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团委学生会学术部的李路明、梁妙然、黄子安和里峰同学关于建规学院进行的课程改革对仲德崑院长进行了一次专访,力求解答同学们对学院课程改革的种种疑惑。以下为采访过程:
妙然:院长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接受我们的采访!最近我们的教学改革和我们院馆的改造进行得如火如荼,同学对这个改革充满好奇,所以我们就想就这次采访让更多的同学了解一下这个改革。
1. 妙然:首先,请问您对目前深大建规的教学有什么看法呢?
院长:深圳大学,曾经在全国建筑教育领域还是相当不错的一个学校,我们这个学校也有31年的时间了,当时清华大学的一批知名的教授到这来创办这个院系,我们也是全国大概第3批通过评估的学校,也就是说我们原来实际上直接在老八校的外围,大概是在第九、第十左右的位置,曾经是辉煌的。这些年因为全国的建筑教育发展的很快,从我们深大成立时全国只有20多所学校,到现在大概有260所左右的建筑院校,发展的很快。其中有很多跟我们同期的学校进步很快,所以后来又有了建筑“新四军”等说法,算上老八校一共就有10多个,而我们深大失去了这个机遇。所以在教育界的地位上来讲,这些年我们基本上停滞不前,别的学校都在往前走,而我们停滞不前当然就会落后。我个人认为,从教学的基本要求上来讲,按照评估的要求,我们深大的教学应该说是没有太大的问题,每次评估的成绩都还是不错的。我们的师资队伍是十分强大的,我们的教师素质和同类学校甚至与老八校相比也毫不逊色,我们学校建筑专业毕业出来的学生很优秀,在设计单位的反映也是相当好,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但是现在是个改革的时代,大家都在飞速的发展,如果你总是停留在原来的位置上,不发展,那就不进则退,所以我到这来之后一直有个想法,想把我们深大的教学往前推进。
2. 子安:很感谢院长您为深大建规的进步所作的努力啊。对于改革中的“纵向教学体系”,不少学生表示不理解,院长您可以说说进行这个改革的出发点和目标吗?
院长:我们对国外,比如欧洲、美国、英国的一些主要的建筑院校的教学体系做了一些调研,我们也对国内一些其他兄弟院校的教学改革做了一些调研。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思考之后,我们提出了一个改革的思路,我们把它叫做“建筑学主干学科纵向教学体系”,我们把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放到一个纵向的教学体系当中,把我们的老师、主持教授、教授、副教授、讲师也组合一个纵向的体系,形成一些教学的团队,主要是为了鼓励我们的教师来研究教学。因为教学方式和过去有了一些改变,所以我们的教学空间也有了一些变化,你们也看到了我们把很多教室空间都打通了,打通的目的是为了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特别是有利于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学生之间的交流,三年级到五年级的学生在一个教学空间里,你就知道高年级的同学在做什么,另外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高年级的同学也可以协助老师辅导低年级同学,低年级同学也可以主动去向高年级同学学习请教,这个体系在国外我们把它叫做studio,这种studio的体系特别是这种以教授为核心的纵向教学体系,现在国外不少名校也是采用这种教学体系。所以我们就希望通过这种办法能够形成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这是我们这次纵向体系的改革和教学空间的改造的一个主要出发点。
3. 里峰:院长,我是大四的,对纵向教学的感受是最深的,我觉得三个年级合起来的效果可能并没有我们预想中那么好,从大三到大四到大五,在课室里面学习或停留的学生并不多,似乎二年级或一年级更需要高年级去带。
院长:不是这样的,学生可能还没有完全适应,其实老师也没有完全适应。那天也有一个老师来找我说,三个年级在一起上课,大家都要讲课时造成的干扰比较厉害。各个组都要给学生解释,在一个教室里比较吵闹,于是他们来找我反映。今年这个学期,我们叫做适应期。肯定会遇到问题,肯定会作调整。我们不能有了问题就否定这种模式。如果那样我们永远不可能前进。按照老的方法去做最保险,你们上课做的那些题目,可能都是多年没有改变,用了十年的旧的题目,而且教学方法上也有没有新的突破。既然要想改革。那肯定会有阵痛,有问题,所以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学生会给同学们讲清楚,希望大家支持这个事情,要有耐心。
现在的情况是,五年级的同学已经开始启动了毕业设计,有些导师不完全是这个导师组里面的,所以目前五年级的同学参与这个活动的机会就比较少,那么到明年的时候,这个问题就会得到解决。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建筑学这个专业跟别的专业不一样,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尽可能多的待在你的studio里面,我们不希望你背个电脑跑到教室去画图,我们希望形成一个很好的空间气氛,大家在这个房间当中互相学习,所以我觉得刚才这个学生讲的学生停留在这个教室的时间并不多,我不知道在这个教室还没有改造之前,你们停留在教室的时间多不多呢?
