序应对外在的纷繁,以耕耘的专注静待收获的必然。
持续两个小时的沙龙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与会同学纷纷表示收获远超预期。经济学院大三的王同学感慨:“校友导师的分享没有空泛的大道理,全是接地气的‘干货’。尤其是‘不要抱怨’和‘管理好自己的熵’这两点,让我意识到职业成功与个人修为密不可分。”另一位李同学则表示:“之前对AI很焦虑,现在明白了,提升自己的软实力和决策力才是根本。我回去就要开始系统阅读商业杂志,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展望未来,深圳大学经济学院“明德对话”校友导师系列活动将继续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为学子搭建通往职场的坚实桥梁。学院计划邀请更多在各行各业卓有成就的校友返校传经送宝,通过更多元的形式、更前沿的议题,持续为同学们的成长赋能。我们坚信,每一次真诚的对话,都是一颗思想的火种,必将点燃深大学子心中的明灯,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助力他们在时代的浪潮中,成为不负韶华、不负时代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