里峰:其实也不是很多
院长:说明这不是空间的问题,是学生学习的方法问题。所以我们鼓励学生尽量待在教室里面自习,大家一起做设计,像我们过去做设计的时候,整天整夜的待在教室里,而且到了交图的时候,那个图房里面热火朝天。在国外,高年级同学让低年级同学一起参加设计毕业答辩课题,他们是一个团队,这是全世界通用的做法。等低年级同学到了高年级,低年级同学也会帮你去做模型或者画图。与艺术家画画不同,画家可以一个人去画。建筑设计从来就是一个团队。比如说大家看我们这个设计院,可以看到他们的工作方式:临时召集结构、设备、水电,还有其他方面的专家共同做这个项目,一起开会讨论,那我们今后在画图房就是想营造这种气氛。目前同学对这个(教学体系)还不是太适应,但我们会鼓励学生多花些时间在图房里。正因为知识层面不同,同学间才需要交流。低年级同学对高年级同学需要做什么根本就没有概念。这时若跟高年级同学接触,就会好一些。我们希望学生之间形成团队。
4. 妙然:那么在接下来的教学内容方面有什么改变和突破呢?
院长:这个学期,我们将会对每个年级的教学内容做一些研究。首先是架构的问题——组织机构和教学空间。说实在话我不太满足于我们过去一直延续这么多年的以建筑类型为主导的设计教学,像幼儿园、火车站、剧院,都是以类型为导向的,今后我们会逐步过渡到以问题为导向,比如说解决功能问题,解决流线问题,解决空间造型问题,解决建筑和环境关系的问题,解决建筑与结构造型的关系问题。在过去的四年当中,全国每年有一个建筑教学的教案的观摩和评选,每年评出大概八九十份最好的教案,然后每年出一本书,这是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做的工作,(我担任了这个委员会13年的主任)但是这项活动对深大没产生太大的影响。所以我们现在打算按照这个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每年公布的新教案,对我们的教学内容再做一些进一步的改革,如果按照我们这个想法做的话,估计一两年的时间内我们的教学内容会有一些变化。
5. 子安:现在大三到大五的改革已经开始了,那么还没开始改革的大一和大二在接下来的教学改革中将会有什么改变呢?
院长:我们一、二年级的学生现在刚刚进入设计领域,我的设想是把一年级和二年级建筑设计初步调整为设计初步,而这个设计教学应该是偏向泛设计的,因为我们现在有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到今年九月份会有风景园林,一共三个专业的学生。在未来,我们还可能会有室内设计,就是不只是做建筑设计,我们想训练一二年级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动手能力。
妙然:那我们这个大一和大二的设计课程改革大概什么时候开始呢?
院长:估计很快吧,可能最迟到下个学期。我们很快就会有一些教学方面创新的做法。现在我们有两个老师,一个是饶小军老师,一个是朱继毅老师。他们两个人负责一、二年级设计教学的改革。我们已经组织了一个团队访问同济大学,了解和学习同济大学一、二年级教学的做法和实践。
6. 路明: 我们建筑学知识是日新月异的,富有很多的新思潮,比如那些参数化设计,生态建筑。而我们学院之前也有一个参数化设计的大三的课程,后来取消了。就想问一下,学院就这些建筑新思潮会不会组织一些师资或者开设一些课程?
院长:会,数字技术方面的事情我们已经开过会了。首先,我们的数字技术的实验室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次,我们的教学里应该有紧跟时代潮流的一些新的东西要融入进来,这方面我们会逐步的改进,但要有一个过程。据我了解,我们专业核心课中很多题目已经很多年没改过,最多就是换个地形,任务书基本都很老了,我就希望通过这种方法来打破我们原来沉闷的教学方法,我希望让老师主动去研究教学,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就是我的一个设想。当然实际上我也担了一个很大的风险,最保险的做法就是按照老办法,原来怎么教那是不会出问题的,但是那样的话我们永远没有什么发展。而且如果我们一直跟着老八校那个体系,我们一直去追人家、赶人家,我们肯定永远赶不上,但是我们会有一些超越式的发展,我们会做一些他们不做的事,因为我们在深圳,我们有很好的条件,深圳叫做设计之都。在此基础上,我们已经在这个纵向教学组里每个组聘了两个外面来的建筑师,比如汤桦,朱荣远、冯果川,张之扬,张健蘅等,这都是我们深圳很知名的一些新锐的建筑师和规划师,我们让他们来参与我们的教学工作,而且这些建筑师也很愿意来参与教学,他们就会在教学过程中把他们设计当中一些最新的理念带到我们课题当中,这也是我们试图在做的一件事情。我相信在2年左右的时间后,这个教学体系就会比较成熟了,但在未完善之前肯定会有一些变化,会有一些冲突,但是我还是很有信心它一定比过去好,不会是比过去差。现在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上的态度和投入已经有了变化,现在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个每一个纵向组,每一个年级组之间教学研讨的气氛,我让老师能融入进教学当中的设想,已经有了明显的效果,我还是挺高兴的。这段时间的实践虽然出现了一些问题,也有老师跑来跟我反映一些问题,我就说我上个学期宣布这件事已经说得很清楚,这段学期是一个试运行阶段,肯定会有问题,我们也会尽力去完善它。上次我去青岛理工大学参观,一进到门口,上面挂了一个牌子,老师的名字,有的还有照片,每一个学生有一张照片,还有个性的签名,那个教室里的气氛是非常不错的,我就希望我们这可以逐步的形成这样的气氛。
7. 子安:除了教学方面的改革,现在同学们都很关心这个新院馆的改造的进程呢,院长您能谈谈吗?
院长:现在我们是在学院的西边学校给我们一个一万平方米的扩建,一万平方米就是我们现在这个院馆不包括地下室那么大,那一万平方米已经在设计当中,当那一万平方米建好之后,整个设计院会搬过去,然后在这一万平方米留两层的楼,是我们的图书室和计算机房,其他都是设计院的用房,而现在设计院的那个空间就全部留给我们做教学使用。而我们也会在改造过程中建成一个大概800平方米的学生评图展览的地方,另外我们准备对现在的院馆做一个整体的改造,进行一次更新,包括它的外墙和室内,把这个房子重新装修一遍,而这将由它的原设计者龚维敏老师进行设计。与此同时,我们准备建一个咖啡馆和一个书吧,就是学生在晚上画图的时候提供一个休息补充能量的地方,包括我们的文具和图书的摆放的空间都会在改造的计划中。当然大家要有一点耐心,学校在这方面也大力支持我们。甚至还可以做个屋顶花园,或者做一些绿色建筑的设计,让我们学生一上去就可以看到一些最新的科技成果。关于院馆的改造,我们计划是争取2016年10月份前后全国的建筑指导委员会年会在我们学院召开之前完成。到那个时候这个工作就能告一段落,可能会有点困难,比如说向学校申请资金等问题,但是我们在争取。另外,我已经在向校长争取将艺术学院那边的一部分用地作为我们新院馆的建设用地,我希望在我在任的时间里能把这个学院建设得更加美好。
8. 妙然: 那么对于现在正在改造的模型室,计划中完成的效果是怎样的呢?
院长:模型室空间大概会达到500平米左右,我们模型室搞好之后,我们将会设置一个精工车间、一个木工车间和一个三维切割的空间,甚至机器人、三D打印等。让我们低年级的同学通过动手实践在设计的理念方面得到比较强的训练,让我们高年级的同学有更好的做模型的条件。
9. 路明:我们有一个很关注的问题,就是现在教师资源似乎已经很饱和了。如果明年九月再招景观园林专业,那么教室方面、老师方面会不会不够用,或是有其他什么方法安排解决这个问题?
院长:景观系只招20个学生,最多不超过30人。把他们安排到我们一年级那个大教室、二年级那个通长的教室里空间是足够的,并且我们的老师也在积极地招募当中,会有不少优秀的老师加入到我们学院的教学当中,不会影响到现有同学的教师资源,大家不要像地铁一样,你上去了就不让别人上,这是不行的哈哈!
10.子安:那意味着我们学院也要扩招吗?
院长:人数不变,人数我们可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稳定在目前这个数字,只是增加了景观专业的这20个学生。我其实一贯不主张扩大规模,而是希望提高质量。但是我们景观学是一定要招人的,因为我们建筑学是分成三个学科,一个叫建筑学,一个叫城乡规划学,还有一个叫风景园林学,我们少了一条腿都不行,少了一条腿,你跟别的学校去拼,跟别的学校去比是不行的。
11. 子安:那院长您对于目前的改革状况有什么想法呢?
院长:其实在这方面我们老师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个好的现象,老师会时常在一起研讨问题,例如题目的制定。这个学期可能更多地会沿用过去的做法,还没有来得及研究教学内容。
你们恰好处于一个变革的时期。这个变革时期有一些不适应和困惑,我觉得都是很正常的。但并不能阻碍我们的变革。我们老师希望学生,特别是我们的学生会,能鼓励学生之间交流。我也会提倡一二年级同学经常到三四年级同学图房里去看一看。在我读书时,特别是研究生时,我们几个年级都是在一起工作的。比我更早一辈的那些大师,他们那时一年级才招几个人,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就在一个大教室里。还有个例子:我们东南大学学生座位的排法也是很特别的。低年级在教室最里边,高年级最外边。每天进教室时,低年级同学一定经过高年级同学的座位,就可以得知他每天工作的内容,也会知道你几年后工作的内容。
像MIT的STUDIO整个就是一阶梯状的,像个体育馆。所有同学的设计课作业挂满了这个空间。每一年同学们自行安排座位,创造自己的小空间。近来也有老师向我反映教室嘈杂。你想那几百个人在一个大空间做设计,这种气氛就是一种熏陶,一种感染。所以我们希望一年级同学一定要改变学习习惯,形成自己学习的习惯。我们的中等教育是失败的,原因就有两个:一个是应试教育,以高考为导向;一个是以教师为主题,老师去灌输,学生就等着知识。但到了大学一定要主动去学习。学习习惯要改变。我个人一直认为教和学两个方面,虽然教师是主导,但学习主体是学生。到了大学,特别是研究生阶段,如若不改变学习方式,那是永远学不好的。所以一定要主动学习。这就是大学和高中不一样的地方。我也希望我们的学生主动融入到我们的这个体系中来。
12. 路明:其实同学们对这个改革都有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那他们有什么渠道或者制度来反映自己的看法呢?
院长:我们有学院的公共平台和微信平台,以后大家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在上面提。
13. 子安:最后一个问题,我们学院的团委学生会能在这个改革里面能做些什么呢?
院长:希望可以通过你们来传达我的意思,解除同学们的一些疑惑,让大家都可以积极地参与我们改革中,因为在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两方面都缺一不可。
院长:大家不用担心,因为我想未来肯定会比现在要好,我希望这个学院会变成一个生机勃勃的、更加积极向上的地方。我们今后也会请更多的国内外的专家来参与我们的教学,来给我们讲学。我还有这么一个想法,我觉得我们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应该是深圳市这个大建筑学领域当中的一个学术中心,我们也会积极参与整个深圳市的活动,积极引入深圳市的一些优秀人才,我们也正在招人,已经招到来自香港、台湾、代尔福特、伦敦还有大陆一些知名院校的人才,今年要进来7个老师,这也是学校给我们的特别支持。我们的师资队伍会不断壮大,他们会带来一些新的教学理念,我们的教学质量也会不断提高,我们会一起把这个学科搞得更好,学院也会越办越好。希望大家能配合,支持我们的“建筑学主干学科纵向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创新。
相信院长的解答为同学们扫清了许多顾虑,希望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沐浴在课改的春风下,未来变得越来越好!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关工委通讯员 方舟供稿)

院长正在接受采访

仲德崑院长与采访团队合影